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7-19 15:53?來源 溫州視線
陡門鄉風景不錯,如果說陡門景區屬于楠溪江風景區那永嘉縣全縣都是楠溪江風景區了。永嘉縣楠溪江不是行政區劃,但是永嘉縣楠溪江不包括陡門鄉,那是外港不屬于楠溪江。
陡門景區地處陡門鄉,北與水巖景區相鄰,東與中雁蕩山接壤,偏要說陡門鄉是楠溪江最南面的一大景區,我也沒意見,反正我家在楠溪江獅子巖風景區,那可是楠溪江風景區最中心景點。陡門景區以洞、巖見長,主要景點有溪谷洞群、隘羅洞群、赤巖洞、虹巖寺等,向有“三奇兩絕”之稱。
陡門景區三奇
一奇高山陡門
“陡門”是指建造在江、河或河、海交界處,用于蓄水排水,以達到防澇抗早或航運之用的一種閘門。然而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在楠溪江景區東部與樂清交界處海拔達60()米高的一個小山村,竟然在村邊的小溪上建造了一座陡門,真是聞所未聞。
據陡門村(陳氏宗譜》記載,明代時,當地有一富戶姓陳名信永,家擁有良田萬頃,名聞永嘉、樂清兩地。”一天,陳信永到樂清瑤番一位姓朱的富戶家做客。暢談間,朱家羨慕陳家豪富,將女兒許給陳信永為孫媳。女兒聞訊大哭,說是不愿嫁往這個“千年不聞鑼鼓聲,萬載不見水龍舟”的偏僻山村,最后改口提出:“如果那里能有龍舟劃出,就愿怠終身相許,否則父命難從……。”
陳信永聽后立即許諾,一定要造好陡門,劃出龍舟迎娶孫媳。他花重金請來技工,勘察地形,選擇地址,興建陡門。因為興建陡門有利于農田灌溉,增收糧食,所以當地百姓紛紛前來協助,很快在村口兩山間造好一座陡門,蓄水成湖。陳信永又聘請木匠制造龍舟,迎來了孫媳。
從此,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遠近村民都前來觀看龍舟。以后就用“陡門”代替原來的“轟川”,作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遺憾的是,1920年山洪暴發,這座古建筑被沖毀殆盡,現在僅殘留橋墩、閘門、石條等物。
二奇“石壁溪床”
陡門溪是楠溪江八大水系之一,溪水清冽,水味甘醇,然而有別于其它水溪的是,這條小溪溪流全部從石床上流過。凡4到過陡門的人,無不為此而扼腕稱奇。
從陡門村到大溪村長約3公里的小溪,溪中既沒有泥沙,也沒有石頭,溪床全為一片完整無缺且平坦如床的石坦壁構成。溪水亦平整得如同床上蓋著的被子,順著地勢徐徐滑下,將淡紅色的溪床浸潤得更加鮮艷。偶爾有幾處,鑲嵌著龍鱗痕跡的青石,閃爍發光。有人開玩笑說,這是上游居民將污物往溪中亂倒,龍身奇癢難熬,用身子擦石而成的。游于溪邊,只見溪中小魚群群,優哉游哉,山蝦驚退,石蟹橫行,情趣盎然。再加上兩岸青峰怪石,百花競妍,野芳幽香,佳木繁蔭,鳥雀爭鳴,昆蟲惆啾,象是漫步在一幅立體的山水畫卷之中。
三奇“奇竹共賞”
從“陡門”遺址旁走過,你會看到右,邊的山坡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林中百草郁茂,修竹搖翠,,花香鳥語,恬適幽靜,極盡田園山水之樂趣。竹子,無論何時何地誰沒有見過?修長的竹桿,細細的竹枝,隨風01逸的竹葉,它高潔、雅致,令人喜愛。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講過“不可居無竹,無竹使人俗”的話語。世界上的竹類共有50多個家族30C。多個品種,有毛竹、黃竹、淡竹、水竹、羅漢竹、筆竿竹、方竹、紫竹、革竹、雷竹、革葬竹……高的長達40余米,矮的不足腳跺子那么高。在楠溪江風景區內,約有200 種竹子,其中最為奇特的就算陡門的佛肚竹了。這種竹子瘦結凸肚,從遠處觀望,整棵竹子活象一株蓮藕,胖乎乎的惹人喜愛。走近細細觀察,你將看到它沒有封閉完整的枝節,而是由一片片半球冠狀的竹節交錯疊加而成,那模樣有點象網球表面紋路的互合。如果你從凸肚的兩面同時細賞,你將會覺得它似是兩條龍在相互絞纏著,因此,楠溪當地人稱之為絞龍竹。其實,這種佛肚竹(絞龍竹)是竹類當中的一個變種,是一種病態竹。從根部20公分處開始病變,一直到離地面5米處才恢復正常,上面枝節分明,與普通竹子無異。當地人講,這種竹子一般是一百年才發生一次病變。如果此話當真,那我們去過陡門景區游玩、觀賞過該種奇竹的人,將是幸運之星了。
陡門景區兩絕
一絕為洞景
陡門的洞景以溪谷洞群與隘羅洞群最引人人勝。從陡門村西沿溪徐行,一路上既可欣賞赫紅色的石壁溪床,也可細細玩味兩側峰石的雄險瑰奇。大約走半小時便可到一處山谷,溪谷洞群就集中在這里。此組洞群共有十余個洞,大都分布在溪谷兩側崖壁上,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其中最巧的是“無名洞”,最奇妙的是“暗洞”,最隱秘的則是石屏洞。
“無名洞”一半深人到崖壁之中,一半則由山溝中巨型的亂石堆疊而成。渾圓的巨石把洞隔成幾個小室,看上去玲瓏多竅,曲折迷離。山澗在洞中潺潺流過,邊上還長了幾叢水竹,從亂石縫中探出洞外。洞頂荊棘雜草叢生,顯得郁郁蔥蔥,洞口亂石上爬滿了藤蔓,更顯出“無名洞”的清幽與雅致。
從“無名洞”上行十余米,“暗洞”在另一側的崖底。洞口草木雜生,很不起眼。進人洞中,洞倒也不小,深巧米,高、闊都在5米左右,洞底傾斜向下。洞內冬暖夏涼,特別是在酷暑嚴冬季節,洞內與洞外的溫差就十分明顯,遠遠超過一般洞穴。
“暗洞”上側,有一片芳草如茵的草坪坦地,石屏洞就在草地的盡頭。由于洞口有一塊狀如屏風的大石,擋住了游人的視線,所以從遠處輕易很難發現。到了洞口,需單人側行方能進去。洞內風景,倒與其他石洞相差無異。
隘羅洞群位于陡門村東北的隘羅洞頂上。隘羅洞頂海拔700余米,為本處最高的山峰,又名九臺山。其中隘羅洞位于山頂峭壁之下,坐南朝北,洞中有修砌整齊的五間石屋,上鋪石橋,石床、石桌、石凳擺設其間;洞頂的小洞、石隙,成了天然的燕子抱雛之窩。它的左側是梅花洞,洞底還套著個黑黝黝的小洞。右側是白蓮洞,洞壁一側有一個小小長方形的天然開窗,可容一人爬進爬出。這幾個洞供奉的主要是傳說中的楊家諸將,所以隘羅洞也稱護國洞。據說洞中建祠,始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山比較高,平時游客不多,但每年正月初一、十五前后,各地香客紛紛云集此地,香火極盛。在山頂絕壁的另一側,還有一個楊府后洞,剛好與隘羅洞相背,坐北朝南,冬暖夏涼,但巖壁陡立,上去頗為不易。 除這兩組洞群之外,其他一些比較分散的洞,也都各具特色。象雄巖上的圓洞,直徑3米許_,極圓。洞中還有甲小眼泉水,從不外溢,舀盡其水,復又滿至原位,堪稱奇絕。
二絕是巖奇
由于特殊的地質構造,陡門多奇峰怪石。以色彩而出名的,有紅巖、白巖等;以擬物而出名的,有豺巖、蓮花峰、花瓶峰等。更有以傳說而出名的,如百兩巖。百兩巖位于陡門村東,高200多米,寬300米。由于巖多裂隙,因此以前叫做百裂巖。明朝時,當地鄉紳陳信永,家有良田萬頃,以土地面積計算,每年應繳田糧九十九兩。他為了顯示自己的豪富,就把百裂巖作為自家土地一起上報納稅,恰好湊足百兩之數,故此巖遂改名百兩巖。而每當夜幕降臨之時,百兩巖與村西雞冠巖看上去恰似一對相偎相依的夫妻,因此人們又稱百兩巖為雄巖,雞冠巖為雌巖。
其實,從陡門村頭遠望,隘羅洞頂更象一對情人在熱烈而纏綿地吻別,甚至還能感覺到女子飛動的長發和嘀著淚水的眼睛呢!如果登上隘羅洞頂,四周風光盡收眼底,而且還能發現一些巨巖的真實面目。象蓮花峰,從山下仰望,僅僅是村北牛倫山上的一片崖堅,而從隘羅洞頂俯視,則那片崖壁實際上是不太高的石柱,下部略細而色微白,上部梢粗而色淡紅,狀若蓮花綻放。從山頂向東極目遠眺,前方已是樂清市境,大溪水庫在陽光下閃耀著光彩,鑲嵌在天際;童子峰則象一個毫無忌憚的孩子,在水邊天真地開懷大笑。如果起個大早,上山看太陽從水中浮起,而四周的夜色尚未褪去,難免會產生一種“海日生殘夜”的感覺。
陡門的洞多,窺一斑難見全豹;陡門的巖美,也很難用文字將它一一描繪。總而言之,陡門的兩奇和三絕,都等待著游客們憑自己的靈感去慢慢地捕捉,細細地品味。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