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qichache.cn?? 2013-10-12 01:14 ??來源 現代快報
郭德綱微博教子經引共鳴,郭德綱微博講的這些老“規矩”很多和溫州的老傳統一樣,比如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不能用筷子敲盤碗,不許用筷子敲盤碗等,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教子經。
昨天,“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一條談“規矩”的微博在網上引起眾多網友的共鳴。不少網友表示贊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要從小時養成。
郭德綱的教子經:郭德綱微博講“規矩”
@郭德綱:一日與師哥王少立先生聊天,提起我兒麒麟一勁夸獎。“少爺挺懂事”“怎么呢?”“每次見面都知道站起來打招呼”“這不應該的嗎?”“唉,現在的孩子們凈不懂規矩的”我愣了一下,細細咂摸規矩這兩個字……
人活一世是要有規矩的。有禮數有體統,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在街上走,穿著打扮看娘的手藝,說話辦事顯出爹的教導。
全家人圍坐用餐,大人不動孩子不能動。長輩坐正中,其他人依次而坐,一般來說夫妻要挨著。有的孩子得寵,可以挨著老人,但坐椅不可高于長輩。吃飯坐哪就不能再換,端著碗滿處跑那是要飯的。不許用筷子敲盤碗,也有乞丐之嫌疑,在外吃飯這叫罵廚子。喝湯不許吸溜,吃飯不許吧嗒嘴,要閉上嘴嚼。兒時的郭麒麟常因吃飯出聲音而被呵斥。夾菜只許夾前面的,不許過河。許騎馬夾,不許抬轎夾。騎馬指的夾浮頭的菜,抬轎是抄底,那為下作。吃烙餅不許從中間吃,咬一洞像紙錢,老人不開心。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因為象征香爐,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才這樣插筷子。吃飯時,手要扶碗,決不許一只手在桌下。家有客人,要謹記茶七、飯八、酒滿。客人添飯時一定不能說:還要飯嗎?必須問:給您再添點?當然,講究是赴宴一般不添飯。
上人家串門,敲門時先敲一下,再連敲兩下,急促的拍門屬于報喪,本家必不悅。遞剪子時要手攥剪子尖兒,把剪刀柄讓給對方。與人拍照合影,輕易不要手搭對方肩膀,除非是長輩疼孩子方可。
另外,大人教育孩子還有許多瑣碎事。不許叉腿待著,不許咋咋呼呼,不許嘬牙花子,不許斜著眼看人,老話說眼斜心不正。不許擼袖子挽褲腿,不許抖腿,所謂男抖賤女抖浪。與人交談必須稱您,第三人稱尊稱要說怹(tan)。
規矩可以不遵守,但是不能被毀滅。
老南京感嘆:現在的“熊孩子”不懂規矩,被嬌慣壞了
南京名嘴吳曉平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候說,北方人的規矩比南方人多。不過,在南京,老規矩也很多。
“孩子在街上走,穿著打扮確實是看娘的手藝。為什么呢?以前人都比較窮,孩子走在街上,身上的衣服盡管破,但補丁很齊整,穿著又很干凈,說明媽媽很勤勞。而說話辦事就顯出爹的水平了,孩子的教養,需要爸爸來調教。”老吳說,在南京,罵人最狠的一句話是:沒有家教。這比什么都難聽。這是罵人家父母沒有文化呢。
在以前,南京有一句俗話:穿衣要看袖子,娶妻要看小舅子。啥意思呢?一個人窮和富,都從袖子暴露出來。“如果袖口是油嘰嘰的,就是有錢人。有錢人吃的好,嘴巴油油的,用袖子一抹,袖子也油膩膩的了。袖子也可以看出你窮不窮?如果袖子都磨成毛邊了,那肯定比較窮。以前,老南京還有專門換領子、袖子的行業,當時的裁縫店里,很多人去換一截領子和兩個袖子,這樣露出來的部分都是新的。到澡堂洗澡,往往就露餡了,其它部分都是破破爛爛的。”而娶妻看小舅子,這是因為,以前人結婚都是對八字,男女雙方不見面。男方怎么判斷女方呢?一般就看女孩的弟弟,如果女孩弟弟有教養,長得清秀,那姐姐也不會差到哪里。如果弟弟很調皮,到處搗亂,那就不能娶,姐姐肯定也很皮……
老吳說,過去的很多老規矩,都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如今,時代文化在改變,大家的素質在改變,尤其是現在家家都是獨生子女,一家子大人慣都來不及,更別提那么多的規矩了。社會一直在喊提高人口素質,以前一些老規矩老傳統對素質教育很有意義,老規矩不能廢,就看家長怎么教了。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