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qichache.cn?? 2020-06-16 21:36 ??來源 網絡
北京5天已報告106例確診病例: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消息,北京市衛健委的消息顯示,2020年6月6月11日至6月15日這5天時間內,北京市新增報告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數106例,在連續56天新冠肺炎疫情零病例后,北京再度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又有5個地區升級為中風險。
截至2020年6月16日,北京市新一波新冠疫情涉及到九個區。未受疫情波及的是平谷區、延慶區、懷柔區、順義區、密云區、昌平區、通州區等七個區。其中,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
中國疾控系統正在努力探索病毒的來源是什么,疫情暴發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目前疫情的傳播范圍。
6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發布消息顯示:“6月13日,完成相關病例樣本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和分析,初步結論已上報,并正在積極開展病毒溯源。”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當前確診病例均與北京新發地市場有關。
6月1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分析,此次北京的新冠病毒應該是外部輸入的,從組成結構看更像歐洲毒株:“毒株源于歐洲,可能來自歐洲國家,也可能來自美洲國家,這些可能都不能排除,還有待進一步收集信息來幫助判斷”。
此前,全球至少有兩個研究團隊,發現歐洲版的新冠病毒已經發生了D614G刺突蛋白變異,而這種變異有可能導致了疫情在歐洲的快速傳播。
北京新發地市場的新冠病毒,與歐洲毒株相似度有多高?是否發生了同樣的D614G刺突蛋白變異?“目前還不確定,正在研判中,目前只是在結構上有初步的認識。”一位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告訴《財經》記者,“北京這次疫情發生后,中國疾控中心迅速新增啟動病毒病所南區P3實驗室,就是要加強有關病毒的實驗研究。”
上次病例過百,用了10天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從1月19日出現第一例確診患者算起,10天后,1月29日12時“破百”,累計確診病例達到102例。而從6月11日開始的新一波疫情,“破百”只用了五天。
除了北京市核酸檢測能力的提升,病毒的傳染能力或許也今非昔比。
作為一種單鏈RNA病毒,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有近3萬個核苷酸,全球多支研究團隊跟蹤病毒的變異情況,并試圖揭示變異對病毒功能的影響。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者在6月份撰文道,截至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很慢,尤其是與流感病毒相比。
流感病毒在每個流感季,都會在全球各地發生變異。研究者認為,病毒變異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此次的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病毒,此前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因此并沒有太大的進化壓力去變異。
早在3月初,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發表題為《關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的論文,研究人員分析了103個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發現,一共存在149個突變位點,且多數突變在近期發生。
南方醫科大學P3實驗室副主任張寶對《財經》記者分析,100多個突變位點,說明病毒的變異并不大,病毒還算比較穩定。
6月初,世界衛生組織(WHO)流行病專家范科霍夫表示:科學家監測到新冠病毒的一些常規變化,都在預期之中。WHO專家表示,尚未發現能改變病毒本性、傳播動態與殺傷力的重大變異。
不過,科學家仍從緩慢的變異中捕捉到“異常”。
4月底,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的研究人員,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在歐洲國家流行的新冠病毒,與最早發現的版本相比,在D614G刺突蛋白方面發生了明顯變異。
刺突蛋白位于新冠病毒最外層,像一個個突起的“皇冠”,這也是冠狀病毒名稱的來源。“皇冠”被認為是進入、感染人體細胞的關鍵,其中的S蛋白一旦與人體ACE2蛋白結合,就意味著病毒入侵人體了。
“這種發生D614G刺突蛋白變異的病毒,首次被發現時是在3月份,當時在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網站上只有不到10個,現在這種變異毒株占了數據庫大多數。”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名病毒學專家告訴《財經》記者。
在歐洲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中,由于發生變異,刺突蛋白的數量、密度增長了四到五倍??茖W家猜測,這或許是新冠病毒在歐洲的傳播速度,遠遠快于中國疫情期間的原因。
研究者還發現,在美國、英國和意大利造成大量死亡的具有這類突變毒株的新冠病毒,傳染性幾乎比原始毒株高10倍。
上述觀點目前還只是一種假設,需要更多的實驗來驗證,全球已有多個研究團隊快速跟進了。
6月12日,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SRI)研究人員,在bioRxiv再發一文稱,他們在細胞培養實驗中發現,新冠病毒一旦在D614G刺突蛋白方面發生變異,與變異前相比,進入細胞的效率大大提升,相應地,病毒傳播得也更快。
6月14日凌晨,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研究員曾光對外界透露,在已檢測完畢的兩例確診病例的新冠病毒樣本中,發現病毒不像國內本土病毒,初步判斷是歐洲新冠病毒變種。
“如果真是歐洲毒株的變種,且發生了一樣的變異,這或許能解釋,北京這一波疫情為何如此兇猛。”上述復旦大學專家說,公眾沒必要恐慌,只要切斷了傳染源、加強自身的防控即可,“一定排查所有與新發地市場的密切接觸者、間接接觸者,千萬不要有‘漏網之魚’”。
北京新發地市場的新冠病毒,與歐洲毒株相似度有多高?是否發生了同樣的D614G刺突蛋白變異?
“目前還不確定,正在研判中,目前只是在結構上有初步的認識。”上述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專家告訴《財經》記者,“北京這次疫情發生后,中國疾控中心迅速新增啟動病毒病所南區P3實驗室,就是要加強有關病毒的實驗研究。”
溯源如同偵破懸案
北京新發地市場的新冠病毒,到底是從哪來的?“目前相關部門只是斷定此次新出現的病毒是外來輸入,還沒確定來源。”上述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說。
6月12日晚,中國疾控中心緊急調派八名流行病學、傳染病防控和消毒與感染控制等領域專家,編入國家衛生健康委應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開展工作,專家組根據疫情形勢分析研判。
病毒溯源,是流行病學專家的工作之一。
“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難題,可以說好像是在破一個世紀懸案。”上述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告訴《財經》記者,目前能確認的是諸如市場上的案板等采集樣本上有病毒,陽性樣本很多。
6月12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業人員,在全市開展了農貿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等排查,共采集海鮮、肉類等食品及外環境涂抹標本5424份,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新發地市場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其余農貿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均為陰性。
6月14日,北京市完成檢測76499人,其中結果陽性59份。截至6月15日6時,北京16個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置了193個采樣點。
“需要將所有的樣本,從時間與空間上串起來,通過各種技術手段,結合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人類歷史上的很多疾病,如艾滋病、SARS等,科學界對病毒源頭的溯源,雖然有了很大進展,但至今都還在探索中。”上述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說。
除了這次聚集性疫情的中心新發地批發市場之外,北京海淀區玉泉東市場、西城區廣外天陶紅蓮菜市場均有相關人員被確診。
病因學、臨床醫學和流行病學等證據,構成了病毒溯源的生物學證據;基因組測序、抗體檢測等,形成的生物學證據,更準確??茖W家在病毒溯源中,會將這兩種證據聯系起來,綜合出各種可能性。
“我們在評估各種可能性:到底是歐洲、美國的人或者冷凍貨物帶來的,還是國內其他地方從境外回國的人或者貨物帶來的。”上述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說,“當務之急仍是切斷感染源,找到所有感染者,確定感染范圍,并做好進出防控。“
為此,北京市目前的要求是,凡到過北京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或與市場銷售人員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應主動向單位和社區報告,并開展核酸檢測和居家觀察,如有發熱、干咳等癥狀,應向單位和社區報告并及時就近就診。
6月16日,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發布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提示,提醒公眾在市場上購買食品時,檢查商家是否遵循世衛組織食品安全五大要點,保持清潔,生、熟食品分開,徹底煮熟(70攝氏度),將食品保持在安全溫度下(熱食熱存,冷食冷存),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溯源的事,交給科學家。“滄海中撈遺珠,這需要時間。對此,希望公眾能有一個合理預期。”上述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說。
北京5天已報告106例確診病例,北京防控全面升級。除此次聚集性疫情的中心新發地批發市場,海淀區玉泉東市場、西城區廣外天陶紅蓮菜市場均有相關人員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這三家市場均已宣布關停,同時,周邊28個小區啟動封閉式管理。
由于北京新發地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之后挪威數家農場確認往中國出口三文魚已經被暫時叫停。中國占據全球三文魚銷量的5%,此次進口三文魚風波已經引發整個行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小幅震蕩。
據悉,包括挪威皇家三文魚,以及三文魚農場Bakkafrost在內的數家歐洲三文魚生產商已經確認,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三文魚進口暫時停止。挪威皇家三文魚銷售與市場營銷總監已經確認,他們停止了對中國所有的銷售,正在等待進一步明確的消息。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周一表示,北京最新出現的新冠病毒聚集性感染的來源尚不確定,但可能由進口三文魚或其包裝引起的說法不是“主要假設”。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他“完全預計”中國會像過去那樣公布北京疫情的病毒基因序列。病毒基因測序發現可能來自歐洲方向。
“此次的病毒毒株可能是一種在歐洲流傳更為普遍的毒株,這一發現很重要,它可能反映出此次感染可能源于人際傳播,而非任何其他假設,”瑞安表示,“但這還有待觀察。”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