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09 13:11?來源 溫州視線
楠溪江古村落是一個古村落群,在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以巖頭鎮為中心,主要有巖頭村芙蓉村和蒼坡村,有人認為蒼坡村是楠溪江古村落的代表,也不全面,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每個村莊都各有特色。
蒼坡村位于巖頭鎮北面仙清公路西側,為李姓聚居之地。它始建于公元955年,原叫蒼墩,南宋時因避光宗趙悴諱字而改為蒼坡。據該村李姓宗譜( Genealogy of Li Clan)記載,五代后周顯德二年(955年),一世祖李岑為避戰亂而由福建長溪遷居來此。迄今已延續了四十余代?,F存的蒼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即1178年)九世祖李篙邀請國師李時日設計的,至今也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它雖然經歷了近千年的滄桑風雨,卻舊顏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墻、路道、住宅、亭榭、祠廟、水池以及古柏等,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
蒼坡村在村莊的布局構思上,非常注重蘊含文化的內涵。它是以陰陽八卦為理論依據,根據五行風水學說來進行總體布局的。
據“五行風水說”分析,蒼坡村火氣太旺了,因為其村寨四角均有火災之優:東方甲乙木,木易著火且會蔓延火苗; 南方丙丁火,火氣可想而知;西方庚辛金,金被火煉,且西方有一筆架山形同火焰;北方壬癸水,本來可以使人寬慰,因為水能澆火了,可是蒼坡村北面偏偏無大江深潭。是故在設計布局時,國師李時日建議在村寨東南面建雙池蓄水,四周再開渠引水,以水克火。后又建筑了石砌寨墻和溪門(村寨的主人口),從而構成了自成一方天地的封閉型村寨,意在鎖住“風水”。后來針對村寨西面的筆架山,人們用方磚跟條石鋪砌成一條橫穿村落前部、由東指西的直街,稱之為 “筆街”,筆尖直指筆架山。并且將兩個方形的水池喚做硯池,根據它們所處的方位,東邊那個叫東池,西邊的叫西池。東池呈狹長的矩形,南北長147米,東西寬約19米,水池北面有水月堂座落在水中央,有一平石板與陸上連通;東南面是望兄亭,與水月堂隔水遙對,西南沿岸有構景絕妙的仁濟廟和太陰宮,是為全村最佳的游覽休憩場所,東岸原有寬約14米的綠色長廊,現在大部分已為民房所占,其余部分仍然植有桃樹、楊柳、松柏及其它花木,在此我們仍可窺探. 古時“夾岸花堤”的遺跡。西池呈矩形,東西長so米,南北寬35米,并且硯池的大小剛好將村西的筆架山倒影其中,顯得恬靜自然,從而勾勒出一幅輝南山村水鄉的靜態水彩畫面,給人一種“復歸田園”的詩情韻味。池西岸還有用條石圍砌而成的硯槽,更讓人覺到它簡直就是一方活脫脫的真硯,從而平添了畫面的活脫空靈感。東西硯池兩旁的路道邊各擱置有一塊4.5 x 0.5 x 0.3立方米端頭打斜的大條石,狀如磨過的“墨條’,。鵝卵石砌筑而成的正方形的村寨圍墻和層次分明的建筑,布局整齊嚴謹的民宅,使得整座村寨恰似一張鋪展開來的已寫過字的大紙。這樣“筆墨紙硯” 供備,使人感到有著濃重的書卷氣味。設計者以此“文房四寶”來布置村寨。意在激勵李家后代子孫發奮讀書,爭取多奪功名以光宗耀祖。相傳國師李時日還在蒼坡溪門上題寫了一副寓意頗深的對聯:“四壁青山藏虎豹,雙池碧水儲蛟龍”,企盼此村成為龍騰虎躍,人才輩出之地。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