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9-03 23:00?來源 溫州視線
八股文入選教材
八股文入選教材了,杭州高級中學的語文教材將八股文編進去了。主持新教材選編的老師說,現在的學生寫作想法好,但是文章出來沒有體制,希望他們可以從八股文當中借鑒到一些,這也是將八股文入選教材的原因之一。
針對八股文入選教材,大家的看法不一,不過我們對待傳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八股文入選教材必然有一定道理,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不管怎么樣,語文的學習方式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八股文給人的印象就是迂腐、刻板、科舉,后來的科舉考試都是采用八股文,而且必須是固定格式(即要求四段對偶對仗)而僵化,所以會覺得八股文是不好的。
八股文入選教材的兩篇文章分別是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試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著名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另外一篇則來自于“科舉”緊密聯系的多次擔任科舉監考官——曾國藩的《與諸弟書》。
中國學生在寫作上,經常會把新聞報道寫成散文,把散文寫成議論文,對于文章體制分不清楚,八股文入選教材可以讓他們寫出來的文章有“體”。
雖然八股文是刻板的,但是它也有存在的價值,明清兩個朝代存在了600年的八股文,不能說一點價值都沒有吧。
將八股文入選教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杭高的建校所在是浙江省貢院的舊址,也就是古人參加科舉考試的地方,這是一種文化底蘊。雖然八股文曾受到了批評,但是古人也留下了很多好的文章。
編輯: 溫視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