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09 21:59?來源 溫州商報
榅垟村有很多百年老屋,可以改造成農家酒店。蔣文廣 攝
溫州泰順縣司前鎮榅垟村有個烏巖嶺,叫“烏巖嶺”的地方不少,溫州永嘉縣巖頭鎮西岸村也有烏巖嶺,不過泰順的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名氣大,又叫“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村名:榅垟村
所屬鄉鎮:泰順縣司前鎮
地理位置:景寧交界
人口:1500多人,半數外出經商務工。
民族:大部分漢族,1/3左右畬族。
特色:離烏巖嶺景區最近的村,原生態的旅游資源。
路線:市區-高速分水關出口-新58省道到羅陽-司前-52省道-榅垟村,總車程約3.5小時。
記者 楊昊潑 王木正
與別處山溝溝里的小山村比起來,榅垟村是幸運的,因為它緊挨著烏巖嶺自然保護區;但榅垟村又是尷尬的,因為交通不便,他們沒能從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寶藏中挖掘到財富。
如今,一條通景公路的修建給榅垟村帶來了希望。連接飛云湖、銅鈴山、烏巖嶺三大景區的文泰通景公路,一年后將與52省道在村前交匯。屆時,這里將成為大量游客前往烏巖嶺自然保護區的落腳地。
在機遇面前,榅垟村的創業計劃開始沿著這條公路而筑。
坐擁金名片,村民很茫然
10月25日,記者從泰順司前鎮出發,沿著52省道在峽谷中蜿蜒而上,顛簸了半個多小時,我們到達了榅垟村。這個在地圖上也難以找到的小山村,其背后就是素有天然“生物種源基因庫”美譽的烏巖嶺自然保護區,是泰順生態旅游的三張金名片之一。
“我們村是離烏巖嶺景區最近的村子,過去大概只有五六公里路。”榅垟村村主任胡永遠指著不遠處隱在云霧中的一座山峰說,“那兒就是烏巖嶺的白云尖了,溫州第一高峰,海拔1600多米”。
由于村莊是沿著狹長的盤山公路分布,因此,只要站在村口就能看見兩側高山聳立,大片常綠闊葉林形成的宏偉森林景觀。與秀美的風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榅垟村的民居很破敗。“烏巖嶺本身開發得晚,又地處邊界地區,山高路遠交通不便,除了一些背包客外,沒有多少客人經過,除了賣點竹子,村民們也不知道能做啥生意。”胡永遠表示。
通景公路給山村帶來希望
“榅垟村是烏巖嶺的入口,打點好了,村莊的發展前景會不錯。”胡永遠一直對村莊的發展抱有希望,而通景公路的建設,又堅定了他的信心。
一年后,文泰通景路就將修建到村莊,其以文成銅嶺山為起點,跨過飛云湖,接52省道與榅垟村相連,最后進入烏巖嶺。“新的公路把三大自然景區連成一片,屆時會有更多客人來烏巖嶺”。
胡永遠介紹,由于烏巖嶺景區核心保護區不能過度開發,目前僅烏巖嶺白云山莊投入使用,只能容納20多人住,50多人吃。一旦烏巖嶺客流增加,景區吃住需求增大,榅垟村的優勢就能發揮。“我們村作為這條線路的必經之地,做生態旅游配套產業很有前途”。
如今,不少村民也認識到這條通景公路對村莊的意義。近兩年,有杭州客人看上了楊遼自然村的一些古民居,有意出數十萬元買下裝修后當做度假之所,但都被村民拒絕。“路通了以后,這些房子都會是一筆財富,我們舍不得。”一名村民表示。
抓住機會靠山吃山
玩在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吃住在榅垟,這是胡永遠的計劃。蜿蜒的山路把榅垟村分成了大大小小10個自然村。胡永遠根據地勢不同,計劃了不同的功能分區,準備抓住這條路帶來的商機好好創業。
最靠近烏巖嶺的榅垟村,可以開發農家樂,直接分擔景區的吃住壓力。“這里的房子一直保留著古村落的原生態,只要對內部加以整修,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農家酒店”。
沿著公路而下,我們眼前又出現了一片大緩坡,胡永遠說,這里要開發一個農莊果園。“這里是村里難得的平緩空地,可以種植泰順獼猴桃和柿子,發展采摘游。”旅客在烏巖嶺爬山回來,順便來這里摘點果子帶走。
而楊遼自然村,則可以做好原生態旅游景點的保護、開發,豐富烏巖嶺景區的旅游內容,讓游客在整個烏巖嶺景區停留的時間能長一些,玩得更有內容一些。
在烏巖嶺自然保護區景區開發初期,榅垟村沒有抓住機會靠山吃山,“如今來了這么一個良機,我們不能再錯失。”胡永遠說。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