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qichache.cn?? 2018-08-01 21:44 ??來源 綜合
冰西瓜至小腸壞死:湖南湘鄉市的七旬老人張建軍吃了一塊在冰箱里隔夜存放的冰西瓜,被診斷為 " 急性出血壞死性小腸炎 ",經緊急手術切除了已經發生壞死的長約70cm的小腸。
隔夜冰西瓜導致“急性出血壞死性小腸炎”
據老人回憶,7 月 25 日晚上六點多,他散步回家,覺得又熱又渴,就把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一塊冰西瓜拿出來吃了。吃下西瓜 2 小時后,張建軍突然腹痛,且疼痛不斷加劇,老人想著夜里看病不方便就一直忍著,直到第二天上午疼痛難忍才被家人送到當地醫院治療。
當地醫院考慮他為 " 急性腸梗阻 ",進行了抗感染、補液、胃腸減壓等對癥治療。但是 2 天治療后,病情并無好轉,7 月 28 日,老人被轉診到長沙市中心醫院普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張建軍入院后,長沙市中心醫院普外科雷志盛副主任醫師為老人進行了仔細的檢查,發現老人全腹壓痛明顯,CT 檢查結果示 " 下腹部小腸管壁增厚并不完全腸梗阻、腹腔積液、腸管擴張積液 ",高度懷疑 " 腸梗阻、腸壞死 ",醫療團隊馬上完善術前準備行剖腹探查術,術中發現老人有近 70cm 長的小腸發生了充血、水腫、壞死、積氣積液,無法保留,只能手術切除,所幸手術及時,老人術后恢復良好,不久即可出院。
一塊小小的冰西瓜為何會導致如此嚴重的后果?
雷志盛副主任醫師介紹,很多人認為冰箱就是安全的 " 保鮮箱 ",在低溫環境下細菌不會滋生,其實如果存放方法不正確,食物攜帶的各種細菌也會在冰箱里大量繁殖。
如雞蛋和肉類有可能滋生出沙門氏菌,沙門氏菌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 8~24 小時,起病急驟,表現為怕冷、腹絞痛、惡心、嘔吐等癥狀,繼而發生腹瀉,一天幾次至十幾次或更多;蔬菜和水果有可能滋生出志賀氏菌,感染這種細菌后經過 1-3 天的潛伏期,會突然發病,出現發熱、腹痛、水樣腹瀉等癥狀。
張爺爺平時就有食用冰西瓜的習慣,也沒出現過不適,因此一直認為食物放在冰箱里很安全。這次發病前冰箱內還存放了生肉、蔬菜,加上西瓜是切成片后沒有任何包裝直接放進去冷藏了一天一夜,與各種細菌接觸的面積比較大、時間較長,因此導致了嚴重的感染。
除了冷藏之外,許多市民認為冷凍是一種比較安全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于是各家各戶的冰箱冷凍層里經常可以見到已經保存了幾個月甚至跨年的食物,其實專業用的冷凍庫是 -80 ℃,食品確實可以長久保存。但家庭用的冰箱最低是 -18 ℃,而且經常開關門也到不了這么低的溫度,于是蛋白質等成分逐漸變性,食品也會變味變質,導致胃腸道疾病的發生。
雷志盛提醒,市民應該定期對冰箱里的食物進行清理,存放過久的食物應該舍得丟棄,并定時清理冰箱中的污物、做好冰箱清潔工作。新放入的食物應包裝好,注明日期,按保存時限的先后順序擺放、分類保存。
對于市民關心的西瓜放進冰箱要不要包保鮮膜這個問題,雷志盛建議不管包不包保鮮膜,西瓜都不適合放在冰箱長期保存,短時間還可以,時間長了一樣會細菌滋生。
請注意:
1.細菌會在冰箱繁殖;
2.家用冰箱冷凍室不能和專業凍庫比;
3.定期清理;
4.包裝好,注明日期,按保存時限的先后順序擺放、分類保存;
5.保鮮膜不是萬能的。
科普時間
冰箱里到底有哪些病菌?
冰箱里可能有哪些細菌呢?醫生介紹,冰箱里的細菌都是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帶進去的,有些嗜低溫細菌可以在0~5℃甚至更低的溫度環境下存活,低溫頂多是令細菌繁殖速度放慢而已,并不能起到完全滅菌的作用。
沙門氏菌:具有一定的嗜冷性,主要來自于雞蛋、肉類等農產品,0~4℃的環境往往只能抑制其生長,一旦將冰箱里的食物拿到常溫下,這種細菌就開始滋生、繁衍、活躍起來。
志賀氏菌:來自于蔬果類,也叫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夏秋季節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一旦急性感染這種細菌,經1~3天的潛伏后,會突然發病,有發熱、腹痛、水樣腹瀉等癥狀,甚至會出現休克。
李斯特菌:也是一種嗜冷菌,在0~10℃的低溫中可生長繁殖,最喜歡躲在喝了一半的牛奶里。夏天喜歡直接拿冷牛奶喝的人要注意了,最好熱一下。感染了這種病菌后,病人會有發燒、怕冷、頭痛等癥狀,病菌主要在血液里發作,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敗血癥、腦膜炎等疾病。
耶爾森菌:同樣嗜冷,在低溫環境下反而開始繁殖,溫度越低繁殖越快,主要來自于生豬肉,并通過接觸污染到其他食物。感染該細菌的表現是急性胃腸炎、小腸結腸炎,甚至還有敗血癥、類風濕性關節炎、闌尾炎、腦膜炎等病癥。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