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02 15:15?出處 大河網
任少云爬上灶臺做飯
她用近10萬公里“行程”,撐起一個成員間沒任何血緣關系的家
□記者 溫中豪 通訊員 王泓毓 文圖
看了這篇報道,體會一種愛,溫馨偉大的母愛,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叫任少云,自幼下肢殘障,身高不足1米,用手爬行19年將養女送進大學。一位堅強的母親,下肢萎縮只能用手爬行,用不足1米高的柔弱身軀,不但養活了年邁公公、智障丈夫,還在今年把養女姣姣送進了大學。母愛和感恩是這篇報道全部感受。
8月31日下午,即將去大學報到的姣姣,臨行前哭著給母親洗臉,把瘦弱的娘親攙上了輪椅。誰又能想到,這個含辛茹苦19載的農村母親,生活在一個所有成員之間沒任何血緣關系的家庭里。
昨天,記者趕赴新鄉市獲嘉縣,感受一位母親的至情大愛……
沒有血緣關系的一家人情深愛濃
戴著手套的雙手,努力地支撐著地面,萎縮得已看不出外形的小腿耷拉在地上。昨日下午,在新鄉市獲嘉縣產業集聚區后李村一個農家院中,53歲的農婦任少云掀開堂屋的門簾,爬著向記者走來。
門口的粉紅色月季花開得正好,任少云的臉上滿是喜悅,她19歲的養女姣姣,剛剛告別媽媽,去大學報到。
從收養姣姣至今,她像朝圣路上的僧人,手掌上套著手套,支撐著瘦弱的身軀,低頭一點點往前爬,整整爬了19年,近10萬公里,才實現她心中神圣的理想:一定要供女兒上大學!
她爬著去地里勞作,爬著把僅有5000斤麥子賣掉,爬著向親戚們借錢,硬是湊足了孩子的大學學費。
雖然在見任少云前,記者已經見過她的照片,可當真正面對她,還是讓記者震驚。但在任少云滿是皺紋的臉上,卻閃爍一雙平靜的眼睛。
任少云的娘家在新鄉縣合河鄉的一個農家,2歲那年,她的雙腳開始潰爛,找了好多醫生,一直治不好。等腳爛完了,腿也不長了。任少云脫下童鞋大小的布鞋,露出了兩段光禿禿的小腿,腳已不復存在。
因為身殘,任少云沒上過一天學,不識一個字。
30多歲時,任少云收養個女孩,取名姣姣。兩年后,她嫁到獲嘉。說起這段婚姻,任少云笑了,“嫁過去才知道,他可不是一般的‘老實人’,而是智力有點障礙,但也不是特別傻的那種,像十多歲的孩子”。
任少云的丈夫陳天亮,當年是從山東流浪到后李村的單身漢。“俺老公公見他怪可憐的,就收留了他,把他當親生兒子養。可惜啊,現在姣姣長大了,老公公卻在今年正月里死了。”任少云說。
正聊著,陳天亮穿著臟兮兮的拖鞋從外面回來。他找把凳子,坐在妻子身邊,孩子般認真聽著。
懂得感恩的她常獲鄉親幫助
雖然智障,陳天亮卻會做飯。“只要丈夫在家,就是他做飯,有時候他去外面玩,忘了回家就麻煩了。”任少云說,“我沒法做飯,眼看到了吃飯的時候,姣姣餓得哇哇大哭,我就爬著去鄰居家給姣姣要飯吃,鄰居們都很好,趕緊給我們弄口飯吃。”
任少云覺得老這樣不是個辦法,決定自己學做飯。但任少云還沒有灶臺高,別說做飯了,手連鍋沿都不夠不著。
看記者有點遲疑的眼神,任少云走到灶臺邊說:“你看看,我做飯要比別人費勁得多。”她先爬到緊靠灶臺邊的板凳上,然后慢慢坐下,板凳比灶臺低兩磚,這樣,她就能比較容易地爬到灶臺上了。
任少云家的灶臺比一般的農家灶臺要大半平方米,大出的灶臺上鋪著一個編織墊。她爬上灶臺坐在編織墊上,面前是一口炒鍋。“你看,我就是這樣坐在鍋邊做飯的。”任少云拿著鍋鏟給記者比畫著說。
任少云是個懂得感恩的人。采訪時,她總是不時提起別人的好。“我的鄰居李秀琴老過來給我幫忙,我蒸饃,她幫我拾饅頭,我洗衣服床單時,她幫我搭床單。”任少云說,像拉麥車等她無法干的活兒,都是鄉親們出手幫助。
鄰居李秀琴告訴記者:“少云也可勤快,她那么難,我們幫她是應該的,可她還經常幫我們拔草、干活呢。姣姣這一家人,全靠她了。”
“村里給她辦了低保,逢年過節都要到家里看望,村民對她還是不錯的。”后李村村支書陳在輝說,姣姣上初中的時候,縣婦聯為她們聯系了一家公司,資助姣姣讀完了初中和高中。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3927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