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3 14:46?來源 綜合
長生不老非白日夢:人類一直夢想著能夠永葆青春,長生不老,不少科學家研究抗衰老的方法一直沒有終極藥物。最近有媒體報道稱,有科學家稱人類長生不老并非白日夢,不久將來可能成為現實。
現在,科技巨頭紛紛投入巨資研究“長生不老術”,儼然成為一種潮流。在這股潮流中,財大氣粗的谷歌扮演了領導者角色。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奇-布林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治愈死亡”。谷歌旗下風險投資機構掌門人比爾-馬里斯相信人可以活到500歲,谷歌聯合創始人塞奇-布林,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治愈死亡”。俄羅斯億萬富翁和媒體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啟動了所謂的“2045行動”研究項目,試圖通過將大腦——連同大腦的意識——植入機器化身的方式實現永生。
長生不老非白日夢 科學家研究抗衰老
據美國科技媒體Inverse報道,機器人索非亞“大腦”的設計者、美國通用人工智能協會主席本·格策爾(Ben Goertzel)近日表示:“能活到1000歲的人可能已經存在了” 。
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畢竟現在能活到100歲以上就很不容易了。不過格策爾并不是在開玩笑。
他指出,全球無數科學家致力于研究如何對抗衰老,目前的一些前沿技術已經可以做到讓人類延長10-20年的壽命,這一領域的發展將非常迅速,長生不老并非白日夢。
格策爾稱,在抗衰老領域有兩位“科技狂人”——美國可忽略衰老研究工程戰略基金會的首席科技官奧布里·德·格雷(Aubrey De Grey)和硅谷實業家謝爾蓋·法古特( Serge Faguet)。
他們的探索真的可以幫助人類無限延長壽命嗎?
做一名“生物黑客”,一天吃60顆藥
現年32歲的法古特是一名“生物黑客”,喜歡拿自己的身體做各種基于生物學和醫學的試驗研究。
他在接受《衛報》采訪時表示,為了高質量的延長壽命,他已經花費25萬美元用于做測試和吃藥,包括抗抑郁藥、酮酯、能維持肌肉和骨質密度強度的激素等等。
法古特估算,一天至少要吃60顆不同種類的藥。而他一天只吃一頓正餐,一周有三天禁食,生活的非??酥?。他的體脂從26%降到了10%,類似于一名運動員的體質。
除了吃藥之外,他還給自己的身體配備了各種設備,比如特制助聽器,防止自己的聽力系統受損。還有智能指環,監測睡眠和運動狀態,便于調整實驗計劃。
法古特推崇硅谷的“精英主義”,他非常認同美國億萬富翁、Facebook首任總裁肖恩 ·帕克的相關言論:
“我們會活得更長久更有質量,因為我是一名億萬富翁,我能獲得更好的醫療保健,所以。。。我很可能活到160歲,成為不朽霸主中的一員。給我們這些億萬富翁額外一百年時間,你能見識到財富差距能到什么程度!”
所以不難理解,法古特為什么要追求更長的壽命。法古特說,他不僅要活得更久,還要變得更聰明、快樂,擁有更強的體能和記憶力。
據《衛報》,有人給法古特寫郵件,認為他作為一名“生物黑客”,即使能長壽也沒有意義,因為不能“做自己”。
法古特回應:“我不喜歡脆弱的自己,科學告訴人類,我們沒有真正的自我。”
改變細胞,永遠30歲
人類壽命研究領域的領袖人物奧布里·德·格雷,他是提出人類能夠活到1000歲的第一人。
據BBC,德·格雷說,科學家將在20年內找到一種方法完善抗老化治療。
據《紐約時報》,他指出有7種生物因素影響與衰老相關的細胞損傷以及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它們包括:組織中的細胞修復速度不足;細胞復制像癌癥一樣不受控制;細胞的死亡時間過晚;細胞內小型發電廠線粒體遭到破壞;細胞內垃圾的累積;細胞外垃圾的累積;細胞外晶格結構變僵硬。
德·格雷和他在美國可忽略衰老研究工程戰略基金會的團隊正在開發相應療法,主要致力于改變細胞。他們認為“干細胞療法”是重要的技術,可以用年輕細胞替代那些衰老過程中死去的細胞。
他設想的未來是,老年人可以通過接受“恢復青春科技”療法,把細胞逆轉為年輕時的狀態。當患者在60歲接受治療時,他在生物學上能夠回到30歲的狀態。然后循環重復這一治療。
“未來將會出現一批診所,專門提供抗衰老治療。初期的花費可能非常昂貴,但是隨著技術發展,此類治療的成本將逐漸降低到公眾可承受的范圍。”德·格雷說道。
關于未來人類壽命究竟有多長的問題,德·格雷認為無法準確預知,因為人類每取得一次重大科學進展,科學家們都將爭取到更多時間來完成下一個進展。
“永生”會帶來什么問題?
BBC Future曾探討過這個話題,如果人們都開始延長壽命,會出現什么重大社會影響?
一些人擔心壽命延長可能會導致人口過度增長,擔憂地球能否支撐龐大的人口規模。
還有人認為這會加劇人類社會的不平等。
《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人類可能會分化為兩個主要的等級,一個全新的更先進的精英階級,很聰明,很富有,也有可能會長生不老。還有一個全新的一無用處的無產階級,越來越窮地等待死亡。”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keji/xwzt/7136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