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8-09 18:49?來源 溫州視線
楠溪江鵝卵石
楠溪江鵝卵石
楠溪江的灘林最美,悠悠楠溪江“金灘銀練”說的就是楠溪江灘林的鵝卵石,在別的地方或許也能看到很多鵝卵石,但是在楠溪江,整個灘林都是鵝卵石。
悠悠楠溪江,綿延三百里楠溪江自然純樸,那江邊的石頭很是令人詫異,上游的粗野純樸,下游的通體圓滑。不知始于何時,也不知被沖擊碰撞了多少次數,小石塊從上游被水帶到下游,由毛楞楞的“小伙子”變成了懂世故知人情、善于權衡得失的“壯漢”,最后被江水沖到下。
在楠溪江邊漫步,迎著習習的江風,透過漫江碧透、漣漪微泛的水面,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在水底閃閃發光,而那岸邊的鵝卵石灘在陽光下則呈現一片金黃,宛如一條巨大的鵝卵石長龍!這條隱藏在水底的卵石長龍不時又露出水面,并將它的龍爪伸向每個村落,展現出一個粗獷的石頭藝術世界。
楠溪江兩岸的人們是很會選用石頭的。他們既不去上游取那些毛楞楞的粗石,也不取下游那些圓溜溜的“卵石”,單取中游那些既棱角分明又中意可用的塊石。對于建筑來講,中游的溪石大小適中,恰到好處。于是,它們就堂而皇之地進人了尋常百姓家,被用來壘墻鋪路。用鵝卵石修砌村寨四周的寨墻,不必過多的旁敲側擊,就憑石匠的一雙“識寶”的慧眼與靈巧的妙手去選擇。大的用來作墻的主體,小的為鋪墊。
楠溪江邊的村落有建筑便有用卵石構成的墻,甚至連走的路,農家的天井,都是用大小不等的卵石構成各種圖案:花鳥、文字、八卦圖等,有趣的是楠溪江畔古村落的主要路道交叉口,常用鵝卵石刻意拼出各色各樣的圖案,以示路標,為外客引路。楠溪江農村的寨墻、券門圍墻、照壁、堤壩、水池以及房屋的外墻、道路、地面等,除了屋頂或木板墻以外,幾乎全是用卵石壘砌而成的。一切又都顯得那么樸素、親切、自然,散發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加之石頭墻上的野花、石罅縫中的小草、石圈中叢生的翠竹、潺潺溪流中的碇步……人的智慧與自然的造物相映成趣,融為一體,雖由人作,宛若天開,其工藝之精湛,內涵之豐富,令人交口贊絕。這是楠溪江人民創造的“石頭文化”。在這石頭文化的背后,似乎也隱含著為人之道:該圓處則圓,該方處則方,作為社會的一員,只有經過艱難的磨煉,才能成為有用之材。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