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8-24 21:55?出處 新京報
8月23日13時15分許,開始有工人登上“罩棚”,并緩緩向上搬運器具,搭設腳手架。記者 尹亞飛 攝
趙本山會館被舉報涉嫌破壞文物,至少加蓋的罩棚已經改變了文物原貌,趙本山會館被舉報后開始拆除搭建的罩棚,在趙本山會館里面,還有其它破壞嗎?記者也沒有辦法進入晉翼會館,因為這是最低消費18萬元的場所,謝絕參觀。
趙本山旗下劉老根會館本月開業很是搶眼,不僅僅只是因為這個會館是小品王趙本山開的,也不僅僅只是他這個會館最低消費高達18萬元,還由于開業當天眾多大 牌明星前來捧場,一時間成了媒體娛樂版面的頭條新聞,好不風光。
但熱鬧過后僅僅數天,更由于媒體披露劉老根會館被實名舉報破壞文物而再次登上了媒體頭條。 雖然會館所在的北京東城區文物部門一再否認有破壞文物的行為,雖然本山會館一再在舉報后第一時間神秘的直接打電話約舉報者見面“溝通溝通”,正當媒體沸沸 揚揚且公眾一頭霧水之時,但也就在今天凌晨,本山傳媒向媒體發表聲明,承認為“開業接待”在院內搭建臨時罩棚,原計劃保留兩周,因受到質疑,公司決定提前 拆除。也就是說盡管本山會館沒有全部承認被質疑的破壞文物事實,但至少已經已經公開承認了部分事實,這與之前東城區文保部門所謂的“調查結果”似乎不打自 招。
“劉老根會館被指涉嫌破壞文物”追蹤
本報訊 昨日凌晨,針對文保人士舉報劉老根會館涉嫌破壞文物原狀的問題,本山傳媒在其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表示,將對小江胡同30號院內搭建的“臨時罩棚”拆除,并已開始動工。
聲明稱搭建“罩棚”僅供開業接待
聲明只有100余字,只對此前文保人士質疑的其中一個問題,即出現在第一進院內的“有3個特別的屋頂并明顯高于原有平房的建筑”進行了解釋。
本山傳媒將該建筑稱為“罩棚”,與此前東城文委答復舉報人曾一智的說法一致。
對于搭建“罩棚”的原因,本山傳媒表示,是8月16日劉老根會館開業儀式的需要,并稱原計劃只保留2周左右。“最近有相關人士對此罩棚提出了異議,認為對風貌有影響。我公司對此高度重視,決定提前將罩棚拆除,現施工人員已開始動工。”
而對于此前服務員聲稱的位于小江胡同30號院內趙家大院里的懸空就餐設施、游泳池等設施,該聲明未作出任何解釋。
現場
劉老根“違建”拆除進展緩慢
昨日一早,本山傳媒掛出聲明,稱已開始拆除涉嫌破壞文物的罩棚。
中午12時許,記者來到劉老根大舞臺,在遠處,并沒有看到大舞臺西側劉老根會館上方的罩棚有拆除跡象。隨后,記者進入大舞臺正門南側的一處院落,一位“劉老根”的工作人員說,沒有看到那里在拆東西。
下午1:15,開始有人陸續登上被舉報的3個尖頂罩棚,并緩緩向上搬運器具,搭設腳手架。記者站在尖頂罩棚正西方的高處,只能看到一兩名工人在屋頂上搬運東西。
一個多小時后,屋頂上的人多了起來,4名工人開始在最南側的一個罩棚上揭瓦,還有人拿出錘子敲打翹起的瓦當。十多分鐘后,中間最高處的頂棚瓦當,被幾名工人掰斷,漸漸的,屋頂一角堆起了一片拆下的瓦片。
下午近5時,記者再次來到這里遠看拆除進展,發現屋頂上幾乎看不到施工者,一兩名工人坐在屋頂上休息。而罩棚拆除與一小時前的進度相比,并無明顯進展,其中最北側的一個罩棚未見任何拆除跡象。
昨日,記者向本山傳媒宣傳工作人員呂明詢問拆除時間表,他表示并不知情。而本山傳媒總裁劉雙平的手機則一直無人接聽。
專家說法
建設對晉翼會館風貌有影響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我國文物界著名專家謝辰生先生在看過晉翼會館近照和2009年前后的對比照片后表示,目前位于晉翼會館中的建設,與院內原有建筑極不協調,對原有文物風貌產生了影響。
裝修不得改變文物格局
市文物局有關人士表示,如果此次院內進行的僅是文物建筑的裝修,應該遵照《北京市文物建筑裝修暫行標準及管理規定》。
根據該規定,文物建筑裝修應遵守:不改變文物建筑原狀原則;不改變建筑結構和外觀原則;不損毀、改建、添建或拆除文物建筑原則等。
對此,謝辰生先生說,一般意義上,文物的裝修裝飾通常是內部裝修,原則上不進行室外的裝修。在四合院里面進行建設,如果破壞文物的原有格局也是不行的。在文物上加蓋東西,也是不合適的。
須到區縣文物部門備案
根據《北京市文物建筑裝修暫行標準及管理規定》,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裝修,開工前將設計方案、施工方案等報區縣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同時區縣文物行政部門要對建筑裝修進行監督;規劃部門也要對建設本身進行認定;對于新建建筑,則需要得到規劃部門的批準。
謝辰生表示,這是文物裝修必須履行的手續。
根據該規定要求,對文物建筑進行裝修,不符合文物建筑裝修標準,對文物建筑造成破壞的,要由市或者區、縣文物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后果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舉報人認為拆“罩棚”涉嫌毀滅證據
針對本山傳媒的拆除聲明,舉報人曾一智認為,目前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正對晉翼會館內的建筑進行調查處理,本山傳媒此時將“罩棚”拆除,涉嫌毀滅證據。
曾一智表示,目前位于晉翼會館內的建設仍然疑點重重。“晉翼會館院內究竟是搭建臨時罩棚還是破壞文物本體新建?如果搭建罩棚,為何要把原建筑拆除?我的照片上原建筑的磚墻位置是通透的木構。這又作何解釋?”
曾一智還說,對于此前報道中提到的晉翼會館內的游泳池,目前尚未給出合理解釋。
昨日,記者多次聯系劉老根會館負責外宣的相關負責人,但對方電話一直處于無人接聽狀態。
記者希望進入趙家大院進行采訪,也被其工作人員擋在門外。
如果我們認真看過了文保人士曾一智向東城區文委實名舉報的劉老根會館涉嫌破壞文物原狀的內容,再對比會館的拆除聲明就可以發現其實本山會館仍然沒有承認其存在破壞文物的事實,只是“承認為開業接待在院內搭建臨時罩棚,原計劃保留兩周,因受到質疑,公司決定提前拆除,現已開始動工”,也就是說他只是在院內搭建了一個臨時罩棚,并沒有破壞文物,因此一折了之就可以向公眾、向社會交代了,當然北京東城區文物部門也可以籍此了結舉報事態了;但我們卻看到,整個聲明并沒有涉及到舉報者所列舉的諸項破壞文物的質疑,也沒有承認有直接破壞文物的解釋,更談不上向公眾道歉了,這似乎并不能讓我們滿意。
首先我們看到,舉報者稱,其所使用的小江胡同30號為東城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掛牌保護院落晉翼會館,在劉老根會館建設中,文物本體遭到破壞,建設方在會館建設中添加了院內本無的建筑,破壞了文物的原有風貌。而2004年,小江胡同30號晉翼會館就列入了原崇文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單位,并對社會公布。這意味著它成為“不可移動文物”。既然是“不可移動文物”,那么舉報者列舉了至少兩項具體的破壞文物的質疑:一是多幅照片進行對比發現,在晉翼會館第一進院內,原本是過道和兩個小院落的位置,被改成“3座樓”了,樓頂是3個尖頂罩棚。舉報者懷疑劉老根會館建設時,擅自改變文物原狀。而根據文物法規定,不可移動文物不得改變文物原狀,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拆除不可移動文物。有知情人表示,這3個特別且明顯高于原有平房的建筑,是晉翼會館第一進院落內的一處新建建筑,為了建此建筑,今年施工人員曾在院內深挖地基,進行建設。記者從兩個院落之間的小夾道可以看到,晉翼會館第一進北房的后墻增高成了山墻,高出原有建筑一層樓。與原有圖片對照可以看出和建筑原貌有很大的差別。
二是趙家大院內確實建有一座游泳池,工作人員介紹“游泳池面積大概有六七十平方米。”,而據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自樹稱,應首先依據文物的本身屬性確定文物的用途,“將文物內建六七十平米的游泳池,這種行為已經完全改變了文物的原貌和環境,文物內怎么可能存在游泳池?
顯而易見,本山會館今天發出的聲明只涉及到了承認院內搭建臨時罩棚,而對其它明顯破壞文物的行為,包括對高墻的加高等行為,都沒有回應,似乎有避重就輕或輕描淡寫的嫌疑,企圖蒙混過關。而試圖蒙混過關的恐怕還并不止本山會館,更包括之前想方設法掩蓋會館破壞文物事實且不斷的向被舉報者通風報信、透露舉報者身份信息的東城區文物部門,或許在他們看來,這種對破壞文物輕描淡寫的“一拆了之”,就可以讓自己繼續堂而皇之的在被破壞的歷史文物內以文物作道具進行高消費來謀利,而態度曖昧的文物保護部門也可以繼續籍此傍上明星大款并以犧牲文物為代價、以失職瀆職為前提來謀取好處。
在這件事上,其實我認為比本山會館破壞文物性質更惡劣的是北京東城區文物部門自始至終與自身職責一反常態的曖昧態度以及令人匪夷所思的與被舉報者串通一氣的失職行為,我們且不說本山會館早就投資6000萬元在文物內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建設的時候,當地文物部門到底是如何實施監管的?是否有行政不作為的行為?即使本山會館已經發表聲明承認部分破壞文物事實,但仍然不能就此放過文物部門的異常舉動。
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東城區文物部門的態度:首先接到舉報后,東城區文物部門以“會館只是加蓋了罩棚,沒有動文物本體”,“只是進行內部裝飾”回復舉報者,但蹊蹺的是,舉報者隨后接到電話,稱本山傳媒集團的工作人員希望與曾一智見面“溝通溝通”、“有什么事當面談一談”,但被曾一智拒絕。顯然文物部門第一時間向被舉報者通報了舉報者的個人信息;二是舉報人曾一智認為晉翼會館改動涉及公共利益,應該公示,接受公眾的監督。東城區文委答復是:“您說要公示這個事兒實在是沒有道理。”,曾一智表示:“如果一座普通的民房,(如何改動)是你的權利,民眾無權干涉。但涉及文物就是公共利益。文物保護工程所有的過程都應該是透明的,都應該接受公眾的監督。怎么就不應該公示呢?耐人尋味的是,當曾一智意識到,自己作為舉報人的信息已被東城區文委透露給被舉報人本山傳媒集團,遂再次致電東城區文委,并告知其違反了《信訪條例》的相關規定。但此事過去僅2小時,曾一智再次接到電話,稱本山傳媒集團已再次獲知曾一智致電東城文委的情況。當曾一智再次質疑東城區文委時,他們說是文委領導要跟本山傳媒的人一起找曾一智當面解釋,但發現她不在北京。
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因為根據《信訪條例》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及有關情況透露或者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違者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顯而易見,北京東城區文物部門向被舉報者連續通風報信的惡劣行為,已經涉嫌嚴重違法,理應受到查處。而現在本山會館企圖以一紙“一拆了之”的聲明來糊弄舉報者、糊弄公眾,甚至試圖來掩蓋文物部門與他們串通一氣的失職行為,實在想得太簡單,希望作為上級單位的北京市文物部門能夠徹查其中的問題,尤其是東城區文物部門的失職行為,給公眾一個滿意合理的交代。
或許有人認為是因為趙本山是名人、是富豪,所以媒體或舉報人追著不放有炒作的嫌疑,但事實上正是因為是名人,是富豪、是新權貴,就更應該受到社會的監督,就更應該以社會公眾人物的形象帶頭遵守社會規范;揭露他們的嘴臉,就是要讓那些以為自己有幾個錢就可以為所欲為暴發戶們明白,不是什么都可以用錢來交易的,否則他們今天可以收買串通基層文物部門破壞一個有近300年歷史的晉翼會館,明天或許就敢于破壞故宮了。
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