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17 14:12?出處 溫州視線
2013年網絡熱詞“土豪”已經風靡全球,連美國人也知道中國土豪了,土豪這個詞過去是一個貶義詞,如今卻成網絡最流行“熱詞”,和土豪這個熱詞一起出現的句式是:土豪,我們做朋友吧。人人想做土豪的朋友,但沒人喜歡他們。因為他們有追求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資本,但匱乏文化、氣質與內涵。
有人用一個詞來概括“中國式土豪”,就是富而不貴,是土豪群體最大的缺陷。在物質財富逐漸豐盛之后,有些新富群體自然地會更希望被尊重、肯定。于是乎,有些“土豪”學習打高爾夫、騎馬等西方貴族運動,以為這樣就能變成貴族了,就如一個粗鄙的人不可能因為穿上圣人的衣服而成為圣人一樣,“土豪”似乎沒有找到通往貴族的路。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土豪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網站2013年10月15日一篇題為“來見見中國的貝弗利山人”的文中寫道,“在新浪微博上,他們被提及超過5600萬次。人人想做他們的朋友,但沒人喜歡他們。他們似乎無所不在,揮金如土;但他們難覓行蹤,回避媒體。他們對奢華的熱衷成為全球奢侈品行業的支柱,他們也因品味差而遭鄙視、嘲笑和抨擊。他們就是‘土豪’———‘土’意味著土氣或粗野,‘豪’意味著顯赫、華麗。他們是中國的‘貝弗利山人’(美國著名情景喜劇,又譯‘豪門新人類’,講述一暴發戶家庭遷到富豪名人聚居的貝弗利山莊居住的故事———編者注)。‘土豪’擁有暴發戶的藝術鑒賞力、新貴的社交禮儀以及新富的花錢習慣。”
在美國媒體眼中“看起來,中國的中產階層很矛盾:新富們不新不舊,不倫不類。”就在2013年的9月某一天,好萊塢明星云集青島,參加彭博社所稱的中國首富王健林旗下一個電影城的揭幕式。中國網民稱之為“土豪盛宴”和“豪萊塢”慶典。名流們與穿著制服的保安們摩肩接踵。
中國土豪們到精神貴族的過程
“土豪”兩字,其濃烈的褒貶氣息背后,隱秘著的正是對“僭越”標簽的張貼。上海市心理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孫時進教授也指出,中國的“土豪”群體在緩慢進步,這也預示著國人在溫飽完成之后,對精神文化產生強烈需求。中國‘土豪’們也正在努力探索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際關系,尋找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但從“土豪”到真正的“精神貴族”,還需要適當的方式來引導。
土豪這個詞的來源
“土豪”原指在封建社會鄉里憑借財勢橫行霸道的壞人,《南史·韋鼎傳》:“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而今,“土豪”已變遷為一個頗令人糾結的詞——“土”意味著粗鄙、士氣、愛炫耀,“豪”意味著有錢、奢侈、愛揮霍。
“土豪”這個詞起源于網絡段子:一名青年問禪師,“我很富有但不快樂。我該怎么辦?”禪師回答:“何謂‘富有'?”青年說,“我在銀行有百萬存款,北京市中心有三套房子。不算富有嗎?”禪師沒說話,向他伸出一只手,青年恍然大悟:“大師,您是讓我懂得感恩和回報嗎?”“不……土豪,我們可以做朋友嗎?”禪師說。
本文“侯金亮:中國式土豪富而不貴”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5202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侯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