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22 17:57?來源 綜合
十一成全球黃金周:有機構近日發布的黃金周出游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出境游客預計超過600萬人次,從近300個海內外城市出發,到達全球88個國家和地區、1155個國內外城市,十一成了全球黃金周,游客振興了半個地球的旅游業。
十一成全球黃金周:數據來源:攜程旅游。
與旅游人數創新高對應的,是全世界的商家開始“備戰”中國假期——數據顯示,境外已有超過2100萬商家支持中國游客習慣使用的銀聯卡,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推出了針對中國人的黃金周旅游消費布局。
在網上流傳的游客拍攝的視頻里,許多國家的購物門店服務員們已經不滿足于“你好”和“謝謝”,甚至在學習說“中秋快樂”。
當出行成為幾乎1/3的中國人的黃金周度假選擇,中國“假日經濟”的巨大影響力,無疑開始輻射至全球。以往以輕工業產品為主的“中國制造”,成為全球熟悉的中國標簽;如今,奔向全球旅游和買買買的中國人,則在無形中推動著人民幣和中國互聯網金融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化進程。
十一成全球黃金周:數據來源:攜程旅游。
1999年,經過一段時間的雙休日試行,“黃金周”概念應運而生。但“大堵車”、“人山人海”等糟糕的旅游體驗,也讓很多人開始反思“假日經濟”的存在意義——這被認為是一次提前的集中消費。
但隨著“十一”成為“全球黃金周”,我們看到,在中國出入境旅游逆差背后,是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更是中國互聯網應用的一次集體出海。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源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通過歷年數據比較,不難發現,中國出境游人數的快速上升,也始發于那個時期。從人民幣結算發展迅速的區域看,那些人民幣接受度高的國家和地區,基本都是我國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如內地跟港澳臺地區,以及中國與東南亞、中國與英國、中國與澳大利亞等。
以英國為例,英國政府一度斥資160萬英鎊,發起一場為英國重要旅游消費地點征集中文名稱的活動。其背景則是,赴英中國游客不斷增長,英國也成為除中國外世界上首個發行人民幣國債的國家,更是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
十一成全球黃金周:倫敦有商場有中文歡迎中國游客。
今年,國外許多商家聯合國內移動支付平臺推出“專享”價格,這也進一步加強中國互聯網支付應用對海外用戶的吸引力。
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大多數類目處于順差狀態的情況下,旅游貿易的逆差,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對全球貿易特別是在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間的一種“再平衡”。而其中人民幣國際化加快、中國互聯網應用全球影響力擴大,則正成為一種“非貨幣收益”。
十一成全球黃金周:巴黎一家商場里,中國游客排起長隊。圖/視覺中國
對于“假日經濟”的影響力,我們過去總是習慣將目光集中于短期經濟數據上,卻忽略了其看不見的“軟影響”。
但在經濟全球化態勢強勁,旅游業已從邊緣的服務行業發展成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的語境下,或許我們是時候重新定義“假日經濟”的影響力。而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宏觀背景下,這里面或許也藏著轉型的可借之力。
編輯: 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