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8 22:00?出處 綜合
中國居民人均資產36萬元:2021年2月26日,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20》公布了中國居民人均資產36萬元,網友表示,人均沒有意義,大部分財富掌握在富人手中。
報告顯示,中國社會總資產已經由2017年的接近1400萬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1655.6萬億元;2019年的社會總負債達到980.1萬億元,社會凈財富為675.5萬億元。
在社會凈財富的分布中,政府部門財富占比24%,達到162.8萬億元;居民部門財富占比76%,達到512.6萬億元,居民人均財富約為36.6萬元。
然而,從21世紀的前10年與后10年比較來看,居民財富占比下降了2.8個百分點。如何加大居民財富占社會凈財富中的比重?對此,報告認為,應持續推進財富存量改革,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GDP已經由2000年的10萬億元,攀升到2019年的接近100萬億元;而財富存量由2000年的不到39萬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675.5萬億元。2000年—2019年,中國名義GDP的復合年均增速為12.8%,社會凈財富的復合年均增速為16.2%。
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近20年來社會凈財富增速高于名義GDP增速。報告認為,中國社會凈財富相對于GDP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貢獻,即較高的儲蓄率和價值重估效應。
具體來看,較高的儲蓄率直接對應較高的固定資本形成率,各部門的固定資本形成帶來了非金融資產的每期增量。在每期的總產出中,消費占比相對較小,而投資占比相對較大,促進了中國財富總量的更快增長。另一方面,在價值重估過程中,土地增值、股票、房地產價格上漲等因素均促進了存量資產的市場價值上升。
“由于GDP是流量指標,財富是存量指標,從這個意義上,中國經濟的‘流量趕超’已經讓位于‘存量趕超’。”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表示。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積累了大量財富,但同時也積累了不少體制性、結構性的問題和風險,中央由此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首。經過3年多的治理,風險得以緩釋,防風險攻堅戰取得初步成績。
從金融杠桿率來看,報告顯示,金融杠桿率的峰值出現在2016年年底,近3年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無論是從資產方數據,還是從負債方數據來衡量,2019年的金融杠桿率均已明顯回落至2013年左右的水平。
從實體經濟杠桿率來看,從2016年到2019年年底,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部門杠桿率從2017年第一季度的160.4%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151.3%,三年間下降了9.1個百分點。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總體金融風險仍處在高位,且有向政府和公共部門集中的態勢。
從規模上看,在疫情沖擊下,中國宏觀杠桿率大幅攀升,中國總體金融風險進一步上升。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宏觀杠桿率達到270.1%,與全球杠桿率(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273.1%非常接近,但高出新興經濟體杠桿率(208.4%)61.7個百分點。
如何降杠桿以減少系統性金融風險?報告認為,應取消政府隱性擔保、打破剛兌,包括打破“國企信仰”,讓傳統的公共部門債務積累方式無法為繼,這樣才能形成以市場化風險定價為基準的“可持續”的債務積累模式。
網友評論“中國居民人均資產36萬元”沒有意義
修身養性止怒:搞人均有什么意義么?我和馬云兩人人均一下收入,也有幾百億了
鹿與菇涼:自信一點 你和他人均一下一個人最少上千億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jingji/7536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