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21 10:43?出處 未知
五弟兄從小看電影,看到智取華山,就立志要當解放軍。課余生活里,他們愛撿起菜籽桿當沖鋒槍,在地里邊跑邊喊,“沖啊,沖啊!”
1968年,文革開始,停課鬧革命,幾兄弟都沒正兒八經(jīng)讀書。冬天征兵,大兄弟因為球打得好,個子高,率先當兵走了。
文強由于身高只有1米65,沒有當成兵。五弟兄里除了他,都入了部隊。
文強不愛運動,1972年底,初中畢業(yè)就去了曾家回龍大隊當知青。大隊離家3、4里地,說是插隊,每天就像上下班一樣。大隊里都知道文家窮,栽秧割麥,文強都搶在頭里,為的是給家里少些負擔。趕鴨子下田的苦活他也干。
因為干活積極,文強當了團支部書記。那時候,回龍大隊在整個巴縣都屬于紅旗隊,白天下地,晚上理論,干部都是苦出來的。
回龍大隊的人至今記得,文強年輕時不戴眼鏡,比現(xiàn)在瘦得多,只是臉相沒變,浮腫一如既往。
社友“幺姆姆”,文強插隊時投親靠友的親戚家,現(xiàn)在還住回遷房,墻沒有粉刷,家徒四壁。她右眼迷離,說起文強總覺得“恁好個人”,“犯錯誤最多也是五六年前的事”。“上了官家那個船,說不得了”,她又說。
回龍大隊當時有1000多人,九個隊,文強當時表現(xiàn)好,100多個知青,就他和另一個入了黨。
文強當了團支書,時不時地在大隊開會,當時團支書是積極分子,不愁找對象。不久,隊里就傳說他和一個女的談對象。女的叫周曉亞,是虎溪電機廠的子弟,電機廠是個三線企業(yè),子弟中學畢業(yè)后,都到回龍大隊插隊落戶。
當時,文強九隊,周曉亞六隊。起初,大家都覺得文強找了周曉亞,是農(nóng)村困難戶攀上了工人家庭。不久,情況出現(xiàn)了變動。
1977年,社會上恢復高考,文強作為大隊里的優(yōu)秀青年,被推薦考瀘州公安學校,沒想到竟然考上了。
曾家鎮(zhèn)出了個中專生,這在當時是值得炫耀的。況且,從公安校出來,就是吃公務員飯的,文強和周曉亞的關系出現(xiàn)了微妙的變動。當時還在談戀愛,周曉亞生怕文強走出去就不回來了,追到文強家里去說,文媽媽出來保證,文強將來不變心。
1980年3月,文強畢業(yè)分配到巴縣公安局。周曉亞返城,進了虎溪電機廠當工人。本來文強是要留校的,周曉亞怕文強自此兩地,堅決不干,要求文強回巴縣結(jié)婚。
不久,文強與周曉亞領了證,當時還困難,兩人結(jié)婚沒有辦酒。第二年,兩口子有了孩子,小名“洪洪”。那一年重慶發(fā)大水,半個月才退,因此得名。
因為年輕,又有警校專業(yè)背景,文強很快在基層公安局找到了機會。1983年,全國“嚴打”開始,文強已經(jīng)是巴縣公安局的“嚴打”骨干。這期間,文強遇到了 “貴人”張文彬。張文彬當時是巴縣縣委書記。因為嚴打,文強經(jīng)常向張文彬匯報工作,張覺得這個年輕人,“能力過硬,作風雷厲,表現(xiàn)十分突出”。
當時巴縣有100多萬人口,屬于三峽壩區(qū),那幾年三峽工程處于風口浪尖,籌建三峽省的傳聞也甚囂塵上,巴縣搞機構改革,縣委開始組建新的領導班子,不久,文強就一躍成為縣委常委,分管政法。
1985年,還不到30歲的文強升任縣委副書記。
當了縣委副書記,文強喊出口號,“干一件事一定干好,家可以不顧”。當年,巴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產(chǎn)值達42714萬元,居重慶市第一位,四川省第二位。那時候,在巴縣人眼里,巴縣是全重慶最好的,以至于直轄后很多年后,老巴縣人總跟外人介紹,“巴縣是全國最大的縣城。”
這一年底,中共巴縣縣委宣傳部組織“老山”前線戰(zhàn)斗功臣作戰(zhàn)績報告,聽眾達2.9萬余人。
作報告的人里,就有文強最小的弟弟文圓,他參加了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結(jié)識了4個好戰(zhàn)友,在打貓耳洞的時候,死了3個。
文家七姊妹,五個當兵,一個當了縣委副書記,這在當?shù)厥侨侨肆w慕的一大家。曾家鎮(zhèn)人人都夸,文強媽生得好,家教好。
如今,提起文家,曾家鎮(zhèn)的村民還都喊得上名字,但言語間卻從早先的艷羨,多少有了些唏噓。
老三文強,成了天下聞名的貪官。
老四文健,在部隊復原,到了沙坪壩公安局經(jīng)偵隊政委,后來因為文強的牽連,現(xiàn)在被下放去當了校警。
老六文斌,當兵回來找了謝才萍,自此為一家人引來禍患。
老幺文圓,復原回來后就精神恍惚了,動不動跟人打架。后來,檢查出了精神病,后半輩子待在醫(yī)院。
老五妹妹,在虎溪電機廠,屬于第一批下崗的工人。
大姐文萬琴,在中國農(nóng)科院柑橘研究所已經(jīng)退休。
大哥文倫,一直在部隊。
進城
在巴縣當縣委副書記的那幾年,文強在家里的時間少得可憐。當時,正值縣城搞小城鎮(zhèn)建設,文強負責現(xiàn)場蹲點。
那幾年,巴縣在重慶的地位也愈發(fā)突出,已經(jīng)成為全國100個產(chǎn)糧、產(chǎn)肉、財政收入大縣之一,其中產(chǎn)肉名列全國之首。
這期間的1991年,周曉亞和文強鬧過離婚。原因是文強忙著顧不上家,周曉亞對文強父母照顧不周。為此,一家人鬧得雞飛狗跳,兄弟姐妹輪著勸。
周曉亞這個人在親戚間口碑不佳。在外人眼里,周是個只進不出的女人,過年親戚登門拜年,拿的東西少,周都會給臉色看。兒子評價,母親就是個守財奴。
1992年,文強從巴縣縣委調(diào)任重慶市公安局當副局長。當時,張文彬是重慶市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
辦公地點從巴縣搬到重慶市解放碑。其時據(jù)英國《經(jīng)濟學家》載,“惡魔般的煙囪”正使得重慶成為中國,也許是世界最骯臟的城市。7尺7丈高的人民解放碑,是這座城的制高點。它曾是巴渝人的“精神堡壘”,但現(xiàn)在更是一個飛黃騰達的標記。九縣十二區(qū)的重慶人都管去解放碑叫:進城。
文強進城了。
從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縣城,到了一個人口近千萬的大城市,這對于他也許是忐忑的。1992年,兒子正上四年級,他們從巴縣搬到了重慶市大井巷公安局宿舍。文強反復提醒兒子,在城里接觸的人更多了,要謹慎。
這一年,周曉亞也被調(diào)到了重慶市天燃氣辦公室。
1997年重慶直轄。一個市管著半個省的底盤,政府面臨著“小馬拉大車”的格局。那時,市委書記張德鄰試圖從外地抽調(diào)3000名干部入渝,但最終沒有完成目標,任期便結(jié)束。重慶下屬40余個區(qū)縣的3000多名干部獲得了升遷。
文強因此由一名西南城市的局級干部,躍為直轄市的廳級干部,主管著重慶主城區(qū)和下轄40多個區(qū)縣的公安。
初任副局長的日子里,文強親臨案發(fā)現(xiàn)場,深入一線指揮,指揮偵破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大案要案,多次被公安部記一等功。
文強面臨著來到重慶市公安局的第一次重要晉升。當時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人選空缺,而文強能力強、資歷深,還在西南師范大學在職研修過兩年,在重慶公安系統(tǒng)內(nèi)擁有最高學歷,是這個職位最有力的競爭者。
但最終,文強沒有獲得提拔。有人說是他性格張揚,有人說是他野心太大。
那兩年傳得最為沸沸揚揚的是,文強和王平的關系。
1994年,文強認識王平。走得很近,王平結(jié)婚他也高調(diào)參加了。后來,王平涉黑,開始經(jīng)營地下賭場,放高利貸。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32729.html,轉(zhuǎn)載必須保留網(wǎng)址。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