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3 13:52?來源 未知
(播放短片)
解說:
幾乎為零,雖然今年的捕撈期還未結束,但是江陰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卻用這樣的詞來總結今年刀魚產量。作為當地漁民一年中最好的創收來源,物以稀為貴的刀魚在收益上能比過大半年的勞作。但是今年很多漁民已經對接下來的捕撈成果不抱什么希望。
記者:
怎么才兩條?
顧正武:
12個小時就打了兩條。
記者:
下了多少網?
顧正武:
下了六次網了。
記者:
一網才打這么點兒?
顧正武:
一網就打這么多,沒有魚。就是說現在船也多了一點,產量就少了。
解說:
打了20年魚的顧正武,早些是在江陰那邊捕魚,那時候一網下去就是十多斤,不過因為魚越來越少,現在他不得不跑到長江口來淘金。記者見到他時,他已經在長江口水域反復作業三天了,貴如黃金的刀魚對于他來說卻可能意味著虧本。
記者:
你現在這一條能賣多少錢?
顧正武:
兩千塊錢左右。
記者:
就這一條兩千塊錢?為什么這么貴?
顧正武:
這魚少,魚如果說不貴的話,那我們就沒法搞了,就是現在這么貴的時候我們打也虧本。
解說:
顧正武這條船是130多噸的現代捕魚船,一天下來柴油就得半噸,加上九個船員和漁具,費用得六千塊。顧正武說,如果一個漁季下來不弄個百十來斤就得賠本。而今年被很多專業人士稱為17年來收成最差,實際上它已經是一個瀕危物種。
顧若波(中國水產科研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現在主要是因為歷年來過度的捕撈,還有是水質的變化,沿江生態環境的破壞,還有一個航道的運輸增加,這是引起長江刀魚資源下降一個主要的原因。
解說:
截至目前,雖說長江刀魚的總體漁獲量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是在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資源研究室主任施煒綱眼中,下降早已是顯而易見的事情,而這種下降不是什么直線下跌,而是呈幾何基數下降,這證明我們對刀鱭資源的利用已至極限。
據江陰市志記載,江陰長江刀魚年捕獲量1956年最高,達174噸,至1987年也有106噸;2002年后,年產量則不足百噸,去年江陰刀魚的捕獲量不足0.5噸,僅為高產期的0.28%。而一份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1973年長江沿岸江刀產量為3750噸,1983年為370噸左右,2002年的產量已不足百噸。
當年刀魚吸引大家的舌頭,如今刀魚吸引大家的眼球,這樣一句無奈的總結也是長江三鮮的共同命運。
刀魚、鰣魚、河豚,這是古時候就得到世人稱贊的長江三鮮。如今,刀魚以天價面市,而鰣魚和河豚則更多地出現在舊聞之中。
在上世紀50至60年代,長江鰣魚和河豚的產量都達到了上百噸,但是從80年代后卻逐年下降,自1996年開始,長江鰣魚和河豚就幾乎銷聲匿跡。
主持人:
從吸引舌頭變成了吸引眼球,從歷史上來看其實刀魚一點都不稀罕。我看了一下歷史資料,歷史上刀魚曾經占到了長江魚類捕撈量的35%到50%,也就是說從長江里撈上來的魚當中1/3甚至于1/2其實都是刀魚,在江蘇段這個比例更高,達到了70%,一點都不稀罕,可是現在刀魚卻成了稀罕物。
這里必須要指出一點的是,刀魚并不是一夜之間就少了的。回顧一下過去40年刀魚產量的變化,1973年刀魚產量是3750噸,到了1983年就變成了370噸,到了2002年不足百噸,而到了現在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半天才能夠撈上兩條刀魚,今年是17年以來收成最差的一年。現在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態勢?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接下來連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資源研究室主任施煒綱先生,施主任您好。
施煒綱:
您好。
主持人:
現在刀魚產量逐年下滑的態勢到了什么樣的程度?
施煒綱:
以幾何基數在下降,尤其今年普遍反映了這個產量極低,漁民基本上捕不到刀魚。
主持人:
已經到了這樣一個程度,如果不采取措施,刀魚會不會就徹底沒了,就消亡了?
施煒綱:
這種可能是完全存在的,因為根據70年代到80年代,80年代到現在,每隔十年基本上下降的速率都是以減半下降的,也就是說每隔十年這個產量就得下降一半。所以目前不到百噸的狀況,估計再有十年或者十年之內,長江刀魚跟長江鰣魚一樣,在長江里面肯定是見不到了,也許十年以后我們只能到博物館去看它了。
主持人:
更加談不上嘗鮮了?
施煒綱:
那是。
主持人: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面,是過度捕撈還是長江水污染引起的或者是別的什么原因?
施煒綱:
數量的逐年下滑,當然原因無非一個是水環境質量問題,另外也加上一些非科學的捕撈,這兩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的。但是如果真要分主次,我感覺環境問題更為突出,對它的影響更為嚴重。因為現在的捕撈產量跟歷史上的捕撈產量比,只是一個零頭都不到,可是因為刀魚很有特點,它是一種洄游性的魚類。它每年從東海進入長江口,從長江口開始就往上洄游,去尋找它的產卵場,要經過上海市河口區,然后要經過江蘇省的整個長江江段,還要經過安徽省的大部分長江江段,基本上要洄游到安徽省安慶市以上一直到鄱陽湖湖口那一段,基本上就是它的產卵區。當然歷史上它可以跑得更遠,歷史上曾經可以跑到洞庭湖去產卵,現在洄游距離越來越短,事實上正因為它是洄游的,在整個洄游全程中間,如果說長江沿線哪怕有一公里或者兩公里這么很短的一塊水域中間,一旦出現水質狀況不好或者水域污染事件,刀鱭洄游就過不了這個水域,使得整個洄游活動終止。洄游活動終止以后緊接著的連鎖反應就是當年的魚苗產量會大量下降,也就是魚苗的產量幾乎沒有。所以說刀魚的洄游環境問題很重要,要保持整個洄游全程水質都能夠達到我們國家漁業用水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它能通暢地到達產卵場,這樣刀魚魚苗的產量就有可能保證在一定的數量之上。所以說環境問題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現在整個長江總體水質現在還沒有導致讓長江刀魚絕跡,但是不排除還是有這個可能。
主持人:
施主任,我們待會兒還要繼續連線。我現在先要帶大家看一個片子,因為確實正如您所說的,對于刀魚來說,環境污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除了環境污染以外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漁民們布下的天羅地網。我們也通過一個短片再來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說:
2月25日,今年江蘇省發放刀魚特許捕撈證的第一天,上午9點多,就有漁民來到常熟市漁政站匍匐(音)分站咨詢。今年江蘇省刀魚特許捕撈從3月1日開始到4月20日結束,一共有51天,全省共發放刀魚捕撈證配額700多張。而為了保護長江刀魚資源,漁政部門對特許捕撈船只使用的魚網做了嚴格規定。
戴振國(常熟市漁政站副站長):
上級規定是4厘米以上,網目尺寸是4厘米以上,但是我們這邊正常使用的都是4.8厘米左右的。因為我們這邊江段的潮流比較急,所以我們使用是4.8厘米的,這樣有利于捕大留小,就是大的(刀魚)捕起來了,小的(刀魚)從網目里面能夠鉆過去,這是保護資源一種最有效的辦法。
解說:
長江刀魚是典型的洄游魚種,每年春天從大海洄游長江,逆流而上,最遠可達洞庭湖產卵。當年秋天,孵化后的小刀順流返回近海,長到第三年再洄游入江。但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湖南、湖北江段基本上找不到洄游的刀魚了。1996年左右,江西安徽江段也形不成魚汛了。
顧若波:
因為它現在從長江口到上面,要過千層網,現在網的網具也好,捕撈強度增大了,它往上面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所以到上面就幾乎見不到刀魚了。
解說:
我國從2002年起沒有刀魚洄游繁殖季節,長江上就實行限捕,只有持特許證的漁船才能捕撈刀魚,而且對于漁船做出了嚴格的規定,但是效果依舊不理想。每年春暖花開的季節,長江刀魚從大海洄游到長江里產卵,首先要經過上海崇明縣陳家鎮團結沙港口這片水域,團結沙也因此成了漁民和魚販最為集中的地方。
就在最近,在團結沙東側的一處堤岸,記者發現了這張五六十米長的網,網眼最密處伸不進一個手指。
漁民:
(網眼)最小的2厘米,基本上刀魚網就是這樣子。
解說:
當地漁政部門表示,雖然在刀魚捕撈期間,各級部門開展了多次執法,但由于崇明水域大,船只多,違規操作難以杜絕,再加上今年刀魚價格再創歷史新高,大量無證捕撈船舶、三無船舶可以說展開了一場捕撈混戰。
3月26日上午9點,上海漁政和海警部門的12艘執法船從崇明、衡山漁港碼頭出發,前往長江口的北港執法,10點半,巡邏船就發現了三艘深水張網的無證捕撈船。深水網又深又密,連刀魚幼苗也一網打盡,捕獲的最小刀魚才手指那么長短。
中國漁船31008船漁政執法人員:
查到兩三條吧,都是小的啊,都是違法的深水網。
解說:
無證人員甚至還在執法人員收繳深水網時用刀割斷纜繩,阻撓起網,但是即便如此,漁政部門沒收的違規魚網還是很快堆滿了甲板。
據悉,截止到3月26日,上海漁政、海警已組織聯合執法五次,查處案件86起,罰沒款30多萬元。在長江沿岸的崇明、寶山和浦東等地都派駐巡航船24小時執法。
主持人:
面對這場捕撈刀魚的混戰,到底我們應該怎么辦?怎樣來保證刀魚的數量?繼續來連線施煒綱主任。
施主任,聽說您在限捕和禁捕的問題上觀點很明確,就是應該禁捕刀魚,是這樣嗎?
施煒綱:
是的。
主持人:
為什么?
施煒綱:
因為從刀鱭近年的捕撈產量和捕撈區域來看都大大縮小,捕撈區域已經縮小了2/3,區域現在比較少,主要涉及到上海和江蘇省,以前可能還涉及到江蘇、安徽、江西等等。所以如果禁掉,從漁民的轉產轉業或者從漁民的生產影響面等等來說比以前好辦了一些,因為區域小了,人數也少了。但是從另外一個程度講,因為像長江鰣魚已經沒有了,刀鱭按照現在的下降速度,早晚也是要走這條路的,也就是說我們管理部門最終還是會下定決心要走出這一步,就是刀鱭徹底完全禁捕。
另外還有總資源的層次,其它一些魚種,比如說中華鱘等等,人工繁殖都已經突破了,可是長江刀魚還沒有完全突破,所以它的種子,也就是它的遷徙來源只能從長江里取得,所以這一點點的種子質量,天然的種子資源庫,長江所起的作用在刀鱭問題上一定要禁捕。
主持人:
所以保護刀魚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說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同時它還有保護物種的意義。
剛才專家也提到了,刀魚到目前為止只能野生,不能夠人工繁殖,所以如果有一天見不到江刀了,再花多少錢都再也不能夠享受到刀魚這樣的美味了,嘴下留情。
感謝您收看今天的《新聞1+1》,再見。
(CCTV《新聞1+1》)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keji/dongwu/4275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