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7 12:15?來源 綜合
神舟11號即將返回
神舟11號即將返回: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即將結束30多天的“太空之旅”,2016年11月17日,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開始進行撤離天宮二號的準備進入神舟飛船,預計明后天將返回地面。
按計劃,今天兩名航天員將回到神舟飛船,完成組合體飛行后,神舟十一號將撤離天宮二號,并于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將著陸在位于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區。為確保任務圓滿成功,主著陸場系統近日完成了最后的搜索救援綜合演練,目前各項準備已就緒,靜侯神舟回家。
神舟11號返回倉主著陸場系統完成最后搜索演練
視頻:主著陸場系統完成最后搜索演練
這是神舟十一號返回前,主著陸場進行的最后一次系統綜合演練,空中和地面分隊完全按照1:1的全任務狀態和流程進行。演練模擬飛船搭載2名男航天員正常返回主著陸場區,航天員健康狀況良好,返回艙呈傾倒姿態。
神舟11號即將返回
12時40分,演練正式開始,空中和地面搜救分隊相繼出發,到達待命區域;
13時41分,返回艙出黑障,搜索開始。根據北京通報落點,空中分隊利用機載搜索設備;
13時46分,成功捕獲243信標信號,直升機進行歸零飛行;
13時53分,指揮機目視返回艙,空中分隊相繼降落,趕赴返回艙現場。
神舟11號即將返回
神舟11號即將返回
隨后,地面分隊到達演練現場,搜救隊員按照流程進行了航天員出艙、醫監醫保、返回艙現場處置、后送航天員等科目演練。
主著陸場:烏蘭察布阿木古郎大草原
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會降落在主著陸場所在的阿木古郎大草原。“阿木古郎”是蒙古語“平安”的意思,阿木古郎草原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境內,位于內蒙古中部,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
神舟11號即將返回
從陸路進入阿木古郎草原,紅格爾蘇木是必經之地,蘇木就是鄉鎮,這里有建于1758年遠近聞名的希拉木仁廟,紅格爾蘇木也因此被稱為大廟。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著陸場站就建在大廟的一側。
阿木古郎草原平均海拔1400米,草原的邊緣略高,有明顯的地形變化,而草原深處略低,越往中間地勢越開闊越平坦,形狀很象一個淺淺的碟子。阿木古郎草原的地理地貌屬沙質草地,沒有大河,沒有高山溝壑,也沒有高大樹木,當地人煙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超過10人,這些條件都非常適合飛船著陸。
當地的氣候也滿足飛船回收的基本條件,阿木古郎草原為中溫帶大陸氣候,全年干燥,春、秋、冬季少雨,能見度高。盡管夏季雷暴等強對流天氣時常出現,但這在全年的比例并不高。
為使飛船返回著陸的機會盡可能地多,著陸場應選在飛船運行的船下點軌跡盡可能多圈次通過的地域,阿木古郎草原也符合這樣的條件。
氣象條件是返回著陸的關鍵因素
主著陸場的氣象條件將是飛船能否按時返回的關鍵,雷雨大風都不適宜飛船返回。而在所有的氣象條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地面淺層風的大小。
根據計算,飛船返回艙將在離地面10公里左右的高度打開降落傘,依靠降落傘的減速功能緩緩飄向地面。如果風力過大,飛船有可能飄出指定著陸區域,增加搜救難度。
另外,如果地面風速過快,在飛船降落地面后,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巨型降落傘可能會拖著返回艙在地面高速翻滾,對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而雷電天氣更是無法確保飛船安全返回。因為返回艙為金屬材質,雷電可能會對其通信設備和電子元件造成破壞,這樣對航天員的安全很不利。
如遇主著陸場天氣惡劣無法降落,相距1000公里的副著陸場可以起到氣象備份的作用。
載人航天器三種方法再入大氣層
視頻:載人航天器三種方法再入大氣層
載人航天器的安全返回,關系著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是載人航天任務中的重點也是難點之一,從技術層面來說,航天器的返回包括再入大氣層、減速和著陸等復雜過程。而在再次進入大氣層這個環節上,國際上一般采用的有三種方法。
神舟11號即將返回
美國和蘇聯早期的載人飛船,如美國的“水星”載人飛船、蘇聯的“東方”及“上升”載人飛船,它們再入大氣層的方式都是彈道再入式。
彈道再入式
載人飛船返回大氣層時,返回艙沿著自然下落的軌跡進入大氣層。這種方式技術簡單,通過大氣層時間短,飛船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量相對少,飛船防燒蝕結構也相對簡單。但它有明顯缺點,就是下落過程中航天員受到的沖擊很大,返回艙落點精度較差難以尋找,所以對航天員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
神舟11號即將返回
為了降低對航天員的影響,提高落地精度,美國的“雙子星”“阿波羅”載人飛船、俄羅斯的“聯盟”系列載人飛船以及我國目前的神舟飛船在返回地球時都使用了升力再入大氣層的方式。
升力再入式
航天器進入大氣層時會產生一定可控制的升力,讓航天器沿滑翔式軌道或跳躍式軌道滑行,從而緩和減速過程,這樣航天員受到的沖擊力會小些,而且飛船有一定的機動能力,所以落點更精確,使回收人員能夠更迅速地找到航天員。
神舟11號飛船一個月任務完成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9月15日發射升空,神舟十一號則在10月17日成功升空,將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環接觸,在順利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后,兩個飛行器形成組合體。航天員成功進入天宮二號。
10月20日,航天員開展太空養蠶實驗,完成首次太空跑臺訓練以及在軌眼手協調、聽力等身體機能的測試。同日,天宮神舟組合體由倒飛狀態轉為正飛。
10月21日,兩名航天員進行在軌腦力負荷、在軌情緒特征研究等實驗和測試。
10月22日,航天員通過筆記本電腦收發郵件、實時下傳實驗數據。
10月24日,景海鵬50歲生日,接受了工作人員來自地球的祝福。當日,天宮神舟組合體首張合影圖像傳回到地面。
11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同景海鵬、陳冬通話。
11月17日,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始進行撤離天宮二號的準備工作,并進入神舟飛船,之后將返回地面。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keji/hangtian/6694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