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qichache.cn?? 2021-07-11 16:00 ??來源 溫州視線
由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 (NCID) 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加坡有十分之一的新冠康復患者在初次感染六個月后仍出現持續癥狀,新冠康復患者還有咳嗽和呼吸急促等癥狀。
在這種被稱為“長期 COVID”的情況下,他們在從新冠中恢復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出現癥狀,最常見的是持續咳嗽和呼吸急促。《海峽時報》周六援引該國頂級傳染病機構的研究報告稱,其他癥狀包括持續疲勞、頭暈和失眠,但這些癥狀并不常見,該機構專注于新冠治療。
更重要的是,該研究還發現,無論該人是否患有嚴重或輕微的疾病,炎癥標志物都會升高。血液中的這些蛋白質與影響循環系統的疾病有關,并且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新加坡日報》援引此前就此事與專家交談過的話說,從社會角度來看,長期 Covid 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如果廣泛傳播,可能會給未來幾年的社會和經濟帶來壓力。
它增加了大流行的隱藏數量,長期健康狀況不佳表明人們迫切需要首先避免感染。
由 NCID 領導的研究涉及其他三家公立醫院。患者通常在患病的第一周加入研究,并接受六個月的監測。
共招募了 288 名患者,其中 183 名返回門診隨訪。
該研究于 2020 年 1 月中旬在新加坡發現第一例病例后不久開始,旨在研究新冠的長期影響(感染后長達兩年),并了解對感染的保護性免疫是如何產生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
參與該研究的 NCID 顧問 Barnaby Young 博士說:“我們從從急性新冠傳播的病例中了解到,盡管肺部是受影響的主要器官,但該病毒實際上造成了更廣泛的損害。”
這包括對心臟以及小血管內壁的損害。
Young 博士說,在某些人中,Sars-CoV-2 病毒會損害血管,尤其是存在于身體各個部位的小血管,導致血液供應和出血受阻。
他指出,關于長期的 COVID,仍有很多未知數。
長期 COVID 的癥狀可能是廣泛的、非特異性的,并且持續時間不同,但導致它的機制尚不清楚。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機構也在積極收集更多信息。
據《海峽時報》報道,NCID 正在開展另一項研究,研究是否會對新冠產生長期炎癥后果。
康復的新冠患者、58 歲的西爾維亞·西姆 (Sylvia Sim) 說,她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才完全恢復了嗅覺。她于去年 4 月 6 日檢測出病毒呈陽性,并于 4 月 25 日出院。
“第一次確診時,我發燒了,失去了嗅覺和味覺。大約六個月后我的味覺恢復了,一年后我的嗅覺恢復了。直到今天,我有時無法聞到氣味,”日報援引辛的話說。
楊博士說,Sim 的病情適合長期的 COVID。
“長期 COVID 的某些方面更多地與‘病毒后綜合征’有關,它具有長時間的嗜睡、頭暈和其他癥狀。味覺和嗅覺的喪失也可能適合,”他說。
Young 博士補充說,其他并發癥(例如血栓)也可能被認為是長期 COVID 的一部分。
“這些不同的表現可能都彼此相關,但可能是由慢性炎癥、對感染的免疫反應的特定方面或可能殘留的病毒片段的不同組合驅動的。”
其他地方的研究也顯示了長期 COVID 對大流行的破壞性影響。
今年 6 月的一項研究追蹤了美國去年感染冠狀病毒的近 200 萬人的健康保險記錄,發現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人因神經和肌肉疼痛、高膽固醇等新疾病尋求治療,高血壓和疲勞。
與此同時,新加坡衛生部表示,新加坡周六報告了 6 例輸入性新冠病例,但沒有本地傳播病例。
這是自4月25日以來,這里首次沒有新增本地傳播病例。
這六人在抵達新加坡時已被置于居家通知(SHN)或隔離狀態。
新加坡有 36 人死于新冠并發癥,而 15 人檢測呈陽性則死于其他原因。迄今為止,新加坡已記錄了 62,684 起案件。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