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4-11 10:57?出處 石家莊新聞網——燕趙晚
3月6日上午,唐山灤縣先后發生3.1級和4.2級兩次有感地震,有關專家稱這兩次地震為唐山大地震后的正常余震活動。對于這種說法,部分唐山市民表示不理解,“唐山大地震發生在1976年,已經過去了34年,怎么還會有余震呢?”對此,唐山市地震局相關專家昨日給出了答復。
11分鐘內經歷兩次小震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10年3月6日10時49分,在唐山市灤縣、唐山市市轄區交界(北緯39.7度,東經118.5度)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公里;11時00分,在原地又發生一次4.2級地震,震源深度15.0公里。經唐山市地震局了解,此次地震唐山地區均有震感,其中灤縣和市區震感明顯。地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建筑物破壞。
由于地震發生在周六上午,因此大多數市民均在家中,對僅隔11分鐘的兩次地震均有明顯的感覺。一些小區的居民還很快從家中跑出,聚集在樓下空地。
地震發生后,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唐山的這兩次小地震都屬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正常余震活動。
經河北省、唐山市地震局專家會商,認為此次地震是老震區余震的正常起伏和能量釋放,唐山近期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
余震持續時間可達幾十年
對于“余震說”,部分唐山市民表示難以理解。他們表示,按照人們以前的印象,余震是主震之后接連發生的小地震,持續時間多為幾天、幾個月,最多也就幾年。“而唐山大地震發生于1976年,已經過去了34年,為什么還會發生余震呢?到底余震的"壽命"能有多長呢?”
昨日,唐山市地震局相關專家就市民關心的這一問題進行了解釋:一次大地震發生后,會有一系列余震,其強度一般都比主震小,且持續時間無法預計。唐山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34年,余震活動已經衰減到比較低的頻率,但偶爾還是會發生一些中小級的地震。根據監測,從1980年至今已經發生過33次4級左右的余震,其中1990年到現在9次,而上一次4級以上余震是在2004年1月份。由此可見,余震發生的頻率還是越來越低的。
從理論上講,唐山大地震屬于主震—余震型的地震,其余震頻度是隨時間呈指數衰減,時間越長衰減越慢,而且衰減持續時間與主震大小呈正比。也就是說,其余震持續時間可達幾十年。另外也有一些類似震例,如廣東陽江1969年發生的6.4級地震雖然已經過去了40多年,但至今仍會發生一二級的余震。因此,唐山7.8級地震后至今還會發生較大余震是完全正常的。但從唐山地震余震總體發展趨勢看,地震頻度和強度呈現明顯的衰減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余震會逐漸減少。有關專家表示,經唐山地震局與國家、省地震局專家會商,初步認為此次唐山地震屬輕微地震活動,近期唐山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1450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