http://www.hangqichache.cn?? 2018-08-19 16:50 來源 綜合
史詩級土拍黃了:2018年8月10日,太原市舉行了被稱為“史詩級”的大規模土拍,8塊黃金地塊總面積約82.71萬平方米起拍價合計130.82億元,結果,黃了沒人要。
從7月20日發布正式拍賣公告后,全城媒體紛紛進行專題報道。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8幅土地全部流拍。
太貴了,8幅黃金地塊沒人要
該地塊所處區域絕佳,與太原南內環西街、西中環快速路相接,西臨萬柏林區萬畝生態園,交通便捷、配套齊全,且周邊二手房售價已超過1.2萬元/平方米。
業內人士曾預估,這場拍賣會可能會拍出今年太原的最高樓面地價、土地單價“地王”。
這8幅黃金地塊中,只有北京潤置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SP-1844地塊)和金茂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SP-1848地塊)報名,因出價不達拍賣底價,沒有交易成功。而另外6宗地無人報名。
7月份,太原土地市場新增土地供應21宗,新增面積1639畝,相較上月大幅上漲,共有10宗土地成交,面積610畝,土地成交總額26.2億元。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太原新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同比上漲7.7%,二手房銷售同比上漲9.5%。
金茂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相關人員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次拍賣的土地價格超出了公司預期,所以就沒有跟進。我們在太原有很多儲備項目,會適時出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計算得出,太原7月的成交地價平均為429.5萬元/畝,而此次掛拍的8宗土地均價為1053.6萬元/畝,價格相較懸殊。
對于如此高的土地起拍價,太原市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是國土局對土地進行定價,無法回答。”
針對此次流拍的處理結果,該工作人員說:“一般流拍的土地會重新掛拍,但是現在還沒有具體計劃。”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當前土地流拍是一種市場供求矛盾的體現,限購和限價等政策下,各類開發商會更加注重未來土地交易的風險,所以多少會有觀望情緒,而且很多開發商資金回籠速度不快,所以拿地方面會相對保守。”
高房價正失去支撐?
地方政府也是房地產的參與者,長期以來,“土地財政”給地方政府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但如今,土地流拍的現象非常普遍。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一線城市土地流標13宗;二線城市合計流標經營性土地154宗;三四線城市經營性土地合計流標達到了629宗。僅半年多時間,全國流拍地塊就近800宗。就連房企必爭之地的上海,也首次出現了市中心宅地流拍的情況。在熱點二線城市蘇州,更是出現多塊優質宅地流拍現象。
一方面,今年土地流標也很多,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依然大漲。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但今年的情況有所不同,三四線城市賣地行情向好,支撐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大漲。
不過,8月7日,住建部給地方下了“死命令”: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體責任在地方政府。
土地流拍增多,但“賣地”收入也增多。這背后,有兩方面原因:開發商不愿意高價買,地方不愿意低價賣。
此前,在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市場正在改變,但政府依舊老模式賣地,寧可流拍,也要不斷提高拍賣底價。
此外,則是樓市的變化,這也導致房企更為“謹慎”。
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過去半年,開發商大部分融資難是個不爭的事實,資金層面偏緊讓房企在地塊的選擇上不會再“頭腦發熱”。資金之外,“面粉或無法支撐未來面包價格”,部分城市的地塊掛牌價格相比周邊房價偏高,房企拿地后風險增加也是影響房企拿地的重要因素。
但是,從房企的置地成本來看,“面粉”太貴的壓力增長緩解。1-7月,房企購置土地均價4790元/平方米,同比增長9.5%,但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4個百分點。而重點房企的拿地成本普遍下跌。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拿地金額同比微漲0.4%,拿地面積同比增長19.8%,拿地成本則下降了16.7%。
拿地成本出現下降,高房價還能支撐多久?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