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9-03 14:46?出處 新京報
南北買菜風格不同:有網友發了個朋友圈,大致意思是,南方人到菜市場買菜只買了一根胡蘿卜、一個番茄和一小把豆芽,北方朋友“驚掉了下巴”,網友熱議南北方人的買菜風格。
這記吐槽像一個引線,惹得南北方人列好隊形,演繹起自己(或朋友)的買菜日常。“北方一般都是剩下十幾斤都給我吧,便宜點”,“我經常去水果店買一個水果,一塊錢綠豆……老板還會送我蔥”;“我媽都是買到自行車馱不了”,“老板,來一根辣椒”……
看著這些“南北買菜風格大不同”的“交鋒”,我覺得三觀被刷新。作為一個北方人,我以前從沒聽過這懸殊對比中列出的兩種情形。是我生活在古代,還是我太久沒去菜市場?
可事實是我常去菜市場。跟朋友交流,也覺得開眼界。現實中更普遍的情況恐怕是,在北京的菜市場,買一塊冬瓜幾根蘿卜的人多了去了,但不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以往冬天可能一次買幾十斤大白菜,但現在菜市場每天開放,也沒多大必要。
在這場論戰中,有些說法或是以真實經驗為藍本,但也有段子化傾向。南北差異問題因網友間的插科打諢或夸張表達,最后被解構成一個輕松的娛樂話題,成為一個傳播事件。
每個人都有地域認同感。當其他地方的人吐槽自己家鄉的生活方式時,很多人會有“回懟”沖動,也容易夾帶私貨把樓蓋歪。如此,討論什么也就不重要了,話題內容產生的效果才重要。南北方網友之間的diss,為群眾種出了一個可口的西瓜而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北方在風俗習慣上當然會有不同,買菜割肉也不會步調一致。但說“北方人買一次肉要半只牛”“南方人買菜買一根辣椒”是普遍情形,自然是“偽命題”。
不過網友才不管你去菜市場是“一次買二十棵白菜”還是“買一個辣椒”,他們只覺得參與這場“爭論”有趣好玩。這才是“南北買菜風格大不同”的真相。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6943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新吾(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