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9-19 15:59?出處 未知
教授潛規則女生,說潛規則還算是文雅的,其實就是禽獸教授糟蹋女生,教授的年齡最起碼都是這些女生父親的年齡,有的禽獸導師年齡有的70歲了還這么缺德潛規則女生。
中央音樂學院七旬博導主動坦白曾潛規則女生 新京報
本報訊 中央音樂學院一位70歲知名博士生導師、教授自曝曾與一名準備考取該校博士研究生的女學生,發生肉體關系,并收受該生10萬元賄賂,以便幫助其順利考博。最終因女學生并未如愿上博,老教授向校方紀檢部門坦白此事。
昨日,中央音樂學院發言人證實此事,稱已對當事教授作出嚴肅處理。
博導攜妻子到校紀檢坦白
該教授姓梁,為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教學研究,在音樂評論界很知名,還曾在《百家講壇》講座。
“他是主動坦白的。”昨日,中央音樂學院何姓發言人稱,今年7月份,該教授攜妻子一起來到學院紀檢部門稱,與一名鄒姓女學生發生超越師生的肉體關系,收受該生10萬元賄賂。
梁教授稱,鄒姓女生是外地學校碩士研究生,今年準備考取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生。為能如愿被錄取,鄒先給梁5萬元作為“學費”。此后又給梁5萬作為疏通關系的“打點費”。
今年5月份,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生錄取成績公布,鄒姓女生并未如愿考上博士。知情人透露,此后鄒找梁鬧,甚至到學校相關部門討說法,“梁覺得很被動,所以主動向校方坦白。”
何姓發言人坦言,梁向校方承認問題態度比較誠懇,這位70歲的高級知識分子可用“聲淚俱下”形容。向校方坦白前,梁已將10萬元退給鄒姓女生。
校方取消該博導三項權利
何姓發言人稱,事情發生后,學院召開了主要負責人會議,決定對其“取消所有招生、教學和學術的權利”。對此,何姓發言人解釋,梁是該校退休人員,由于梁專業突出而被返聘代課和招生,所以不存在開除的問題。這種“取消”是學校范圍內的,永久性的。至于梁個人在社會上的學術等權利,學校也無權干涉。
因為鄒姓女生并不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校方未對其進行處罰。
另據了解,學院對鄒姓女生考博的各項成績進行調查,發現除了梁教授打分“過高”,其他參加考核的4名教授打出的分還是公正、客觀的。該生最終仍未能錄取。
中央音樂學院發言人表示,這是建校以來首次出現的情況。他代表校方發出呼吁,廣大考生千萬不要相信個別教授、中介等對考試做出的承諾。
昨日,國家大劇院人員表示,原定“八月合唱節”中給公眾講座的梁教授,目前已經被取消講座。知情人透露,原因可能與梁出事有關。
學生印象
學生驚呼“不能相信”
“不能相信!不敢想象!”昨日,中央音樂學院的多名學生表示。在這些學生眼中,梁教授是一名德高望重,值得尊敬的老師。
上過梁教授課的學生稱,梁是音樂系最好的老師之一,他的課都是“滿員”狀態。
一名研究生說,梁平時對學生特別好,課余時間學生向他請教問題,他都會耐心解答。學生們要做論文,梁也會幫著查找資料。
昨日,一名中央音樂學院的教師坦言,近年來梁教授知名度越來越高,出了這事一下子名聲掃地,“我們都為他感到遺憾。”
專家說法
教師招生收重金涉嫌受賄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宗玉認為,教師、教授在招生過程中,利用手中職權收受重金賄賂涉嫌受賄罪。
“兩高”發布《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司法解釋,規定醫務人員、教師“涉賄”數額較大的,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
王宗玉認為,梁雖是退休返聘,在招生、判卷過程中手中仍有職權,可以構成涉嫌受賄罪主體。
本組稿件采寫(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耿小勇 張寧
“教授潛規則女生”事件見證微博的凈化能力 (紅網)
前天下午,網名為“巴黎誘惑花園”的發微博稱,其地質系導師葉教授以論文要挾,要求潛規則,隨后另一網友亦自稱受害者上傳“葉教授對其潛規則”的視頻。昨天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兩校均辟謠稱當事人非該校人員。此事件中出現許多“巧合”,一個位于內蒙古的景區頻頻“搶鏡”,諸多網友懷疑此事為網絡水軍炒作。(9月18日《京華時報》)
以該事件的傳播速度之快、吸引到足夠多的網友圍觀來看,不管其是否為網絡水軍的策劃炒作,都已經達到了目的。
如果“教授潛規則女生”事件為真,則可以借助于網絡的發酵,在媒體的介入報道下,成功將此事演變為公眾話題,進而影響到該教授的前途,這在過往的類似事件中可以得到驗證。而如果潛規則為假,炒作景區為真,那么,該事件迅速聚攏的人氣,也使這個偏僻的“月亮小鎮”得到了足夠的曝光,從而名聲大噪。在這起事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這個乏人知曉的景區,而傷害最大的則是社會道德底線被無限制的突破。
在這個事件里,網友的眼睛也不全部是被沖動所蒙蔽。在瘋傳“教授潛規則女生”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自發追究真相,從蛛絲馬跡中發現事件存在著諸多可疑點,將其一一對比、剖析,最后得出該事件為網絡水軍炒作,并將炒作證據亮出來,讓網友們來做評判。從目前公布的證據來看,該事件基本可以認定是一場手段低劣、急功近利的網絡炒作。至于“月亮小鎮”與網絡水軍之間是否有合作,由于并無直接證據,只能做常理推斷,很可能永遠都是一個謎。
用一個庸俗丑陋的社會題材做炒作背景,以將一個美麗的景區曬在公眾面前,不免有些下作。從其炒作的時間點,以及炒作手法來看,均顯示這是一個熟練的團隊炒作模式。其打了個周末“時間差”,網友非常活躍。圍繞一個頗具曖昧性的話題,摻入大學教授、女學生、考研、潛規則、男女那點事視頻等熱門元素,在適當鋪墊后,就迫不及待的進入正題,將網友眼球大量聚集在該事件上,并引發病毒式傳播效應。
該事件只是將現實社會的炒作手法,搬上了微博這個網絡平臺,利用微博作為傳播工具而已。雖然在初期階段,炒作獲得了一定的注意力效果,但在其后網友的集體辟謠下,炒作真相被揭露出來,受到網友的唾棄和譴責。在這起炒作事件里,微博再次因其發布便利、快捷傳播的特點,展示出“自媒體”的威力。同時,其自我凈化、反謠言的能力也發揮得淋漓盡致,顯示出一個正在走向成熟的網絡社區,具有強大的修復完善功能。
我們需要譴責毫無道德底線的惡劣炒作行徑,卻不應將責任歸咎于微博平臺,以避免犯下因噎廢食的錯誤。
教授“潛規則”女生 當事高校查無此人 云南信息報
網民“巴黎誘惑花園”9月16日發微博稱,其地質系導師葉教授以論文要挾,要求“潛規則”。隨后,另一自稱受害者的網民上傳“葉教授對其潛規則”的視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兩校均辟謠稱當事人非該校人員。
網帖爆料:教授“潛規則”
“巴黎誘惑花園”在微博自稱是北京某大學地質系2009屆研究生,中秋前夕,系里組織一次地質考察活動,考察地點為內蒙古柴河風景區月亮小鎮,包括“巴黎誘惑花園”、帶隊導師葉教授、童助教、劉雪梅等共五人,其還上傳了照片。微博稱,葉教授多次要其晚上到他房間里談論文,遭到拒絕后,葉教授威脅稱“后果你要考慮清楚”。
“巴黎誘惑花園”貼出了微博私信記錄。葉教授的網名為“地質勘探者”,沒有實名認證。在聊天記錄中得知,發帖人叫“韓冰”。
之后,一則“地質大學教授潛規則女研究生”的視頻在網上轉發超過10萬。上傳者為“尋夢者的牽掛”,自稱是韓冰的同學劉雪梅。視頻中,一男子很直接地對女子表白,以論文相要挾,要與她發生性關系。
“爆料”被疑景區在宣傳
“韓冰把這個事情給抖出來,怎么把同學的名字和照片清晰地呈現出來卻隱瞞教授的名字和信息。”網民認為這不合邏輯,質疑此事是對月亮小鎮景區的一次宣傳。對于質疑,韓冰未出面答復,劉雪梅在微博稱,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說出教授真名,不理記者是不想把事情鬧大,不是宣傳月亮小鎮。
《京華時報》稱,韓冰、劉雪梅及童助教的微博中有很多關于月亮小鎮的風景照,而他們關注的對象大部分跟旅游有關。
在韓冰發微博當日,多個網站、論壇均出現了《教授潛規則女研究生》的帖子。當日網上還出現了關于介紹月亮小鎮美景的文章,其中一篇的作者為“童助教”,網名“discovery-陌路”,自稱是考察團一行的司機,“我作為‘助理教授’有幸參加了此次考察。”他把高校教師最初級的職稱“助教”理解成了“助理教授”,被網民諷刺“沒文化,根本沒上過大學”。
“早上手機一開機就收到一個咨詢電話,說女朋友去給一個有錢人當二奶了,他想讓我們把這件事發到每個論壇……” “童助教”4月25日的這條微博也被網民指暴露了真實身份,為網絡推手。
而在微博,網民“言皇的懲罰”曾與上述幾人頻繁討論月亮小鎮、教授以及考察的事情,他還發微博稱:“我們的月亮小鎮被評為十大賞月圣地之一。”《京華時報》聯系到此人,他自稱在某網絡推手公司任職,當問及韓冰、月亮小鎮的事情時,他稱微博上的事情忘記了,而自己在外地出差,隨即掛斷電話。從事發到昨晚,記者曾多次給幾名當事人發送私信,但對方均未回復。
兩所地大: 查無此人
對此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都回應稱,他們將微博中的照片發給了相關院系,進行查找和對比,經核實事件中導師以及學生不是他們學校的。
新浪微博辟謠聯盟表示,正在積極核實此事,若發現為虛假將封閉賬號。新浪微博虛假消息辟謠官方賬號“微博辟謠”稱,發帖人顯示地址均為北京,也未留相關電話,目前難辨真假。對于此類信息,他們只能核實清楚后再做相關處理,沒有臨時措施。
負責月亮小鎮招商項目的內蒙古扎蘭屯市招商局局長石磊也否認宣傳一說。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3945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溫州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