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1 21:44?來源 未知
韓國火箭墜毀牽動整個韓國人民的心,億萬顆太空之夢的心也隨之墜落了。韓國火箭升空137秒后到達高度70公里處爆炸墜毀,初步分析還是因為分離罩出現故障。韓國方面專家認為,問題或許出在由俄羅斯制造的火箭部分。可見,技術核心部分掌握在人家手里,是如此的不可靠。造價4億多美元的火箭就這樣象煙花一樣的墜落了。
如果墜落的是都是煙花,那么韓國火箭墜毀是世界上最昂貴,最奢侈的煙花。
6月10日,韓國火箭“羅老”號運載火箭升空
“羅老”號運載一顆國產科學衛星,于當地時間10日17時01分(北京時間10日16時01分)從韓國南部沿海地區羅老宇航中心發射升空。觀眾們看到火箭升空,揮動韓國國旗,跳舞歡呼。
安秉萬說,“羅老”號發射升空飛行正常,但“一部(火箭)內置攝像機在升空137秒時捕捉到一道亮光”。就是這一道亮光以后爆炸墜毀。
按計劃,“羅老”號搭載的衛星應在升至距地面302公里處與火箭分離,可是在到達距離地面70公里高度就爆炸了。
專家分析韓國火箭墜毀可能是俄方制造的火箭第一級出錯。
關于爆炸原因,法新社援引韓國建國大學學者李在雨(音譯)的話報道:“眼下我不能肯定,但火箭第一級可能有問題。”
“羅老”號是一種兩級火箭,第一級由俄羅斯設計制造,第二級由韓國制造。
李在雨估計,“羅老”號殘骸可能墜入距離韓國海岸線大約100公里海域。他說:“我想不通為何要匆忙發射。”韓國火箭在沒有調試好就匆匆發射,如此高價的火箭,卻如此輕率的決定,失敗已經注定。
韓國原定當地時間9日17時左右發射“羅老”號,但由于發射臺消防設備在發射準備過程中出現故障而中止發射程序。教育科學技術部發言人邊京范9日說,沒查清故障原因前,韓方難以宣布“羅老”號新發射日期。
教育科學技術部10日宣布,重啟發射程序,下午發射。邊京范說,經韓國和俄羅斯專家商討,韓方確認消防設備故障排除,整體發射設施處于最佳發射狀態。
這是韓國第二次從本土發射火箭。
經過數次延期,第一枚“羅老”號搭載一顆試驗衛星去年8月25日升空。火箭點火雖然成功,但整流罩分離異常導致火箭升空后未能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有錢可以隨便玩,即使是昂貴的火箭。韓國火箭墜毀并不能阻止韓國繼續發射火箭。“我們為辜負公眾期許道歉,”安秉萬說,韓方與俄羅斯專家正在討論“羅老”號第三次發射事宜,“韓國的太空夢不會停止”。安秉萬強調稱,韓國將會繼續“羅老”號的發射,一直到成功為止。這種探索和堅持很值得贊賞,但是,科學的態度是成功的先決條件,祝愿韓國第三次發射火箭能夠成功。
他援引韓俄火箭建造協議條款說,如果前兩枚“羅老”號未能把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應準備第三次火箭發射。
“羅老”號是韓國首款運載火箭,長33米,已耗資超過4.5億美元。
路透社評論,韓國致力于在商業衛星發射領域挑戰日本、印度等地區競爭對手。這次發射失敗重創韓國空間發展計劃。公司職員張正仁說:“應該仔細調查和分析墜落的原因,這樣下次發射才能成功。”
韓國希望,最晚2018年能夠自行建造火箭;最晚2025年發射月球探測器。
發射失敗·代價
經濟損失巨大
據朝鮮日報6月10日報道,隨著“羅老”號第二次發射失敗,經濟上的損失已不可避免。“羅老”號發射計劃最初開始于2002年,至今已耗資5000多億韓元(約4億多美元),如果加上羅老發射中心的建設費用,總費用已高達8000多億韓元(約6億多美元)。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于2004年向俄羅斯支付了2億美元。
此外,如果進行失敗原因調查也將對韓國不利。2006年韓國和俄羅斯共同簽署了“宇宙技術保護協定”(TSA),此項協定規定,即使發射當中出現了事故,韓國不能干預俄羅斯對事故進行的任何調查。
不是韓國人放煙花,而是俄羅斯人用韓國人的錢,放煙花。
發射失敗·現場
市民感到痛惜
據韓聯社6月10日報道,“羅老”號在升空后2分鐘左右發生了爆炸并墜毀。此消息一經發出,市民們紛紛表示惋惜。
聚集在首爾火車站候車室的電視前觀看“羅老”號發射的市民大約有150名。當“羅老”號發射升空時人群爆發出了掌聲和歡呼聲,但當電視屏幕顯示出“通信中斷”的字樣時,候車室里瞬間充滿了嘆息的聲音。
雖然如此,人們還是持續地關注著“羅老”號的情況。此時許多人仍然覺得“或許沒有失敗也說不定”。
張允熙(音譯,19歲,女)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說道:“由于去年的發射以失敗告終,所以非常希望這次能夠成功。得知到再次發射失敗的消息,真的非常傷心。或許我們的技術還不夠成熟吧。”
在首爾廣場大屏幕前觀看發射直播的鄭韓修說:“當得知通信中斷時,我并沒有完全灰心。但是當墜落的消息得到證實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一時說不出話來。”
在下班路上用手機觀看新聞的
報道稱,如果說2009年8月25月“羅老”號首次試射失敗的責任在韓國的話,那么現在韓國人則實際上是異口同聲地把責任推向俄羅斯,原因是當完全由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科研中心研制的第一級火箭還在工作時,韓國負責的第二級火箭已經點火。盡管赫魯尼切夫科研中心承認,“羅老”號是在第一級火箭階段發生的爆炸,但強調目前資料還不夠充分,因此并不急于承擔事故責任。
報道稱,韓國方面雖然沒有直接指出此次失敗的責任在俄羅斯,但其意思已經相當明白。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已經表示,將對失敗原因進行分析,然后開始準備第三次發射。根據俄韓雙邊協議,如果前兩次發射失敗中任何一次是由于俄羅斯的原因造成的,俄方就應為第三次發射提供幫助。在韓國已經認領第一次失敗責任的情況下,只有將第二次失敗的責任落在俄羅斯頭上,才能談論第三次發射問題。
報道指出,“雖然公平地說,初步調查結論證實了發射不成功中的‘俄羅斯痕跡’”,但另一方面,韓國本身也需要反思。韓國媒體批評當局在發射問題上操之過急,因為最初發射是定在6月9日進行,但由于出現故障而取消。有消息說,發射至少推遲到6月19日進行。但韓國專家們卻在一晝夜廢寢忘食工作后,將其提前到了6月10日。此外,當地記者還表示,韓國航天發射場飛行指揮中心居然是從媒體報道中得知“羅老”號運載火箭墜毀的。
韓國火箭墜毀俄方不承擔任何責任,據俄聯邦政府主辦的《俄羅斯報》6月11日消息,韓國“羅老”號運載火箭發射再遭失敗,一方面固然可能是因為技術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與韓國在這個問題上操之過急也有關。韓國應該就此進行反思。你韓國掏錢,第三次火箭發射還要依賴俄羅斯,對第三次發射韓國人有多少信心?
韓國火箭墜毀是一次沉痛的教訓,能好好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希望不會報道第二次韓國火箭墜毀。
編輯: 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