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0-25 13:17?出處 綜合
中國智軌列車運行
中國智軌列車運行:2017年10月23日,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研發(fā)生產的全球首列智軌列車,在城市公共交通道路上試驗運行。預計,2018年1月,智軌列車將在湖南株洲正式運行。
中國智軌列車運行
澎湃新聞記者在當天試乘過程中看到,列車運行時駕駛室里雖然有司機,但司機全程無需觸碰駕駛盤,屬于“無人駕駛”狀態(tài)。司機需要做牽引、制動、主動安防,以及對列車行駛方向進行輔助操作。比如在有其他車輛進入自身軌道時,司機需進行鳴笛示意。而列車在進行換道、轉彎等操作時,司機無需手動操作,列車可自動完成并發(fā)出蜂鳴聲預警。
此外,試乘全程車速保持勻速平穩(wěn),較周圍小轎車略快,全程未停泊,一路綠燈。
該車輛是如何實現自動駕駛的?在車速勻速、一路綠燈背后有何秘密?這列車的成本有多高?澎湃新聞記者在試乘現場采訪到多位權威專家,試圖解答這些問題。
一路上沒停過:可對信號燈發(fā)出信號,讓其“由紅轉綠”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城市基礎設施事業(yè)部副總經理張俊林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為何試乘時一路下來感覺整個路況很暢通,因為列車有一個強大的通號系統,在車快到紅綠燈路口的情況下,會馬上發(fā)出指令,提出優(yōu)先口令,紅燈馬上就會變成綠燈,保障列車優(yōu)先通行,同時保證列車運行速度。
中國智軌列車運行
張俊林表示,此次上路的智軌列車強調的是一個“系統”。“這不是單獨一輛車,而是有基站、通信、網絡在內的大系統,相當于有一個大腦在控制。”他介紹,智軌列車的所有信息都會通過主基站發(fā)出指令,在經過的路口還有安裝相關設備,列車通過控制設備提出優(yōu)先需求,相關設備會給紅綠燈指令,使其變色。“整個過程都需要龐大的信息系統進行控制,這也是后期運營保障的關鍵之處。”
充電10分鐘:運行25公里,未來甚至只需要3分鐘
張俊林介紹,智軌列車上所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是一種快充模式的電池,站臺是一個充電點。列車進站之后充電10分鐘就可以跑25公里,基本上滿足了常規(guī)的公交線路以及軌道線路的需求,不需要過多布局線網和充電站。
而對于列車本身電池的續(xù)航能力,張俊林表示具體和路況、列車服務有關,大概充一次電能跑50多公里。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馮江華則對未來電池的發(fā)展做出了預估。他表示,未來到2020年,當電池的充電能力達到現在的8倍,甚至15倍時,可能5分鐘、甚至3分鐘就可以滿足25公里的需求,“當電池的進步有了一定提升之后,對整車的運行能力將起到關鍵支撐性的作用。”
而對于將電作為主要動力源的智軌列車,在用電量的表現上也有經濟性。據中國中車首席技術專家陳文光介紹,智軌列車能夠達到節(jié)約30%的用電量,一般一列電車一年用電費在132萬元,按此計算,智軌列車替代后一年可節(jié)約40萬的費用。
造價是地鐵的十分之一:適合中運量運送,大城市中心區(qū)域上線還需論證
張俊林介紹,智軌列車的成本相比于其他同類運輸工具非常小,“一般地鐵的單公里建設成本要達4-7個億,輕軌是1.5個億,智軌列車的成本只有4000萬。是地鐵的十分之一還不到。”
據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傅萃清透露,目前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的智軌列車示范線造了3公里,僅投資了9000多萬。也就是單公里建設成本降低到3000萬左右。
此外,據馮江華介紹,從投資角度講,智軌列車可大大降低既有中運量運輸系統的投資,原本軌道交通的投資是目前智軌列車的2倍以上;同時,智軌列車的車站等配套設施更加齊全,比普通公交車站完善很多。甚至于,若某城市還在某一發(fā)展階段難以承擔智軌列車既有成本,還有簡配版可以考慮。
據張俊林稱,目前全國已有70多個較大規(guī)模城市在對接智軌列車項目。這些城市都有在規(guī)劃軌道交通,但出于成本、城市規(guī)劃、時間周期等因素,很多都沒有正式實施,目前絕大部分還是以公交車為主。
他認為,對于大城市而言,可以在將地鐵作為大運量人流輸送工具的基礎上,將智軌列車作為中運量的輸送工具,公交車作為支線輸送,自行車作為最小的靈活性的出行。而對于小城市而言,可把智軌列車作為主干線大運量的需求,公交作為支線的需求,自行車作為靈活性的出行。“我們也正在思考是以大城市支線為主,還是以小城市主干線為主,還是以特殊城市觀光線為主,目前都在規(guī)劃中,還沒有明確定論。”
傅萃清則表示,在大城市的外圍新區(qū)里也可以嘗試中運量智軌列車系統。“但若要在一線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心區(qū)域去選用(智軌列車),還需要論證。”
目前,已確定的是智軌列車已在廣東省韶關市落地,據張俊林透露,預計明年可在當地坐到智軌列車。
無人駕駛現在能完全實現嗎?還需要相關法律法規(guī)與技術保障
盡管在智軌列車試乘當天,記者體驗到了無人駕駛技術的運用,但馮江華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還未實現無人駕駛,要有完整的法律法規(guī)和技術保障。
馮江華表示,從目前來看,智軌列車還不太適宜無人駕駛,“智軌列車的司機比高鐵司機要求更高。因為高鐵是一個快速的封閉的通道,智軌則是一個復雜環(huán)境,車與人在混合環(huán)境下會產生很多風險。”
他表示,希望以后用車的城市市民能為車輛讓出一個安全快速的運行通道。如果能保證車輛的絕對通行無阻,未來的無人駕駛就沒問題。而在目前情形下,公司在研究主觀防范安全問題的技術。
據悉,目前,智軌列車實現的是司機輔助駕駛,之后馬上會在新車上實現自動識別、感知、駕駛的部分功能。
所謂的輔助駕駛,其實就是自動駕駛+人工駕駛。張俊林介紹,智軌列車使用智能跟隨技術,只要下面有虛擬軌(虛線狀的白線),在大部分情況下就是自動駕駛,司機只控制速度和制動,進場離場都可通過自動駕駛。在特殊情況下,人工能干預駕駛。
比如在沒有虛線的情況下或者有岔道,遇見新的路況,列車可直接選擇人工模式開出去。再比如,傅萃清舉例稱,如果遇到極端天氣,把地面上的白線蓋住了,肯定會影響車輛感應,那就會降為人工駕駛。
不過,他透露,雖然現在示范線下沒有鋪設感應系統,將來則會逐步增加,“虛線上現在沒有,將來會埋一部分,在路口紅綠燈路口,給車子定位用。”
張俊林則介紹,智軌列車的司機都是經過公司專門培訓,需要軌道交通方面的專業(yè)駕照才能上崗。目前車行駛時必須有司機在,但不排除未來不需要。
馮江華透露了自動駕駛的預期時間表:“今年列車會實現自動循際的功能,將來實際駕駛的時候只要簡單的給一個運行的指令,列車就會按照虛擬軌道運行;明年要增加ATO防護功能和前后防碰撞的預警相關功能,同時還會實現聲音警示等主動安防功能;2019年以后會實現半自動駕駛和實現ATO的運行;2020年毫無疑問,作為一個道路運輸的工具,希望率先實現全自動駕駛功能。”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6961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