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7 14:21?出處 綜合看看新聞Knews
商戶餓了么售價比堂吃高近一倍:最近,上海徐匯區的朱女士反映,她在餓了么上的商戶購買套餐,發現該商戶的同一款套餐的售價,在外賣平臺上的標價,要高出堂吃價格近一倍。當她使用了一堆優惠券之后,得到的價格和堂吃相差無幾。朱女士質疑說,這種先抬價后優惠的活動,是虛抬價格。
朱女士說,她在餓了么平臺上的東池便當店購買套餐,平時門店內一份20多元售價的套餐,在平臺上價格竟然高達40多元。只有使用了各類優惠券,才能使得價格下降至與門市價差不多,但這也得看客戶手中有多少優惠券。一份堂吃20多元的套餐,到了外賣平臺居然翻了個倍,朱小姐覺得非常不合理,于是就打電話到門店投訴。
商戶將責任推給平臺,于是朱女士又打電話給餓了么平臺,朱女士說,平臺告訴她,商品定價不是由他們負責。
外賣平臺上餐食的價格,到底是誰訂的呢?記者實地找到了朱女士反映情況的這家東池便當滬閔路店??纯葱侣凨news記者在該便當店內看到,平臺售價45.99元的脆皮雞腿飯,門店實際價格為27元。外賣平臺上的售價比堂吃高出了19元。而店方表示,外賣平臺上的價格,是平臺方訂的。
隨后,記者致電餓了么,客服人員表示,平臺不會幫店家設置線上產品價格,不過,平臺方與店家對接的區域經理,是有權介入的。
走出朱女士反映情況的這家店,記者又打開平臺,找到了一家米粉店,一碗原味螺螄粉,在平臺上標注了38的價格,使用優惠后,實際支付價格為21元。
隨后,記者致電該商戶后,對方告訴記者,其實門店,這碗粉的價格也就18元。
對于記者反映的標價虛高的情況,餓了么官方進行了書面回復。對方表示,商戶商品定價為商戶在后臺設定,平臺進行審核通過。對于不合理的價格,平臺也會與商戶進行溝通協商,努力為消費者營造良好的消費平臺。
法律界人士表示,根據《消保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應當明碼標價。而平臺商戶這種提價、虛標原價之后再實施滿減的優惠折價行為,或屬于價格欺詐行為。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7459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