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01 10:53?來源 綜合新浪
校長談畢業遭吻:2017年6月28日,在蘇州大學畢業典禮上校長熊思東遭一名女生親吻,校長熊思東談畢業典禮上遭吻,稱這是學生對學校的感情。
6月28日,是蘇大2017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不同于往屆,今年的畢業典禮上出現一道景觀:校長熊思東無論走到哪里,都會被畢業生排著隊求合影、求擁抱、求親吻。而熊思東本人也相當親和,一一應允學生的請求。“熊校長真是把學生寵溺上天!”有人評論說。
此外,一如去年,熊思東的畢業致辭因其別具一格的風格,也在網絡平臺上被刷屏。“你們多談了0.13次戀愛,少失戀了0.05次,單身比例降低了3.3個百分點”;“單身的你回來,母校的學妹學弟還等著你”等話語,幽默又充滿溫情,贏得不少人點贊。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言行都讓人有“眼前一亮”之感,不僅發言接地氣,行為上也放下身段,與學生親密接觸。不少高校學生紛紛曬出擁抱、親吻校長的合影,好不歡樂。
但也有人認為,大學畢業典禮應該嚴肅、莊重,學生的舉動太過瘋狂,而校長如此也有違“師表”,有“嘩眾取寵”之嫌。
對這些爭議,熊思東6月29日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畢業典禮對每一位畢業生而言都意義非凡,他希望滿足學生們的心愿,并以學生們喜歡的方式跟他們溝通,上好大學“最后一課”。
熊思東,今年55歲,擁有博士學位,在醫學領域有過突出貢獻,曾先后在上海醫科大學、復旦大學、蘇州大學的重要科研機構擔任領導職務,還曾破格成為最年輕的教授。自2016年1月擔任蘇大校長以來,被稱為“男神校長”、“明星校長”、“最帥大學校長”、“熊大大”等。
“學生擁抱、親吻校長其實反映的是對學校的喜愛和情感,而不僅僅針對校長本人。這是年輕一代的表達方式,我們要了解尊重。” 熊思東對澎湃新聞說,“時髦的語言也好、俏皮的風格也好,教育對象更新了,我們也得更新。你講的東西要讓他們能接受,而不是講一堆深奧的道理讓他們聽都聽不明白。辦學是以學生為核心。”
他還表示,這次畢業典禮也給了他一次洗禮、反思:“學生這么熱情表達他們對老師、對學校的感情,但我們自己做得真的夠好嗎?”
校長談畢業遭吻:6月28日,蘇州大學畢業典禮,一名獲得畢業學位的女生與校長熊思東熱烈擁抱。
關于“親”校長
澎湃新聞:今年好像很流行學生畢業典禮“親”校長,但不同學校校長對此舉態度不同,有的校長“避之不及”,但我看到視頻,您反而十分坦然,有時還主動讓學生“獻吻”。
熊思東:我總這樣想啊,學生是新一代的年輕人,跟我們不太一樣,他們有他們的表達方式。我們總是不停跟學生說要了解理解尊重別人,那我想,親吻、擁抱校長也是他們認為比較合適的表達情感的方式,我們也應該理解尊重。
此外,我也不簡單地認為這種表達是對于我個人,我想他們更可能要表達的一種感情,對于這個學校的感情。而學校是一個抽象概念,我是校長,畢業典禮的那時那刻我是作為學校的代表,親吻校長實際上是親吻他有喜、有苦、有樂、有甜地生活過的學校載體。
澎湃新聞:當天有多少學生用“親吻”的方式表達了情感?
熊思東:喲,還真不少,幾十個吧,連最不善于表達的男同學也一樣,我記得的起碼有三個男同學。
澎湃新聞:親吻前會提前溝通嗎?
熊思東:大部分沒有,有些身體語言不用說,你知道他想跟校長有近的接觸,你能感覺到他是一種感情,我覺得沒什么,很自然地接受。
澎湃新聞:平時您跟學生的直接接觸多嗎?
熊思東:還真不多,大概三種情況,一是我們會定期舉辦學生座談會,但參加的學生人數不多,二是我自己還給學生上課,也范圍不大,第三是全校新生剛入學,我會給他們全體上大學“第一課”。通常我們說畢業典禮是“最后一課”,像這種開學“第一課”在全國還是少見的。
澎湃新聞:畢業典禮那天,您得為多少個學生授學位?
熊思東:理論上我們一屆是8000多個學生,由30位主禮教授一起頒,也就是一批上來30個同學,要頒一整天。不過大多數學生都要跟我握一下手,或者合影,我一天也握了好幾千學生的手。
澎湃新聞:不會煩嗎?
熊思東:我確實非常疲倦,但你要想學生幾年就這么一次機會,還有同學特地帶著學位證、畢業證、結婚證三證要跟我合影。
我們其他主禮教授,年齡都不小,但一站一整天,給學生授學位的時候不單單握個手、發個證書,還要囑咐兩句,真的像對自己孩子一樣,很溫馨的氛圍。
澎湃新聞:您覺得畢業典禮對學生意味著什么?
熊思東:每個學生讀大學,都有辛酸苦辣,來自學業的社會的家庭的,沒有同學一直哼著小調過完幾年。畢業典禮是很好的結點,甜也好苦也好到今天做一個結束。
但畢業典禮更重要的是看向未來,學生的路是很長的,比我們這些做老師的都長,這是一個他們整裝待發的起點。
此外,這也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之外以另一種形式給他們上大學最后一課。怎么面對新的社會?也許那些話不一定都起作用,但是學校盡的最后一次責任義務。
我們當天特別添加了一個環節,是所有學位授完后,全場入座安靜,主持人提議,為所有同學偉大前程和學校未來許個愿,然后關掉燈,由六位同學分別從會場的六個角落入場,無伴奏清唱畢業歌。那幾分鐘很莊嚴、很感人。有同學這兩天給我寫email說很震撼,那幾分鐘內學生是思緒萬千的,整個氛圍有點如歌如泣。
有學校會把畢業典禮儀式形式化,覺得很煩、浪費時間,但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集體的禮贊。
校長熊思東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為畢業生們臨別贈言。
關于“刷屏致辭”
澎湃新聞:我看您的畢業致辭,包括去年的,都用了一組很有趣的數字,比如“少上了4節課,多讀了1.7本書”,“少追了0.7部劇,多換了0.1部手機。”多談了0.13次戀愛,少失戀了0.05次,單身比例降低了3.3個百分點。”等等。
熊思東:一般大學校領導大多數人文社科出來的,很擅長引經據典。但我是自然科學,依賴數據,我想這大概是我的長處,就叫相關部門做調查,用官方數據收集、訪談、樣本抽樣的形式,盡可能反映學生總體,了解他生活中點點滴滴,了解關乎他們價值觀的一些東西。
澎湃新聞:發言中還有一些很時髦的話,比如“王者榮耀”、“今日走出校園,歸來仍是少年”,您是趕潮流嗎?
熊思東:你要做一個老師,不是讓學生了解你,而是你要去了解他,知道他們喜歡什么、他們熱衷什么、他們在追什么。我們是兩代人,我們雖然未必要跟他們一樣的方式去生活,但要懂得他。懂得才能因勢利導。只能老的去學新,讓新的更新。否則這個社會就會越來越老。
我認為這也是一種關心另一個群體的生存生活,關心別人,別人就會給你相同的誠意。
澎湃新聞:近一兩年,大學校長的畢業致辭文風都似乎有更親切、更平實的趨向,少了很多陳詞濫調。包括您的。
熊思東:一切出發點都是傳遞一種信息:方式方法不重要,學生教育對象變了我們得變,你的方法、講的東西要讓他們能接受,而不是講一堆深奧的道理讓他們聽都聽不明白。
澎湃新聞:您的畢業致辭都是自己寫的嗎?
熊思東:自己也寫,也讓辦公人員幫忙搜集一些材料。
校長談畢業遭吻:校長熊思東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為畢業生帽扶正流蘇。
關于校長這一職務
澎湃新聞:現在很多“明星校長”、“網紅校長”,包括您自己也是“男神校長”,有人說這是一種個人崇拜,您覺得呢?
熊思東:我認為不盡然,每個大學校長都有自己的風貌特點。其實學生對校長的態度怎么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對學校的態度怎么樣。
澎湃新聞:無論是學生的熱情舉動,還是受歡迎的畢業致辭,或多或少反映了學生對校長這一身份的某種期待?
熊思東:這也是我在這次畢業典禮上想到的一個問題。學生這么熱情,他們表達這么多,但我自己做得是不是真的很好?我會反思,總覺得做得不夠,很愧疚,但他們畢業了,以后沒機會了。
其實畢業典禮不僅僅是給學生的,也是給老師、給學校領導的一個洗禮、反思。
澎湃新聞:蘇大這兩年的發展中,您重點做了哪幾件事情?
熊思東:過去和未來,我重點抓三個方面,一個是師資隊伍建設,包括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師資隊伍隊形的保持和維護;第二是國際化;第三,是便利校園,無論智慧校園還是信息化都是要方便師生。
澎湃新聞:如果讓您給自己的兩年校長生涯打分,滿分10分,您打幾分?
熊思東:總體上還不是特別滿意,及格吧,這么安慰自己,我們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很難說我非常滿意。
澎湃新聞:您理想中的校長是什么樣的?
熊思東:有理想有抱負,有執行力,讓學生和家長覺得你是在做一個好事。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