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qichache.cn?? 2021-08-12 12:32 ??來源 溫州視線綜合
當地時間10日,彭博社發文稱中國“病毒清零”的防疫策略將使其未來幾年面臨被孤立的危險,真是歪理,邪說!
彭博社表示如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開始嘗試與新冠病毒共存,而中國卻試圖長期徹底消滅新冠病毒,這將會付出很大代價。網友表示,真不明白會有什么“代價”,外媒真是扯淡,難道新冠病毒是歐美國家的“寶貝”,中國病毒清零,沒有新冠疫情,歐美國家新冠疫情如果人死絕了,大滅絕了,而我們中國人活得好好的,這就是你們所謂的“代價”嗎?
歐美國家沒有能力控制疫情,現在反過來說中國病毒清零會被全球“孤立”,美國新冠疫情死亡61萬多,這就是你們的榜樣嗎?那隨你們吧,你們想和病毒共存,可是病毒卻不會和你們共存,你們付出的代價是死亡!
彭博社的報道暗示中國“病毒清零”的策略不可持續。其援引了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的話說:“中國遲早要改變其封鎖策略——你可以暫時保持‘病毒清零’,但你不能永遠保持‘病毒清零’,因為病毒會在不知不覺中突然襲來。”這位陳教授還表示自己很擔心,當“病毒清零”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心態后,中國就不會尋求積極的戰術上的改變。
報道還表示,雖然目前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也推行“病毒清零”策略,但是隨著未來世界其他地區逐步開放,這些國家都會開始改變自身的防疫策略。
彭博社認為嚴格的防疫政策會讓中國的經濟受到影響,下半年的經濟風險增大,增長將放緩,而通脹壓力會回升。報道援引了上海保銀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的報告表示,中國“病毒清零”的策略會讓經濟增長付出很大代價。
對于彭博社的相關觀點,此前8月7日,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總顧問、原衛生部部長高強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撰文就已經表示,英美等國政府明明是自身放松管控導致疫情泛濫,卻“甩鍋”給病毒變異,并指出我國必須堅持嚴格防控,必須打消“與病毒共存”的想法。
“中國與世界的互通,必須是健康的互通、安全的互通、符合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互通,而不是盲目的互通,更不是不計后果的互通。當前,我國能否與世界實現正常互通,并不在于國內疫情控制,而在于國際疫情形勢。在國際疫情嚴重反彈的情況下,我國必須堅持對入境人員實施嚴格的監測、隔離等防控措施,這不是切斷與世界的聯系,而是對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高度負責的表現。”
在南京疫情爆發后,張文宏于7月29日發文分析現狀,提出對未來防疫的思考。其中,他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會短期結束,可能長期也結束不了。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可這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
于是,選擇“病毒清零”還是“與病毒共存”,一時引起社會熱議。實際上,這里涉及到對“與病毒共存”的兩種理解。一種是指英、美等國盲目解除或放松疫情防控,單純依靠疫苗接種的抗疫模式。高強正是在此種意義上強調我國必須嚴格防控,必須打消“與病毒共存”的想法。
另一種理解是指就醫學事實而言,就像張文宏醫生所說新冠病毒未來很可能會與人類共存很多年。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20日報道,今年1月,科學雜志《自然》曾詢問了全球100多名免疫學家、病毒學家和衛生專家,他們表示,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以后可能會成為地方性病毒,繼續在世界各地傳播。
今年3月20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分論壇上,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新冠病毒走到今天,沒有證據表明它將消失,很可能將會和人類共存,就像流感一樣,而且還會出現新的冠狀病毒。
5月19日,鐘南山院士說,如果新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慢慢降低的話,那么新冠與人類的長期共存將成為可能。我們可能要像預防流感那樣,定期打疫苗。
不過,眼下“新冠病毒”與流感顯然是兩回事。《參考消息》9日刊登西班牙《世界報》網站《為什么我們不能與新冠病毒共存,就像與流感共存一樣?》一文。其中指出,與流感相比,新冠病毒具有更強的傳染能力,傳播速度更快,而且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它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并造成長期后果。
而據《聯合早報》8月6日報道,新加坡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表示,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當下控制病毒的最佳方式就是清零。只要病毒繼續傳播,就有可能出現新的變種。這個在許多西方國家看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中國有望通過清零得到控制。
梁浩楠看好中國能在與德爾塔毒株的對抗中取勝,因為中國“有意愿,也有辦法”。“我希望中國能做到其他國家做不到的事”。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