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12 00:43?來源 溫州視線
永嘉藤溪瀑布是大若巖景區不可多得的景點,這里,處處銀 瀑、汪汪碧潭、綠水悠悠、幽谷陰森,教人稱奇。然而緣于她身處深山,路遙山險,千百年來,很少有人問津。
從陶公洞出發,到桐州橫渡過小楠溪,再步行一小時就 到了。這里吁陌縱橫,溪流纖纖,鳥聲婉轉,流水涂涂,而雞犬相聞,牛羊悠閑地啃著水邊的草皮。踏著石鋪小路,沿著 涂涂流水溯流而上,只見溪中大石磊磊,兩岸峭崖高聳,狹 谷幽深。跳踏著溪中的石頭往前,不一會兒,“漸聞水聲旬 然,極富節奏,宛如鼓聲陣陣,原來是打鼓瀑快到了,心中正暗自構思她究竟會是什么樣子,不覺人已君臨其中,只見一 線銀瀑從40余米高的地方毫不保留地傾瀉而下。飛流出 口處,那湍急的白水,傾巢而出,飄掛垂落。待落到南篩突 出的立壁上一撞,頓時化作了千萬顆晶瑩透明的水珠,沙沙 沙地似星光散落,其聲如揚鑼,如揚沙。瀑布底下有一圓形 的深潭,其中的水幽綠幽綠的,那2米來寬的瀑布直搗潭 中,發出震耳發耽的響聲,水聲響處,飛花濺玉,白沫沉浮, 既而化為青碧漣漪。陣陣山風襲來,將帶細細的毛毛雨飄向你的臉上、手上,使人有萬分的愜意,清涼得很。
在打鼓瀑東面一里之遙,有一瀑布從一“凹”字形的峭 壁上,如同銀河倒掛,宛若白龍直懸,瀑布周圍是半月形的 峭壁,峭壁懸崖上,龍須飄拂,雜樹曳枝。而轟轟水聲起處, 似揚塵,似堆雪,雪堆外圍,白沫浮沉,隨之即進裂為青水, 人坐片刻,暑氣頓收,唯覺清風習習,幽氣襲人,遍體生涼, 不敢久坐,怕得感冒傷風。這時忽聞山澗小鳥清脆的鳴叫, 更添了山間的幽靜,使人心醉。
沿著瀑布左邊的巖壁艱難地跋涉200余米,便到了“五 星奇潭”,這是一個世上極為罕見的“五折瀑,這里,一瀑 一潭,錯落有致,那青青的山,白白的水,綠綠的潭,堪稱奇 妙。仰頭望,條條瀑布,一、二、三、四、五,低頭看,汪汪碧 潭,也是一、二、三、四、五,似乎是造物主精心設計安排出來 的,要不,怎么會有這樣奇妙的組合?
其中最為奇妙的是第三瀑,瀑水從巧米高的地方傾斜 而下,緩緩的,中間被階梯狀的石棱隔開,象是壽星的兩縷 髯須。下面是300多平方米左右的雞蛋形的、一塵不染的 石池深潭。石池再下,是面積約600多平方米的平坦坦光 溜溜的石坪。平坦光滑的巖坪是藤溪景色中的一絕,每個 潭都象是在一塊平整的石床上鑿開了一個大水缸。瀑布沖 刷處便飛沙走石,草木繁冗。除此之外,這里的瀑布一般落差不是很大,以柔見長,每每隔著深潭,全無咄咄逼人的氣 勢。你要是想沐浴或者游泳,可以盡情地在石缸中泡一下, 累了呢,則可以在清潔干凈的巖坪上美美的躺一會兒,還可 以睡一大覺哩!要是還有雅興的話,不妨坐在石坪上,攤開棋盤,細細地思考,慢悠悠地落子,間或起身掬一p身旁的 清水,踱一踱方步,怪悠閑的。
順著前面陡峭的山坡,一路披荊斬棘,行約二十分鐘, 便到了另一處絕妙佳境一一連缸潭。此處也是一瀑一潭, 上下串連,不過妙的是這兒的潭皆是“鑿”在磐石之上,猶如 尸塊大大的石臼。而開鑿此石臼的當然是流水了,那平日 里軟綿綿的水流,由于不停地沖刷,經過了很長時間,終于 將巖石沖刷出如此大大的一個石坑,不能不令人驚嘆,而加 深了我們對“水滴石穿”的理解。
缸水下溢,又注人底下一下菱形的“大水缸”。既而,石 坪猛然一陡,水便在石槽中激蕩起來,隨流水緊追幾步,便 又發現溪水飛身成瀑,甚為奇觀。
看瀑,當然又是一絕,先前看瀑,仰首舉目,唯唯諾諾, 而現在俯賞腳底下的瀑布,左呼右應,極目遠景,迎山風而 開襟,威風凜凜地君臨一切,這是何等豪邁的氣派。從連缸 瀑折回,繼續緣溪上行,沒一會兒,眼前又是一處奇景一一 五疊瀑,高可五、六米,低則三、四米,曲折委婉,在蒙蒙的霧氣中,若即若離,若隱若現,有一種特有的朦朧之美。你以 前可能已經看過不少“三疊瀑”、“五折瀑”··…但這類瀑布 往往委身危崖,氣勢恢宏,只可遠觀而無法近賞。但這兒不 同,你登上第一疊瀑后,便可以穿梭于瀑群之間,細細地揣 摩每一條瀑水。每下跌一次,便生成一新景。上下銜接,交錯互補,串成一體,柔姿天成,無懈可擊!
每游至此,溪中情趣盡得,欣欣然忘歸。而夕陽西下, 分幾縷微光于瀑頂,怠猶未盡而時不饒人。
登上右邊山峰,轉過幾層早田,便得一石路。回首東 望,溪澗已落在腳下,明滅于谷中,不可盡得。唯先前潭深 處處,此時小如杯盞,玲瓏可愛;而瀑水則瘦為巾帛,掛在深 谷,搖曳生姿,亮光映于峰石,迷人萬分。
峰回路轉,須臾間盡失山谷而得一林,這便是勝利林場 的林地了。林間松樹蒼郁挺拔,鳥兒千Kt百回。踏著小路 下山,腳步綿綿無力而任其下跌,亦不失為一種無上的樂 趣。
驀地,溪中響起一片鑼聲。這時,你會不顧疲勞,過去看個究竟。只見溪中一條剪刀狀瀑布飛身擊石,發音清脆,猶如擊鑼,故名“擊鑼瀑”,與東邊“打鼓瀑”遙遙呼應。
早晨聽鼓進山,傍晚鳴鑼收兵。乘興而去,盡興而歸,此樂何極!
編輯: 溫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