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6-08 01:03?出處
“這絕對不是大興瓜!”6月2日,記者剛把貼有“京欣1號”標簽的西瓜拿在手里,大興南小營浩野西甜瓜合作社(以下簡稱浩野合作社)負責人佟克良,只看了一眼就作出判斷。隨后,他切開了這個西瓜,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判斷。
為何貼有商標的西瓜是假冒的?這些商標是怎么貼上去的?商標從何而來?披上“大興”外衣的西瓜會牟取多少暴利?品牌保護為何不力?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隨即展開了調查。
探訪·現象
外地瓜“化裝”自稱大興瓜
京開高速龐各莊段兩側,散布著許多西瓜攤,賣瓜的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他們都稱自己的瓜是大興本地瓜。
于是,記者請來大興南小營浩野西甜瓜合作社負責人佟克良幫助掌眼。
京開高速路西側、龐各莊橋北有一個規模頗大的西瓜攤,車上、地上堆放著的西瓜足有三四千斤。攤主稱,他賣的西瓜有3個品種:“航興3號”、“京欣1號”和“京欣3號”。“航興3號”每斤賣3塊錢,“京欣1號”和“京欣3號”每斤賣2塊錢。
老佟看過后說這些都不是大興瓜,而是一周前采摘的山東瓜。山東瓜顏色重,瓜身條帶寬,而大興瓜,瓜皮顏色淺,條帶窄,并且留有“鮮瓜蔓”。攤主無話可說。
隨后,記者與老佟又來到高速路東側的一個瓜攤,3名消費者已選出八九個籃球般大小的西瓜。攤主在過完秤后,分別在每個西瓜上貼上一張紅色的“京欣1號、沙甜西瓜、大興龐各莊”的標簽。
待買瓜人離去,老佟對攤主說:“別看你這瓜貼了標簽,可它還不是本地瓜!”攤主忙說:“是是。”
記者與老佟一連走了十幾個瓜攤,發現有不少瓜攤都在將外地瓜當本地瓜賣,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法辨別。
根據老佟講述的辨別辦法,記者分別去了豐臺和義、海淀甘家口、崇文永外、宣武廣外等9家市場,發現很多瓜攤都在銷售這種貼標西瓜。
探訪·價格
冒充大興瓜每斤多賣三四毛
“大興瓜每斤能多賣三四毛錢!”瓜商王長明說。
據王長明介紹,西瓜口味的好壞,一看品種,二看土壤。大興南部地處永定河古河道,多為沙性土,且溫度適宜,自然條件利于西瓜生長。再有,大興幾乎村村都有種瓜經驗豐富的瓜農,逐漸形成了以龐各莊為代表的西瓜主產地和集散地,上市量占全市西瓜上市量的50%以上。
大興西瓜最大的特點是皮薄、含糖量高、口感好,并以沙、甜、脆著稱。因此,不但好賣,而且價高。王長明稱,他每年都要在大興收購50萬公斤,批發到本市和天津、河北等地。
正常情況下,大興西瓜在每年5月15日左右采摘上市。今年春季,由于氣溫偏低,上市的時間推遲近10天。
剛上市時,大興西瓜地頭收購價就高達每斤2.2元,批發價每斤2.6元,零售價每斤3元-3.5元。而外地瓜,主要是山東瓜,瓜販子采取與大興瓜同步上市的辦法,以次充好,每斤可以多賣三四毛錢。
“很多瓜商都這么干。”王長明承認,今年5月下旬從山東濰坊樂昌批發來5萬斤西瓜,冒充產地是大興龐各莊,并以每斤2.6元的價格全部批發出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瓜商手中都有“大興西瓜”的標簽,批發時免費贈送。
探訪·分量
未熟便采摘分量遠超熟瓜
王長明還向記者透露了外地瓜冒充大興瓜的其他秘密。
以山東瓜為例,從采摘、運輸到北京上市,大約需要3天時間,再加上銷售的過程,時間就更長了。因此,為了保證西瓜不婁、不爛,大部分瓜在七八成熟時就被采摘,這就嚴重影響到了口感。
再有,七八成熟的瓜,在分量上也遠遠超過了熟瓜。為了證實這一點,浩野合作社的佟克良,分別挑選了兩個個頭差不多的西瓜,其中一個已經完全成熟,另一個只有七成熟。
過秤后發現,完全成熟的西瓜重量約11斤,而七成熟的瓜重量達到了14斤,一斤重的生瓜待到成熟后要足足輕上三兩。
老佟說,西瓜成熟的過程實際也是瓜皮漸漸變薄的過程,生瓜瓜皮厚,分量自然要重,七八成熟西瓜每斤的分量要比成熟瓜每斤重上二三兩,這個情況瓜農們都知道。
“冒充大興瓜就可以避免生瓜采摘的嫌疑,同時還能提高售價。”王長明說。
追訪·瓜農
冒牌瓜搶市瓜農好不苦惱
大興南小營村,栽種西瓜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目前,該村的浩野合作社是遠近聞名的西甜瓜種植合作社。他們種植的西瓜,不但在北京一些大型超市銷售,還是瓜果批發市場的搶手貨。
該社負責人老佟告訴記者,2009年以前,西瓜還沒采摘訂購的電話就來了,根本不愁銷售,但現在就差了很多,原因就是外地瓜。
老佟稱,今年5月底西瓜采摘前,他到某超市聯系西瓜銷售業務。該超市是浩野的老客戶了,一周最少銷售兩萬斤西瓜。
誰知,這家超市當時已經在銷售“大興西瓜”了。這就奇怪了,老佟說,他們村西北高過東南,地理位置獨特,西瓜成熟時間要比其他村早2-3天,怎會有人搶在前頭?仔細一看,原來是冒牌瓜惹的事。
今年,龐各莊瓜農張善也遇到了類似情況。老張是豐臺某干休所的老供貨商,每年頭茬瓜都要賣一萬斤給該所。5月25日,再有兩天就該摘瓜了,老張趕緊聯系了干休所,不想被告知,早在4天前就有人給干休所送來一萬斤大興西瓜。
當天,老張來到干休所,正巧辦公室里還有幾個瓜,老張一看便氣不打一處來:被冒牌瓜頂了。
知曉真相后,干休所領導生氣地說:“我說這幾天總有人反映瓜不熟、沒甜味呢,原來是冒牌的。”
追訪·市民
別的瓜不認只挑“龐各莊”
前不久,記者在海淀區永定路南口遇到兩輛農用車,車上裝滿了貼有“大興龐各莊”紅色標簽的西瓜,瓜堆上還豎著“龐各莊西瓜”的紙牌。很多消費者正在挑選,幾名賣瓜人忙得不亦樂乎。
記者看到,一名滿頭白發的老人很快地挑選了4個重量都在10斤以上的大西瓜,他讓瓜販將這些瓜在路旁放好,然后打電話,讓家里來人拿瓜。
趁著他等人的空隙,記者與之攀談。老人告訴記者,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吃大興龐各莊的西瓜,一直到現在,別的瓜不買,也不認。
“我是沖著龐各莊西瓜才買的。”旁邊一名剛下班的公交司機稱,他剛才開車從這里經過時看到正在賣龐各莊西瓜,就返回來購買。
在新發地西瓜批發區,記者從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大興京欣系列的瓜賣得最好,上市高峰時,每天的交易量可達500萬公斤。
追訪·官方
查處不易大興西瓜要自保
據大興區質監局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為了保護“大興西瓜”品牌,大興區于2006年5月向國家質監總局提出對“大興西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申請。2007年3月7日,國家質監總局批準對大興西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保護的范圍為大興區龐各莊、北臧村、禮賢、榆垡、魏善莊、安定6個鎮現轄行政區域內,生產的京欣1、2、3號和航興1號4個品種中單瓜重為4-8千克的適生西瓜。
成熟的大興西瓜果皮薄脆、不超過1.2厘米,瓤色粉紅或桃紅色,瓜瓤含糖量高,脆沙爽口,甘甜多汁,經過嚴格的抽查、檢驗后,方可使用大興西瓜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然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對“大興西瓜”的保護,還沒有什么強有力的手段,僅限于瓜農自保和消費者自我辨別上。
所謂“瓜農自保”,就是大興各個西甜瓜合作社,產銷掛鉤,將西瓜直接送到賣場,保證賣場銷售的是“大興西瓜”;再有就是廣泛宣傳大興西瓜的特點,讓消費者自我辨別,以防買到假冒大興西瓜。
大興工商分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執法人員表示,查處假冒大興西瓜確實有很多困難,首先是鑒別困難,誰來鑒別,如何鑒別,都有困難。所以保護大興西瓜,存在很大困難。
本版文/特稿記者秦勝利
名詞解釋
地理標志產品是指產自特定地域,其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本質上取決于該產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經審核批準以地理名稱進行命名的產品。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1755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