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28 13:38?出處 新京報
國企工資增幅嚴控:至少17省份公布2018年工資指導線
國企工資增幅嚴控:10月26日,北京市人社局發布了北京市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全國多省已公布今年的工資指導線,盈利的企業,參照工資指導線安排員工的工資增長水平。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山東、山西、江西、安徽、福建、四川、云南、陜西、甘肅、河南、內蒙古、吉林、廣西、海南等至少17省份公布了今年的工資指導線。
北京市確定今年國企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的基準線確定為8.5%,北京已連續兩年對國有企業工資提出要求。今年,北京市在公布工資指導線的同時,首次提出嚴控國企工資增幅。
看點1
5省份上調基準線 河南最高
企業工資指導線分為基準線、上線和下線。基準線即為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增長的企業工資增長的漲幅水平。下線則是企業增長職工工資的最低參照水平,上線又叫預警線,是企業增長職工工資的最高水平。
按照北京市人社局今年下發通知的要求,北京市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由三條線構成,分別對應今年企業工資增長的平均、最高、最低幅度的指導意見:基準線為8.5%,與去年持平;上線(預警線)為13%,去年為14%;下線為4%,與去年持平。
比較目前已發布工資指導線的17個省份,基準線設置得最高的是河南省,為12%;增長上線設置得最高的也是河南省,為16%。下線設置水平在1.5%到4%之間,大多數省份下線為3%,山西、安徽、甘肅三省的下線設在4%。
同時,對比今年與去年各省份工資指導線水平,從基準線看,天津、山東、四川、內蒙古、吉林、廣西、海南等7省份均較2017年有所下調。而山西、河南、陜西、安徽、甘肅等5省份對基準線進行了上調,河南上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7.5%上調至今年的12%。
除上述省份外,仍有黑龍江、廣東、江蘇、浙江等十余省份未公布2018年企業工資指導線。記者梳理發現,有一些省份2017年也未公布工資指導線,黑龍江省更是多年未予公布。
不過,從全國情況看,雖然一些省份沒有公布全省的工資指導線,但其中的部分城市公布了各自的指導線。如江蘇鎮江,按照下線4%、基準線7%的標準建議企業增長工資,且不設上線。
看點2
北京明確國企漲薪突破上線條件
在企業工資增長的“上線”方面,從目前各省份公布的數據看,江西和上海均不設上線。較去年相比,北京、天津、內蒙古、山東、四川、吉林、云南、廣西、海南等9個省份下調,其中天津、云南、內蒙古、吉林下調了2個百分點;不過,山西、河南、安徽和甘肅4省份對上線進行了上調。
今年,北京首次提出嚴控國企工資增幅,對于擬突破上線(預警線)的,應符合“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低于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3倍,且高技能人才上年平均工資低于本市企業職工平均工資3倍”等5項條件,且按隸屬關系,分別經市國資委、市文資辦或企業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于2019年1月底前報備。
北京市屬承擔公共服務及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不得突破基準線;北京市屬競爭性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的增長不得突破上線(預警線)。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工資增長水平擬突破上線(預警線)的,應符合5項條件且按隸屬關系,分別經市國資委、市文資辦或企業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于2019年1月底前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這5項條件包括“完成當年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指標”、“2018年預計企業經濟效益增長幅度達到13%以上”等。
北京還提出,要會同市有關綜合部門對近兩年職工平均工資增長過快的企業加大監管力度。
釋疑
工資指導線是否有強制性?
系向企業發布的工資增長建議,不具有強制約束力
工資指導線是否有強制性,北京市人社局介紹,工資指導線是政府根據當年經濟發展調控目標,向企業發布的年度職工工資增長建議,并不具有強制約束力。
企業工資指導線主要作用是,為企業與職工開展工資集體協商以及企業自身合理確定工資增長水平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是對國有企業實現工資總額管理的重要手段。
“雖然作為建議,政府不直接干預企業的工資增長,但指導線也是政府在企業增長工資上的一個聲音。”北京市人社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企業應參照工資指導線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實現職工工資增長與企業經濟效益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對于工資指導線的測算,早在1997年,原勞動部就下發《試點地區工資指導線制度試行辦法》,進行明確規定。
企業工資上漲的幅度主要與經濟運行指標有關,最關鍵的兩個指標就是GDP增速和CPI。“隨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經濟增長的相關指標也有所調整??紤]到企業成本,指導線若定得太高,企業漲薪的能力也不具備。”人社部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不過,雖然工資指導線不具備強制約束力,但多地要求加強對企業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如北京市明確,各類企業應當合理確定企業內部薪酬體系,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著力提高工資水平偏低、工資增長緩慢的普通職工,特別是生產一線及技術工人崗位人員工資水平。
山西省提出,企業制定的年度工資指導線實施方案,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備案。
四川省要求,企業應當把工資指導線作為工資集體協商的重要依據,工會方應當主動發起工資集體協商要約,企業方應積極響應,雙方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企業工資增長水平和工資分配方案,訂立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協議),并將專項集體合同(協議)報所在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查。
經營不善或虧損的企業怎么辦?
“越是效益不好的企業越應該進行工資協商”
對于經營不好甚至虧損的企業,工資指導線的下線會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在今年北京市公布工資指導線相關數據時提出,效益情況與往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的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參照下線(4%)安排本企業的工資增長水平;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但支付給職工的工資不得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
北京市人社局表示,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發放出現困難的企業,經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工資可以零增長或負增長,但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2120元/月。
根據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人力社保發展規劃,未來的最低工資標準將穩步提高,工資集體協商覆蓋范圍逐步擴大。同時,去年北京市已將工資集體協商規定納入立法計劃。
北京市總工會權益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越是效益不好的企業越應該進行工資協商,“效益不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可能是經營管理、技術創新方面的原因,不能把效益不好的后果轉嫁到職工身上”。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71719.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