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3 18:15?來源 溫州在線
世界地震帶分布
世界三大地震帶分布圖
世界地震帶分布:世界主要有三大地震帶,最大的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地震帶,第二大地震帶是歐亞地震帶,也叫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我國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世界上地震最多、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
相對于世界上地震比較多的國家,比如美國西部和日本島國,都是處在壞太平洋地震帶上,而我國卻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和歐亞地震帶兩大地震帶之間,中國四大地震帶之中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地震帶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云南兩省西部地震帶和西部的新疆,甘肅和寧夏地震帶則處在歐亞大陸地震帶。
世界三大地震帶
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區,且呈有規律的帶狀,叫做地震帶。從世界范圍看,地震活動帶和火山活動帶大體一致,主要集中在下列地殼強烈活動的地帶。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帶上: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海嶺地震帶。
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和板塊的關系
一、環太平洋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周圍,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從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列島南下至中國臺灣省,再經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直到新西蘭。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全球分布最廣、地震最多的地震帶,所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發生地震最多的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像一個巨大的環,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西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西部地區,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后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平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近,在新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斐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國臺灣省、琉球群島、日本列島、阿留申群島,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環繞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地球上約有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里。約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70千米)、幾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二、歐亞地震帶:從地中海向東,一支經中亞至喜馬拉雅山,然后向南經中國橫斷山脈,過緬甸,呈弧形轉向東,至印度尼西亞。另一支從中亞向東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較零散。
歐亞地震帶也叫“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主要分布于亞歐大陸,因為這地震帶橫貫亞歐大陸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帶,所以也可以稱為“橫貫亞歐大陸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帶”。
歐亞地震從印度尼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中國的云、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發生在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三、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地區(海底山脈)。
海嶺地震帶也叫海脊地震帶,是從西伯利亞北岸靠近勒那河口開始,穿過北極經斯匹次卑根群島和冰島,再經過大西洋中部海嶺到印度洋的一些狹長的海嶺地帶或海底隆起地帶,并有一分支穿入紅海和著名的東非裂谷區。 中國處在世界兩大地震帶之間,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
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記錄
追溯歷史,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已發生了無數次強地震。最恐怖的一次地震就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9.5級大地震。從北面的康塞普西翁市到南面的瓦爾的維亞市,在一個月之內發生7次7級以上地震,其中有3次是7.7 級以上的巨大地震,最大的一次為8.9級。
由于此次地震規模巨大,地球的整體受到首都圣地亞哥市容一次罕見的沖擊,因而發生地球自由振蕩,圣地亞哥至蒙特港沿岸的城鎮遭到破壞,5700多人遇難。智利大地震激發的海嘯也是罕見的,15小時后,高達15米的巨浪襲擊了夏威夷群島。23小時后,6米高的海浪猛撲日本海港和碼頭,壓塌了一座房屋。這次海嘯在日本造成800人死亡,15萬人無家可歸。 并且伴有劇烈的火山爆發。
環太平洋地震帶另一次大地震,就是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發生的里氏9.0級地震。
剛才說了中國式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地震發生最多的國家,可是,相對國土面積和地震的比例,日本遠遠大于中國。日本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西緣,每年發生的有感地震高達1000余次。本世紀以來,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已超過50次。其中1923年9月1日的關東大地震摧毀了東京房屋的73%,橫濱建筑物的96%,死亡人數達14萬,使人們至今談起仍為之色變。1993~1995年,日本先后發生6次里氏7級以上大地震。1993年1月15日北海道的釧路市發生7.5級地震;同年7月12日北海道奧尻島發生7.8級地震;1994年10月4日和9日北海道的釧路市又先后發生7.9級和7.3級地震;同年12月28日本州島北部青森縣附近海域發生7.5級地震;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區的7.2級地震;2011年3月11日本州島仙臺港東130公里處的里氏9.0級地震,同時引發日本福島電站2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因而,日本當之無愧地享有“火山地震國”的稱號。
與日本隔洋相對的美國西海岸,處在環太洋火山地震帶的東側。在加州西部,從洛杉磯到舊金山到太平洋海域,發育了一條圣安德烈斯斷層,總長超過965千米,是世界著名的活動斷層,美國的強地震大多發生在這里。本世紀以來,美國西海岸發生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14次,其中1906年4月18日舊金山發生的8.6級大地震震驚世界。1990年以來在洛杉磯地區發生3次分別為7.6級、6.7級和6.6級的強地震。
盡管美國和日本同樣是世界地震多發國家,但是,相比日本美國,我國普遍防震意識不強,建筑物抗震能力不強,所以,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比較慘重。我們只有加強防震意識,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才能避免和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