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 22:39?來源 綜合
我國首現白色馬鹿
我國首現白色馬鹿
我國首現白色馬鹿:2017年10月25日,青海玉樹囊謙縣生態管護員在巡山中發現并拍攝到4只白色馬鹿,這是我國首次發現野生白色馬鹿,“白鹿”自古被視為一種祥瑞,十分罕見。
三江源發現全身雪白馬鹿
青海發現全身雪白的野生馬鹿,這是我國首次記錄到野生的白色型馬鹿個體。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政府近日宣布,生態管護員在巡山途中發現并拍攝到4只白色馬鹿。
10月25日下午4時許,囊謙縣生態管護員才仁丁增在巡山時發現了4只通體白色的馬鹿。在深灰色的鹿群中,這4只白色馬鹿格外顯眼,才仁丁增隨身攜帶相機拍下了白鹿的照片。
白色馬鹿系基因突變
26日,趙翔收到了當地生態管護員發回來的照片。他表示,隨著這幾年生態保護工作的推進,馬鹿沒有那么怕人,這有利于管護員靠近,并拍下比較清晰的照片。收到照片后,趙翔立刻咨詢了國內研究馬鹿的專家——東北林業大學的李和平教授。
“馬鹿在北美和歐洲都有白色型的記錄,在新西蘭也飼養著一些白色型個體,但野生白色型馬鹿十分罕見。此前國內一直未有相關拍攝記錄,這次發現具有較高的科學和文化價值。”李和平說。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羅述金告訴北青報記者,白色型馬鹿是一種自然發生的基因突變。
她介紹,哺乳動物的毛發顏色通常是由兩種黑色素構成的,一種黑色素能讓毛發變黑,另一種黑色素則令毛發發棕、發黃。此次發現的白色型馬鹿就是其體內掌管黑色素的基因發生突變的結果,“如果是典型的白化病的話,馬鹿的眼睛會因為沒有黑色素,而呈現毛細血管自身的血紅色。如果照片中沒有這種現象,則通常定義為白變型,即色素形成過程部分缺陷,只有毛發缺少黑色素。”
羅述金表示,白色型的野生動物之所以少見,主要是基因突變的概率本身就很低,如果產生的是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突變,就容易被自然選擇淘汰。
馬鹿數量在當地穩定增長
趙翔表示,三江源區域的生態管護員很多時候也是牧民,因此平常放牧的時候就可以承擔很多巡護的工作。如今隨著條件的好轉,有一些生態管護員自己買了單反相機、望遠鏡等設備,很好地彌補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數據資料不足的問題。
趙翔介紹,在三江源這樣的區域,數據匱乏一直是制約保護行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將農牧民培訓后來承擔生態保護的監測等工作,是非常有潛力和有價值的。此前拍到金錢豹帶幼崽等重要發現,都是身為牧民的生態管護員完成的。
馬鹿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布于囊謙境內的馬鹿屬于川藏亞種,又稱白臀鹿。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該物種數量在囊謙縣周邊的瀾滄江源頭地區穩定增長。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keji/dongwu/6964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