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5-24 10:44?出處
■用廢棄的鐵絲、電池等創造出47個機器人,被稱為“最聰明的農民發明家”■來上海帶了18個機器人,要與世博園區5場館的機器人PK
□世博記者 周凱 實習生 鄔佳力
“吳老四十” PK日本館會拉小提琴的機器人
日本館里能拉小提琴的機器人身高1米多,具有嫻熟的揉弦、拉弓技巧,能演奏中國名曲《茉莉花》。
“吳老四十”能給自己畫自畫像:根據電腦遙控,“吳老四十”右手拿著畫筆,橫豎撇捺一筆一筆認真地描繪,還能畫出圈圈代表眼睛。幾筆之后,戴著帽子的簡筆“吳老四十”就誕生了。
改換個程序,“吳老四十”還能寫字。據了解,它寫的“新年好”和“春節快樂”等字幅,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地壇廟會上被游客爭相購買。
“吳老五” 法國館天才機器人“腦”
法國館里的小天才機器人“腦”會打太極拳,會踢足球,還會用中、英、法三國語言與參觀者交流。此外,在固定時間里,“腦”的20個兄弟還能現場秀起集體舞——中國太極舞,不過只能隔著玻璃看。
“吳老五”系列機器人也會互動。其中初代“吳老五”會給客人端茶、倒水、點煙,見到美女會獻花。而“超級吳老五”掌握了初代“吳老五”所會的所有技能,還能說話、寫字。不過因為肩膀沒有電機,所以“超級吳老五”暫時還不能寫帶有撇和捺的字,只能寫些有橫有豎的字,如“王、干、甲、田、山”等。
“吳老二十五”PK杭州館藍色“海寶”機器人
位于城市最佳實踐區里的杭州館前有一個會問好的藍色“海寶”,游客只要拿一個專用話筒,就能和它對話。此外,這個藍色的“海寶”面部液晶屏還會顯示即時表情。
一摁“吳老二十五”的啟動開關,會拉車的它便能一步步緩慢走起來,還能通過喇叭介紹自己:“吳玉祿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謝謝。 ”說話時,海綿圈做成的紅嘴唇還會一張一合,眼珠子也能轉起來。
“吳老四十八” 上海企業聯合館能做菜的機器人
上海企業聯合館內的機器人大廚“愛可”是烹飪高手,控制人員只需要按下幾個按鈕,它就會麻利地完成切菜、配菜、加調料、炒菜等一系列動作,做出一道具有大師水準的菜肴。
吳玉祿正在制作的機器人也會剁餡。吳玉祿說,這個走實用路線的智能機器人將排行“老四十八”,外形基本和“吳老二十五”差不多,“初步設想只能剁白菜、青菜這樣的蔬菜餡。因為鮮肉比較容易粘刀,可能先會挑戰冰過的冷凍肉,然后逐步向剁肉餡和混合餡改進。 ”
“吳老四十二”PK震旦館能跳舞的機器人
震旦館里的機器人“震旦小子”是智能導游,擅長招攬顧客。 “我給你跳個舞好嗎? ”伴隨著優美的民樂,“震旦小子”一邊唱著“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一邊輕輕抬起手臂,翩翩起舞。
機器人“吳老四十二”能站在2米高的臺架上,張開雙臂向后揚,然后曲膝向前縱身一躍,并安穩落地。
48歲的北京農民吳玉祿,日前帶著他的18個機器人“兒子們”來上海了。
對于世博園里云集的各類智能機器人,吳玉祿自信滿滿。盡管日本館的機器人會拉琴、法國館的機器人會踢球、上海企業聯合館的機器人會做菜,但吳玉祿卻拍著胸脯說,他的“兒子們”會畫畫、寫字、點煙,還會跳樓,“與世博園里的機器人比起來一點都不遜色。 ”
曾亮相“全家都來賽”
吳玉祿是北京市通州區漷縣鎮馬務村的村民。從1986年起,吳玉祿就開始發明和制作機器人。
雖然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但吳玉祿這個“普通農民”在過去20多年里,用一些廢棄的鐵絲、電池、金屬等物品,在家中創造出了47個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其中有的能拉車,有的能翻跟頭。
對自己發明制作的機器人,吳玉祿以誕生的時間為順序,分別給它們起名吳老大、吳老二……對這些機器人,吳玉祿也像兒子般疼愛,讓它們管自己叫“吳老爹”。
雖然對一些上海市民來說,吳玉祿可能有些陌生,但事實上,這位“農民發明家”去年曾出現在“歡聚世博-全家都來賽”的現場。那次,吳玉祿帶著自己的三個寶貝“兒子”,穿著太空人服裝出現在現場。
雖然吳玉祿的三個寶貝“兒子”外形有些簡陋,但能遙控走動且共同起舞的它們,還是讓那次現場的氣氛高漲不少。
逛世博時還想著做機器人
這次,吳老爹是帶著18個寶貝“兒子”來到上海的。而出發前,北京當地的媒體說這回吳老爹是到上海“闖”世博了。
吳玉祿是4月22日到上海的,之后一直待在外灘美術館的“農民達芬奇”展館里制作自己的機器人。
記者見到吳玉祿時,他正拿著電焊把他的抬轎子小人固定到“機器人樂隊”的金屬底座。
保安小楊說,吳玉祿當天一早到展館就開工了,“一直認真地做到現在。”而一旁的吳玉祿的妻子董淑艷則表示,“別的事他都不關心,心里就只有這些機器小人。昨天好不容易去趟世博園了,只逛了中國館和德國館就出來了,在世博園里呆不住,總惦記著要回來做他的機器人。”
從上午7點到下午5點,經過10個小時的剪接焊烙,吳玉祿終于把“機器人樂隊”的雛形做了出來。
接通電源,“機器人樂隊”圍著一塊圓形鐵皮轉了起來,兩個鐵皮小人聳動著雙肩,塑料紅盒子做成的轎子一上一下顛了起來,敲鼓和吹號的小人也整齊地動了起來,而塑料瓶蓋做成的鼓面則被有節奏地敲響。
以后會改進機器人賣相
老吳的這些寶貝“兒子們”,在部分人看來外形還比較粗糙,更像是一些舊鐵皮搭起來的玩具。“主要是因為它們是純手工制作的樣機,外表當然比不過那些用模具做出來的高科技機器人,而且很多機器人本身就是為了娛樂制造出來的,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智能玩具。”吳玉祿對此解釋說。
將來會不會把這些機器人包裝一下?吳玉祿表示,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想法,“如果將來這些機器人能實現量產,并逐步產業化,會考慮使用模具把這些‘兒子們’打扮得更漂亮些。”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16608.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