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鵬 郭美美:中國紅十字會王汝鵬博客就“郭美美事件”答博友問
2011-07-05 10:13?出處 未知
新聞關鍵詞:王汝鵬 郭美美,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在他的新浪博客就“郭美美事件”答博友問。以下是摘錄自中國紅十字會王汝鵬博客的13個提問和回答。
1、你怎么看"郭美美"事件?
王汝鵬:郭美美事件對我們來說,是壞事,也是好事。壞事是由于她的炫富、她虛構紅十字會不存在的機構名稱和職務,引發了公眾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誤解和不滿,嚴重損害了紅十字會的形象和聲譽;好事是使我們通過這次事件,看到了行業紅十字會乃至整個紅十字會系統在組織建設、業務開展、資金募集、項目運作等方面還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需要我們引起高度重視并切實進行研究和整改,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中國紅十字事業的健康發展。
2、“郭美美”事件發生后,總會做了哪些查證核實工作?
王汝鵬:20號晚上網上開始出現郭美美與紅十字會的有關傳言后,在家值班的領導就馬上注意到了,次日上午就發了中國紅十字會的第一個聲明。應該說回應還是非常及時的。當時我們也并沒有意識到這件事與商業系統紅十字會之間的聯系,因為郭美美說的是“紅十字商會”,我們一般認為“商會”是商業企業或經商者的組織,它不是“商業系統紅十字會”的簡稱。當我們從網上進一步獲知此事與商業系統紅十字會有關聯之后,就立即向商業系統紅十字會了解情況,要求查證。所以后來他們也發了一個聲明。隨著情況的進一步了解,我們發現商業系統紅十字會與網友所說的幾家公司確實存在項目上的關聯,所以我們立即與商業系統紅十字會的上級主管單位——中國商業聯合會進行溝通和協商,7月1日,總會就發出了第三份聲明,決定邀請審計署對商業系統紅十字會的財務情況進行審計,請中國商業聯合會對其進行調查,在此之前,暫停該紅會的一切業務活動。
3、"郭美美"事件給你們的工作造成了什么影響?能否講述一下你們的感受?
王汝鵬:郭美美事件不僅對我們總會,也對我們地方各級紅十字會都造成了壓力和影響。我們一直真誠歡迎公眾和媒體對紅十字會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質疑,無論哪一級紅會組織,也無論紅會的什么人,只要出現問題,我們決不袒護和姑息,一定要查清真相給公眾一個交代。現在部分網友的情緒有些偏激,對中國紅十字會為中國弱勢群體以及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所作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盤否定,以偏概全,攻其一點不及其余,這是我們感到委屈和痛心的。我們希望公眾和媒體能夠理性看待郭美美事件,真正從建設的角度為中國紅十字事業的發展,為剛剛興起的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獻計出力。
4、紅十字會已報案,是何案由?是訴郭美美使用"紅十字"三字侵權嗎?
王汝鵬:我們是以郭美美虛構事實為由報案的,因為她虛構了這么一個不存在的組織名稱(中國紅十字商會)和職務(商會總經理),損害了中國紅十字會的聲譽和形象。
5、與天略合作的"商業系統紅十字會"是紅十字會的下屬組織,它與紅基會有關系嗎?
王汝鵬:商業系統紅十字會、鐵道系統紅十字會是中國紅十字會下屬的兩個行業分會,它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紅十字會是平行關系,與之平行的分會還有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分會,但這兩個分會享有高度自治權。
中國紅基會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簡稱,它是民政部批準登記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一家5A級公募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是它的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紅基會與商業系統紅十字會之間沒有隸屬關系。
6、你肯定也經常瀏覽微博,看網民對紅十字會的爆料和質疑,您覺得哪些是中肯的,哪些是子虛烏有的?
王汝鵬:我也抽時間上網瀏覽,也有很多網友給我的微博留言、評論,我也盡量給大家一些回復。應該說,絕大多數網友還是出于對紅十字會的關心愛護、希望紅十字會把工作搞得更好的良好動機,有很多網友的意見和建議都是很有見地的,我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但不可否認也有極少數網友的言論不理性、不文明、不客觀、不全面,甚至有一些是不負責任、沒有事實依據的言論,比如說郭美美是郭某某的女兒,女兒不成又說是私生女,沒同機說她倆同機,沒帶高檔手表說帶了高檔手表,比如說中國紅十字會不是國際紅十字組織成員等等,這些都是捕風捉影、子虛烏有的事。
7、有爆料稱王鼎公司是商業系統紅十字會的實際操作方,操作了博愛之窗、博愛小站等項目,對此總部是否做過查證?
王汝鵬:我們已經注意到網友反映的這些問題,已經正式致函中國商業聯合會請他們進行調查,同時我們也要參與調查。
8、 6月27日,審計署公布了對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對此你可否做一下解釋?
王汝鵬:這個問題一經報道,總會第二天就針對審計署指出的五個問題作出回應和詳細說明,你可登陸中國紅十字會官方網站進行查看。
9、您覺得網民如此激烈地質疑紅十字會是否跟紅十字會的商業運作和不夠透明有關?
王汝鵬:應該是有一定關系的。前天我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就講過,這次因郭美美事件引起的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質疑,是某種社會情緒的一次厚積而發,雖然具體質疑的對象是中國紅十字會,但值得中國所有的公益慈善組織引以為鑒,并切實改進我們的工作,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執行效率,推進公開透明,做透明的錢口袋。這也是中國紅十字會為什么今年要花大力氣研發推出公開透明的捐款管理信息網絡平臺的真正動因。
10、2008年之后,紅會系統不斷有負面新聞出現,中國紅十字會系統龐大,總會與行業系統紅十字會以及地方紅十字會的關系是怎樣的,你們如何有效對他們進行監管?
王汝鵬:2008年的一些負面新聞當時都已經得到澄清,比如所謂“天價帳篷”的事,這事就類似于說郭美美是郭某某的女兒,根本沒有這回事。我們委屈的是,這些已經反復澄清過的事情反復拿出來炒作,甚至把它當作事實在一些指責文章中進行實體引用,這種混淆視聽的做法是我們非常憤慨的。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與分會的關系是業務指導關系,依據《紅十字會法》,就各級紅會組織都要開展“三救三獻”(救災、救助、救護,義務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人體器官捐獻)以及國際人道法傳播、紅十字青少年等方面的工作,上級紅會對下級紅會都要進行部署和指導。但上級紅會不負責下級紅會的人事管理、人員工資和工作經費的劃撥,這與工青婦、殘聯、文聯等人民團體的組織管理模式是一樣的。總會對分會的監管主要是業務方面的監管,比如布置的工作是否按要求落實,撥付的救災款物是否及時安全分發到位等等,主要監管方式有自上而下的內部監督檢查,也有外部審計和第三方評估,同時還要接受同級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檢查。
11、中國紅十字會的地位十分特殊,有紅十字法,參照公務員管理,接受政府監督,您如何看待這種雙重身份,未來的發展走向是什么?
王汝鵬:中國紅十字會的地位的確比較特殊。一是它有政治優勢,世界各國,元首、國王、總統一般都是紅十字會的名譽會長,我們國家也是;二是它有法律保障。目前中國社會團體中有國家立法的只有兩家,一是工會有《工會法》,二是紅會有《紅十字會法》;三是它具有國際性。中國紅十字會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要成員,也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領導成員。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紅十字會是中國第一個在國際上獲得承認并恢復合法席位的組織。某衛視知名評論員說中國紅十字會至今未加入國際紅十字組織,那完全是不負責任的言論;四是它有悠久的歷史。中國紅十字會1904年成立,至今有107年的歷史。中央領導同志把中國紅十字會定位為:黨和政府在人道領域的得力助手,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生力量,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力軍,我國民間外交的重要渠道。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紅十字會由衛生部代管,1994年改由國務院直接領導聯系,是經國務院批準免于在民政部登記的21個全國性社團之一。紅十字會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公益慈善組織,準確講,它是人道救助組織。它既要承擔一般慈善組織的職能,如扶貧濟困、助醫助學、救災救助等,它還要承擔政府委托或特殊交辦的工作,如動員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人體器官捐獻、國際人道援助、民間外交等,這些特定的工作職責正是它與一般公益慈善組織的重要區別。
因此,世界各國的紅十字會都與政府關系密切,政府都有向紅十字會撥款提供經費支持。國外紅十字會的政府撥款比例比中國要大得多。英國、挪威、澳大利亞等國家政府向紅會撥款的比款占紅會總收入的70%以上,而以我們總會為例,政府每年的撥款只占紅總會收入的10%左右。因為我們的工作人員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政府的撥款主要是幫助解決人員工資和機構運行經費問題,但這并不改變中國紅十字會的社團屬性和民間性質,我們開展國際國內的人道援助主要還是依賴向社會募捐。
12、紅十字會按照《紅十字法》接受政府監督,而網友認為中國紅十字會是社會組織,應該接受社會監督,應該公布捐贈數據,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王汝鵬:這兩者并不矛盾,中國紅十字會既要接受政府監督,也要接受社會監督。其實我們一直在朝公眾期望的方向努力,我們已經做了一些,但做的還不夠,離大家的期望還有距離。這也是中國紅十字會為什么今年要花大力氣研發推出公開透明的捐款管理信息網絡平臺的原因,這個網絡查詢平臺我們爭取在七月底上線。
13、商業系統紅十字會的博愛小站進社區項目以無動力房車為載體,在城市社區建立紅十字博愛服務站的方式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民服務。有證據顯示,該項目由王鼎公司策劃,并稱是公益市場化的新探索模式,對于這種以市場行為解決社會問題的創新模式,應當遵循哪些原則,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王汝鵬:博愛小站進社區,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項目本身并沒有問題,企業出資購置房車作為博愛小站,為社區居民提供衛生救護等各種便民服務,車體為企業作廣告以獲得收入沖抵項目承辦企業的投入成本,紅會沒花錢實施了公益項目,社區群眾獲得了免費提供的服務,承辦企業承擔了社會責任,又通過車體廣告回收了投入成本,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策劃,也是一個很好的公益項目。大家質疑的問題或許不是項目本身,而是項目運作鏈條上的利益歸屬問題。商業系統紅會在實施這個項目過程中涉及的相關公司的問題,我們已致函中國商業聯合會要求盡快進行調查,并向公眾作出交代。
公益項目如何以市場化的方式去進行運作,這是中國公益慈善組織正在積極探索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那種坐等捐款上門、沒有服務意識、沒有營銷意識、沒有社會創新的公益慈善組織是不可能成為有影響力、有公信力、有救助實力的公益慈善組織的。這里的關鍵是,要把運作模式設計好,公益行為與公司行為要涇渭分明,不能纏繞不清。市場化運作的公益項目要實現三方共贏:首先是要讓需要幫助的群體得到免費服務或無償資助;其次是讓公益慈善組織獲得公益資源,不花錢辦好事;最后是要讓承辦企業有一定的回報,保證可持續性。但這種回報應是通過所提供的社會服務間接獲得,而不是從慈善組織或受助方中獲取。公益慈善組織在這當中要做的就是加強監管,通過嚴格規范的制度建設和運作流程,堵塞漏洞和尋租空間,防止好菜變味,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事。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3785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
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