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1-29 10:58?出處 綜合央視新聞
中國堵城排行出爐:《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發(fā)布,2017年第三季度全國擁堵城市排行出爐,北京擁堵只能排第三,最擁堵的城市是濟南。
全國100個主要城市中有42%的城市擁堵與去年基本持平,37%城市擁堵同比下降,這說明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擁堵趨勢開始放緩或下降。此外,在本季堵城排行中,濟南重新回歸“首堵”,成為了2017年第三季度最堵的城市,其次為哈爾濱和北京,同時大連、昆明重返堵城排行前十。
濟南最堵:大連、昆明等地趕超特大城市
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堵城排行榜TOP10依次為濟南、哈爾濱、北京、廣州、重慶、大連、長春、上海、西安和昆明。其中,“首堵”濟南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shù)最高,其次為哈爾濱和北京,形成第一擁堵梯隊。與此同時,由于旅游旺季及降雨頻發(fā)、城市道路大面積施工等多重影響,本季度大連、昆明重新進入堵城TOP10,分列第六和第十位。
桂林、昆明、清遠等城市在“最堵9月”任性暢通
從時間上看,由于三季度包含了暑期與開學季,具有非常明顯的擁堵規(guī)律。其中暑期7月為最暢通月,百城中有63個城市為最暢通月,暑假特征明顯;而作為開學季的“最堵9月”則有84個城市為最擁堵月份。但由于城市功能不同,青島、桂林、昆明、清遠等部分旅游型和中轉(zhuǎn)型城市在“最堵9月”仍然任性的暢通,成為其在本季度的最暢通月份。
烏魯木齊工作日有6個時段擁堵居全國首位
在具體城市的擁堵特點方面,本季度泰州通勤高峰時段車速最快,平均車速高達39.5km/h,幾乎接近其平峰42.34km/h的車速,全天基本不存在堵車現(xiàn)象。其次為香港和鄂爾多斯,高峰時期車速分別達到了38.1km/h和37.6km/h。
而清遠則成為了本季度節(jié)假日最擁堵的城市,平均節(jié)假日擁堵延時指數(shù)達到了1.66,這是由于清遠處于粵、湘、桂三省區(qū)交界處,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便利,節(jié)假日高速過境頻繁導致節(jié)假日擁堵嚴重,接下來依次為濟南、哈爾濱、茂名、洛陽、泰安、蘭州、咸陽、西安和北京,節(jié)假日擁堵延時指數(shù)均在1.57以上。
從日均各時段的擁堵的城市分布來看,早高峰7點-8點時段最擁堵的城市為大連、8點-9點最擁堵城市為重慶;晚高峰17-18點時段哈爾濱最擁堵,18點-19點廣州最擁堵。24小時中,烏魯木齊和廣州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烏魯木齊6個時段最堵且主要分布在晚上,而廣州有6個時段主要分布在白天非高峰期和1個時段分布在高峰期。
跨江橋梁成重慶通勤擁堵“罪魁”
相比濟南、哈爾濱、北京、廣州等“堵城”相比,重慶的早高峰擁堵更為突出,擁堵延時指數(shù)高達1.957,同時平峰時段擁堵程度相對較低,通勤特征明顯。究其原因,重慶高峰時段導航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華新街、紀念碑、南平商圈,目的地集中造成了重慶市民出行路線選擇的集中,同時其擁堵路段多集中在橋梁和通往商圈的路段上,橋梁擁堵延時指數(shù)高出城市均值92%,為擁堵的主要瓶頸。由此可見,重慶獨有的地理特征造成了其獨特的擁堵規(guī)律。
石家莊擁堵緩解降幅最大
作為本季度擁堵緩解程度最大的城市,石家莊在6月份以后擁堵就呈明顯下降趨勢。去年三季度石家莊擁堵延時指數(shù)超過1.8的天數(shù)共52天,今年則下降至17天,擁堵指數(shù)整體下降了3.6%。究其原因,石家莊擁堵的明顯緩解受最嚴交規(guī)實施和地鐵開通的影響較大,其中地鐵1號線的開通對石家莊的交通影響明顯,地鐵開通后石家莊最堵的20條橫向道路擁堵整體下降了13%,擁堵路線明顯減少,地鐵起到了明顯分流作用。
報告還對2017年第三季度受擁堵較嚴重的城市進行了交通影響分析,報告顯示,中心城區(qū)擁堵同比下降4.5%,整體有所緩解。同時濟南東部區(qū)域擁堵同比大幅加劇,高峰擁堵延時指數(shù)增長12.1%。從數(shù)據(jù)看,濟南擁堵由中心城區(qū)往東部區(qū)域轉(zhuǎn)移的趨勢。
成都成為“車速降幅榜”唯一特大型城市
與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城市平峰運行車速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為蘭州,平峰平均車速由原24.52km/h提高至27.20km/h。同時在榜的還有本季十大堵城濟南、哈爾濱、北京、重慶、上海等城市,其平峰車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城市運行效率得到改善。而本季平峰期車速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為茂名,降幅高達17%,車速由原27.82km/h下降至23.09km/h。
另外,從車速降幅榜來看,基本都屬于大中型城市,而成都是唯一在榜的特大型城市(根據(jù)《國務院關于調(diào)整城市規(guī)模劃分標準的通知》的標準劃分),車速降幅達7.3%,由原30.24km/h下降至28.03km/h。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69785.html,轉(zhuǎn)載必須保留網(wǎng)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