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5-10 10:15?出處
看著自己眼下并不寬裕的生活,阮月感慨自己當年省高考狀元的光環已不復存在。出身于普通工薪家庭的阮月,目前在北京的月薪是三千多元,將近一半的工資用來支付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單間的房租。
“社會上這樣的‘富二代’很多,他們含著金鑰匙出生,又怎么能夠懂得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那些寒窗苦讀數十年,但在畢業之后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一個像樣的房子的‘蟻族’們承受的壓力呢?”阮月說。像阮月一樣,很多人認為,英子的言行并非是她個人的問題,而是“富二代”這個社會群體的問題,有網友將此稱為“問題富二代”。
由于法治、利益制衡的缺失,加上早已出現的文化斷裂,導致“富二代”產生得過且過、及時行樂、醉生夢死的心理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近年來,“富二代”頻頻言行出格,引來網絡乃至現實社會罵聲一片。
不久前,江蘇省南京市奧體中心北門一帶,一伙“富二代”車主經常在夜深人靜之時瘋狂飆車,讓附近小區的居民不堪其擾。當地媒體記者實地采訪時,“富二代”揚言要拿錢砸死記者。
再往前追溯,2009年,“富二代”胡斌在浙江省杭州市鬧市區飆車撞死大學生一案,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占據公眾視野,引起幾乎是全民的憤慨。同年發生的“富二代”斥巨資征婚鬧劇中,要漂亮、要氣質、要賢惠、要學歷等征婚條件一出,招致網友一片鄙夷之聲。
“飆車”、“炫富”、“打人”……種種以“富二代”為主語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飛揚跋扈”、“恃財傲物”、“精神貧乏”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很多人不禁對此發出感慨:“富二代”到底怎么了?
有人認為,“這些富家子弟,財富帶給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感,父母的溺愛導致他們中間的很多人爭相炫富,藐視法律,無視生命,以為一切都是可以用錢來擺平的”。
社會學者袁岳曾表示,中國的“富二代”們有五種表現:明顯不成器,缺乏危機感與對于壓力的心理反應機制;缺乏對父輩事業所在社會環境的認知;具有在優越生活環境中形成的消費能力,極端缺乏對自我、社會關系與團隊的管理期待與能力;缺乏自我節制與妥協能力,個性比較張揚;物質至上思想突出,極度缺少公德修養與道義感召力。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陳勁松認為,“富二代”之所以出現這些行為,是因為他們的錢來得太容易。另外,人文教育不足也是一個原因。目前的義務教育、大學教育普遍缺乏人文道德倫理方面的教育,有的教育方式甚至過于急功近利。
在媒體工作的程力一直關注“富二代”群體,他認為,“富二代”的炫富和笑窮,根子上的原因就是社會本身的法治缺失、人文缺失。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1457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