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6-27 19:25?出處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央行起降息0.25個百分點: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5年6月28日起央行又降息了,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
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央行定向降準將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
(1)對“三農”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3)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進一步鼓勵其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的作用。
從2015年6月28日起,央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央行起降息0.25個百分點
央行有關負責人就定向降準并結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答記者問
1、此次定向降準并結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背景是什么?
答: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完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對部分金融機構實施定向降準,加強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鼓勵金融機構更多地將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同時,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等多種工具組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適當下行,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傮w看,隨著各項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充裕,社會融資結構有所改善,各類市場利率均有所下行,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正處在新舊產業和發展動能轉換的接續關鍵期,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需要繼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通過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并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同時,我國物價水平仍在低位運行,實際利率高于歷史平均水平,也為運用存款準備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條件。鑒此,經國務院批準,人民銀行決定再次定向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同時結合下調金融機構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以更好地平衡好總量穩定與結構優化的關系,促進穩增長、調結構并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2、此次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措施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答:此次定向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內容:一是對2015年初考核中“三農”貸款達到2014年6月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前,已對“三農”貸款達標的上述機構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并累計對小微企業貸款達標的上述機構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二是對2015年初考核中“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2014年6月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此前,已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標的上述機構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這樣,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只要在2015年初考核中符合審慎經營要求且“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2014年6月定向降準標準,均可執行較同類機構法定水平低1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三是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增強大型企業集團內部資金融通功能,提高資金周轉效率,紓解國有企業資金和成本壓力,支持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3、此次為何沒有在定向降準的同時普降準備金率?
答:4月末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后,銀行體系備付金水平一度達到歷史高位,預計6月末銀行體系超額備付金水平仍將保持在3萬億元左右。同時,貨幣市場隔夜利率最低時降至接近1%的歷史低位。近期受新股發行凍結巨量資金影響,銀行間市場利率與最低點相比有所上升,但仍處于較低水平。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上較為充裕,并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提供流動性。
中國人民銀行一直以來積極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更多地將新增或者盤活的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小微企業等領域。本屆政府一貫重視定向調控,著力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5年要繼續實施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此次定向降準的目的正是為了增強金融機構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發展的能力,強化正向激勵作用,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有利于金融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4、此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對于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有何積極意義?
答:2014年以來,為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推動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銀行先后三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0.9個百分點至5.10%,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累計下調0.75個百分點至2.25%。在基準利率連續下調的引導下,2015年5月份,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6.16%,較去年同期下降0.91個百分點,創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金融機構存款定價更趨理性,存款利率總體有所下行,分層有序、差異化競爭的定價格局基本形成。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顯現,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也有明顯下行,社會融資成本整體有所降低。
從近幾次降息的效果看,貸款利率雖已全面市場化,但央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仍然具有較強的導向和信號作用,進一步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可望繼續引導實際貸款利率下行。加之同步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機構的籌資成本,帶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鞏固前期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
5、下一步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調控方面還有哪些考慮?
答:此次定向降準并結合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重點是要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優化結構的重要功能,推動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繼續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更加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注意把握好宏觀政策的力度和節奏。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優化政策組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央行降息又降準 盤點歷次降準降息對A股影響
央行起降息0.25個百分點
經濟學家解讀:
降準減息的最佳時機來臨
騰訊財經智庫特約 沈建光 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繼上周遭遇7年來最大周跌幅的“黑色端午節”之后,本周A股再次震蕩下行。截止6月26日收盤,滬指跌至4192.87點,較之前近5200點最高點回落約20%,投資者信心跌落谷底,牛市結束論亦扶搖直上。
可以看到,本輪股市大跌與決策層積極規范場外配資和加大IPO融資等舉措密切相關。在筆者看來,上述措施有助于防范股市泡沫,確保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政策本身無可厚非。但是,經驗表明,單一政策如果缺乏配套措施往往會產生放大效應,導致市場反應過度,甚至造成踩踏。例如,當前A股藍籌估值并不高,相對于上證A股整體22倍、創業版142 倍的市盈率,銀行股市盈率還不足8倍,但也在周五遭遇重挫。政策利空導致的無區分的全面回調很難說是市場更加健康的標志。
從這個角度而言,措施落地后效果能否符合初衷,不僅取決政策本身,更重要的是還需有合適的配套措施。實際上,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低迷,通脹較低且企業實際利率較高,筆者年前就做出了年內三次降息、五次降準的判斷。而近一段時間,出于政策寬松或將助漲股市瘋牛的擔憂,降息、降準時點有所推遲。因此,筆者建議,借此管理層清理場外融資,防范股市風險之時,推出降息、降準不僅是貨幣政策在經濟低迷,通縮風險之下相機抉擇的重要表現,也能防止預期混亂、對場外配資清理等規范股市政策起到對沖之效,一舉多得。
針對本輪資本市場的大幅上漲,筆者曾在兩周前《牛市不需“國家戰略”》文章做出了詳細的分析。在筆者看來,A股市場從去年年中發力,告別2000點實現一定程度的上漲是有基礎的,流動性寬松,改革預期兌現等原因都有助于A股的估值修復。然而,在經歷了一年的快速上漲后,越來越多的風險也在顯現,比如當前估值明顯偏高,經濟低迷與股市背離,改革預期遠遠領先于政策落地,股市財富效應與支持實體經濟收效甚微,投資者杠桿率高加大金融與社會風險等等,值得管理層與投資人保持警惕。
不難發現,應對上述風險,官方近一個階段態度也有所調整。例如,官方媒體減少對資本市場有傾向性的言論,加大對杠桿融資進行規范等等。在筆者看來,上述調整符合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也能避免投資者產生股市只漲不跌的預期,防范金融風險,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經驗表明,好的初衷能否收到良好效果,不僅取決于政策本身,更要考慮到是否采取配套政策,對其外溢性風險做好防范。以43號文為例,去年決策層推進財政改革的決心與力度有目共睹,43號文明確規范了政府融資平臺行為,并為地方政府“開前門、堵后門”,是財稅改革步入深水區的重要標志。
但是,由于當時并沒有太多措施防范可能出現的財政懸崖,可以看到,受對地方融資平臺嚴格措施落地的影響,地方政府早前曾一度無法保證在建項目開工,造成固定資產投資一路下滑的局面,反而對經濟造成負面沖擊。總結對其風險考慮不周之處,其后2萬億債務置換相繼推出,配合同期寬松的貨幣政策,才較好的防范了財政懸崖風險,起到了既促改革,也不失穩增長的作用。
同理,在筆者看來,現在降息、降準恰逢其時。原因在于,從基本面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已經繼續下滑。一季度GDP回落至7%,名義增速僅為5.8%;同時,考慮到同期受資本市場反彈帶動的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實體運行經濟的情況可能更要差于預期。
截止今年前5個月,中國經濟數據更是逐月走低,目前為止,并未看到止跌趨勢。特別是投資方面,1-5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累計增速從上月的同比12%繼續下滑至11.4%,降至2001年以來的新低。在筆者看來,若要保持今年GDP7%的增長與13.5%的固定資產投資,基建投資或許需要維持在25%左右的增速,因此未來保證合理的資金配套仍是關鍵。
此外,今年全球經濟也比預想更困難、更復雜。美聯儲推遲加息、歐洲日本經濟處于困境之中,大規模QE正在推出。新興市場國家增長面臨困境,特別是俄羅斯、巴西陷入負增長拖累相關出口。因此,全球經濟不穩定與量化寬松是也使得中國面臨的外部面臨挑戰,人民幣相對非美元貨幣保持強勢同樣削弱著中國出口競爭力。因此,海內外經濟低迷、實體經濟運行乏力之下,借助當前通脹水平整體處于低位的時機,及時降準、降息確有必要。
毫無疑問,早前降息、降準推遲并非基本面好轉,而與政策寬松或將助漲股市瘋牛的擔憂有關,是出于防范金融風險的考慮。按此邏輯,當前決策層規范股票市場,抑制場外配資活動,對高管違反承諾的減持行為進行查處確實必要。但造成預期混亂,股市踩踏發生也并非促進股市健康發展的初衷,借此機會降準降息一方面有助于穩增長,進而為企業盈利提供支持,降低泡沫,另一方面也能防范利空因素放大,對沖控制杠桿的負面沖擊,一舉多得。
實際上,政策協調配套可以起到較好效果,應該推而廣之。比如,應對經濟下滑,不僅需要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寬松也必不可少??紤]到今年地方債到期金額近3萬億,進一步增加置換額度仍有必要。此外,用好財政資金存量在當前財政收入面臨較大壓力之時也尤為重要,如今當前近3.5萬億的財政存款,如能繼續將此部分資金用于民生支出及減稅,將既能穩增長,也能起到調結構的作用。
更進一步,政策出臺時效性也至關重要。穩增長與改革措施的推出,時效對政策效果影響非常大。比如,2萬億地方債置換如不及時實施,經濟進一步下滑,會釀成地區性債務危機。同樣,降準降息如果被延誤,市場悲觀情緒惡化,形成更多的融資盤爆倉,據報道目前有九成配資接近爆倉預警,如果任其風險暴露,將有連鎖反映,其后政策再出手防止金融動蕩的難度就會加大。所以,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目前是降準降息的最好時機。
本文“6月28日起央行起降息0.25個百分點”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5929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