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1-08 17:25?出處 新京報
假驢肉銷往北京:2017年12月29日晚10時左右,北京南六環外一市場內
假驢肉銷往北京:市場上賣的“河間驢肉”出自河北河間黑作坊,河間黑作坊將騾子肉、馬肉、豬肉加工后冒充驢肉銷往北京等地。制作假驢肉的可能有病死豬肉馬肉等,食品安全沒有保證。
被冠以“中國驢肉火燒之鄉”的河北河間,多個鄉鎮存在熟食加工黑作坊,他們所加工的不是別的,正是當地名吃——“河間驢肉”。
這些“河間驢肉”多不含驢肉,而是由騾子肉、馬肉甚至豬肉,加上驢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劑煮成。這樣的“驢肉”價格低廉,一斤在20元左右。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黑作坊通過貨車、大巴等方式,將一包包“假驢肉”發往全國各地。
多家黑作坊還聯合找來廂式貨車,專門往北京發“假驢肉”,送貨上門。每天,廂式貨車先是前往河間多個鄉鎮,途經多處固定地點上貨,將“驢肉”裝滿后,整車開到北京南六環外的一處市場院內,再由其他大面包車將“驢肉”分裝拉走,送往驢肉火燒店。
一名黑作坊老板稱,該貨車每天跑一趟北京,整車裝滿可拉七八噸的貨,但真驢肉只占三成。
假驢肉銷往北京:1月2日早上6時許,河間市汽車站,開往白溝的客運大巴上有假驢肉。
無證黑作坊內豬肉變驢肉
1月7日中午12時許,河間市黎民居鄉竇莊村,新京報記者經過前期摸底,與一家制售假驢肉的黑作坊老板約在其窩點看貨。經過反復核實記者身份后,黑作坊老板才帶記者進入到黑作坊。
該處黑作坊位于竇莊村一處民宅內,老板約摸30多歲。一進入大門就看見院子內堆滿了煤炭,煙霧繚繞,一股煮肉的氣味撲面而來。因為燒煙煤,整個屋內煙霧熏人,記者在里面待了三四分鐘,眼睛便被熏得睜不開。
這處黑作坊,后屋住人,前面兩個屋子為生產加工點。大門左側一處彩鋼板搭建的五六十平米屋內,擺放著兩口大鍋,高約兩米,直徑一米左右。鍋內仍有煮肉剩下的熱湯冒著熱氣,湯面上漂浮著大量肉沫。
地面上擺放著一大盆驢油,大鍋旁邊一白色編織袋內放著不知名的白色晶體顆粒物,老板稱其用于煮肉。兩個藍色大桶內盛滿了煮肉的高湯,用于多次煮肉。
在該處黑作坊的左側里屋,是晾肉的地點。一排用木頭搭制的多層架子上擺滿了煮好的肉。旁邊還放著一臺真空包裝機,地上堆放著已裝好并印有“河間鹵香驢肉”的包裝袋。墻面上寫有發往各地的地址電話,有沈陽、秦皇島等地。
這處黑作坊老板說,這些肉都是馬肉、豬肉。作坊這兩口鍋,一鍋能煮800來斤。一般白天煮馬肉,晚上煮豬肉,“白天煮馬肉不怕事,晚上煮豬肉沒人來查。”
“你嘗嘗,我這豬肉做的味道絕對和驢肉一樣。”他說,自己從15歲開始做這行,幫別的黑作坊煮了三年肉之后便開始單干,已有多年。
他自稱一個月至少能出貨1萬斤“假驢肉”,送往全國各地,最遠的送到過云南西雙版納。
從記者調查的情況看,很多“假驢肉”的加工者都是無證經營的。這就讓人聯想到前幾天某地的一起工地職工“搭伙”就餐被相關職能部門處罰15萬元的事兒來。職工“搭伙”就餐被處罰,因為他們沒有按相關法律法規辦證。那“假驢肉”加工者無證是不是也應該被處罰?或許已經處罰過了——象征性的,罰完了就了事,該做“假驢肉”的還是做,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是一。
其二,那用馬肉、騾肉、豬肉做成的“假驢肉”中還公開承認有死豬肉、母豬肉。有沒有死馬肉、死騾肉呢?只怕也有吧!這樣的肉對人們身體健康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還有,這些馬肉、騾肉、豬肉即便是鮮活的,那也是應該經過集中屠宰、經過職能部門的檢驗檢疫才能上市銷售的。這些做成“假驢肉”的馬肉、騾肉、豬肉是集中屠宰的嗎?經過檢驗檢疫過了嗎?只怕沒有經過這樣的環節就走進了人們的餐桌了!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職能監管部門應該主動作為,嚴格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為公眾食品安全把好關,站好崗、放好哨,而不是不作為,甚至是玩忽職守、枉法腐敗,讓“假驢肉”長期存在,危害公眾食品安全,損害公眾身體健康!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6998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