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6 13:26?來源 中國航天報
首幅火星圖像為什么不是紅色的
天文一號發(fā)回的首幅火星圖像為什么不是紅色的?2021年2月5日,國家航天局發(fā)布了天問一號在距離火星約220萬公里處,獲取的首幅火星圖像。“火星不是紅色的嗎?”“火星竟然是黑白的,我的青春結(jié)束了。”這張火星圖像呈黑白色,引發(fā)了諸多網(wǎng)友討論。
國家航天局相關(guān)人士表示,本次成像模式采用黑白呈像,這是火星首圖呈黑白色的主要原因。
嗐!原因就這么簡單!大家的青春沒結(jié)束!
另外,再給大家科普一下拍攝火星首圖的一些“神器”。
航天科技集團相關(guān)專家表示,天問一號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在浩瀚的星空中找到火星后,測出相對角度,然后控制天問一號精準指向火星,再用高分相機對火星拍攝,就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的那張照片。
高分相機好理解,就是能拍攝高精度照片的設備。那光學導航敏感器又是什么?
首幅火星圖像為什么不是紅色的:天問一號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
光學導航敏感器是指應用于空間環(huán)境中基于光學探測原理獲取航天器姿態(tài)或?qū)Ш叫畔⒌拿舾衅鳌?/p>
天問一號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控制所研制,可以在飛近火星的過程中通過對火星成像,利用火星圖像計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視半徑大小,結(jié)合估計算法獲取探測器相對于火星的實時位置和速度信息。
簡單來說,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天問一號的“眼睛”,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天問一號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目標飛向目的地。
天問一號在離開地球以后,北斗等全球?qū)Ш较到y(tǒng)便逐漸派不上用場。而在沒有北斗,沒有GPS的情況下,茫茫太空中,天問一號靠的就是光學導航敏感器實現(xiàn)導航引路。
與傳統(tǒng)的無線電導航不同,光學自主導航可以通過圖像目標識別和特征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導航信息的獲取。
具體而言,天問一號在飛近火星的過程,裝有長焦鏡頭的導航敏感器當作一只“千里眼”,最遠可以在1000萬公里的距離識別火星,還能自主適應火星從點目標到面目標、從弱目標到強目標的火星圖像提取,從而實現(xiàn)即使沒有外部導航信息,也能夠在深空飛行中自主找到前進的道路。這也是支撐中國未來進一步走向宇宙更遠空間的重要技術(shù)之一。
首幅火星圖像為什么不是紅色的
此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里處,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現(xiàn)在總算首幅火星圖像為什么不是紅色的,并不是火星是黑白的,而是成像設備成像模式采用黑白呈像,簡單說就是照相機調(diào)整為黑白模式,拍出來的照片當然就是黑白的。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keji/hangtian/75275.html,轉(zhuǎn)載必須保留網(wǎng)址。編輯: 記者 趙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