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2-13 22:58?出處 溫州視線
文采最好官員落馬:株洲市房產局原產權處處長尹春燕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在獄中寫了3300多字的悔過書。調查人員說:“尹春燕的悔過書是我見過的處級干部中文采最好的。”
看了尹春燕的悔過書不像是悔過書,更像是寫散文詩。文采最好官員落馬不知道從何說起,把悔過書寫得和詩歌一樣就叫文采好嗎?尹春燕的悔過書寫得很感性,這種人文采再好也不適合做官,為官者最忌感性,需要的是理性。尹春燕身為法律碩士卻知法犯法,證明尹春燕恰恰是沒有了理性。
詩人大多是性情中人,性情中人是比較感性的,比較純真的,而為官者需要理性,需要深諳厚黑之道。但也有一些具備理性和感性大智者,如曹操、王安石、毛澤東、郭沫若這些非一般的人物。他們不僅感性,而且需要理性的時候,理性能戰勝感性,他們的理性和感性都已經升華到一定的境界,非凡人所能及。
尹春燕只不過會寫幾句憂傷華麗的句子,詞藻華麗傷感的句子,這種東西網友的博文一搜一大把,很浮很輕的東西,和大文豪是沒法比,說她是文采最好官員落馬實在有點過了。
尹春燕被稱為“文采最好官員落馬”,還有就是因為其它落馬的官員,在獄中已經沒有心思寫“文章”了,落到這種地步,已經萬念俱灰,哪有心思想把文章句子寫得怎么華麗。而尹春燕還想東山再起,從她的悔過書總可以感覺到她沒有真正的“悔過”,尹春燕自述稱,“我今年(注:2011年)42歲,沒有家庭負擔(一直沒有要小孩)和其他拖累,還是做事的時候,我在這一階段之初就出了事犯了法,于我不一定是壞事。”不管任何階段犯法都是壞事,她居然說不是壞事,可見,她根本就沒有認識到錯誤,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犯罪,沒有認識到已經背叛了黨和人民,只是在說自己的為官之路。
原株洲市房產局產權處處長尹春燕不僅僅是落馬,而且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文采最好官員她也算不上,真正稱得上大文豪的官員過去和現在都很多,“文采最好官員”這個稱號尹春燕還遠遠不夠資格。
以下摘錄媒體關于“文采最好官員落馬”的報道和評論
“悔過書”,作為貪腐官員向黨組織和辦案機關交代內心獨白與自我反思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文體”,近年來通過媒體的報道,逐漸從紀委、檢察院等辦案部門的神秘卷宗中走出來,成為普通公眾了解落馬官員的一種公開化的“私人檔案”。
初見“悔過書”時,讀者非常之多,貪官痛哭流涕的真情或洋洋灑灑的文采都會博得大眾的同情或喝彩。但是看多了,就逐漸厭煩了、麻木了。因為這些“悔過書”的內容基本大同小異,無非都是先談自己童年,然后讀書學習,在黨的培養下當了干部,干出了一番成績,繼而不斷升官,權力越來越大。后來由于放松了學習和思想改造,被親情、朋友拉下水,從吃喝開始,從一瓶酒、一條煙起步,一步一步地走上了貪污受賄、違法犯罪的道路。于是感到對不起黨和人民,也對不起家庭、妻子和孩子等等。
這樣的“悔過書”是一種新的“八股文”,了無新意,沒有看點,只是貪官在自欺欺人、自取其辱罷了。然而同樣是寫“悔過書”,一個叫尹春燕的女貪官卻開辟了新的文風,她的“悔過書”被辦案人員嘆為“文采最好”,卻讓人耳目一新。
“……人年輕時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了一定層次,要學會用減法生活。我現在不僅是心累,而且心里被贖罪、愧疚充滿……”;“有兩種東西,我們越是時常反復的思索,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遠新鮮和不斷增長的贊嘆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律。”據了解,在通篇的“悔過書”中,像這樣的經典語句還有不少,真是文采飛揚,好一個才女了得。
只可惜有才不一定有德,有文采不一定有益處。如果一個人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越是有才越是對社會危害大。再好的“文采”,此刻已成“徒勞,也無法彌補他們所犯下的罪過。說白了,“文采最好”的“悔過書”只不過是貪官曾經為非作歹的“最好見證”。(據湖南在線)
有網友稱,倘若這位最有文采的女處長能夠在牢獄中痛定思痛,真正給予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法律應有的敬畏,倒也不枉了滿篇斐然詞,一把悔過淚。可是,正直與文采有時并不在一個人身上形成交集,離開了道德自律與權力監督,誘惑如海妖的歌聲一般難以抵抗。
事件本身已經是清晰無比了,關鍵在于國家三令五申,為何受賄等案件依然頻發?一個高學歷的官員,為何能自甘墮落,自毀前程?法律的嚴肅、敬畏又何在?尹春燕在悔過書中說,是“一種人家不也是這樣的想法”泯滅了心中對法律應有的敬畏。“開始我們一班人確實是想事、做事、做成了事。”但正是因為取得成績“而沾沾自喜”,“喪失了一個黨員領導干部的最基本要求:明白做人,清白為官”。
有評論稱,以“悔過書”為最后的陣地來發揮“才情之高、性情之善”的官員,絕不止尹春燕一人。在落馬官員們的“悔過書”中,我們總是不難找到“閃光點”,例如許邁永的“悔過書”曾被人稱為“情真意切”,文強的“悔過書”則被感嘆為“其言也善”。這些令輿論沸揚的“悔過書”雖說不可避免的派生出娛樂性效果,但我們也或可說,各具特色的“悔過書”,正因頻率日高的腐敗事件和影響日廣的腐敗行為而內生成一種官場“文化”。也正因為這一點,不論是“情真意切”的“悔過書”還是“文采最好”的“悔過書”,所體現的都是個體背后的整體,事實背后的現象。
悔過書只是個人心理的一種反映,或真或假,作為一名干部,更多的是要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道德素養,而對于政府部門,需要做的是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完善制度建設,以免更多人誤入歧途。(據人民網)
廣州日報:“文采最好”官員落馬,“制度理性”更重要(張瑞東)
株洲市房產局局長劉希山對尹的評價是:“敗給了自己的大膽”。誠然,“膽子”太大,手中權力就容易濫用,這是既驗之理。值得深思的是,尹為什么“膽子大”?大到知法犯法的地步?盡管她“有文采”,但哪怕榮膺“最有文采處級干部”,于她約束手中的權力也無絲毫裨益,換回的只是狴犴之災。這樣的文采,不要也罷。其實,執掌公權的政府官員,最需要的恰非“文采”而是“理性”——將公共權力用于公共利益的理性。
神話史詩《奧德賽》中,海妖的歌聲攝人魂魄。英雄奧德賽深知,即使有最堅定的意志也難以抵御海妖的歌聲。他命令水手們用蜂蠟堵住耳朵,并讓人把自己牢牢地綁在桅桿上。之后,航船順利駛出海妖的領地,進入安全航道。
魅惑歌聲難以拒絕,求生之道關鍵在于有沒有一罐“蜂蠟”。對于手握大權的官員來說,各色利益如美妙無比的海妖歌聲,總是誘惑著蠢蠢欲動的心魔。個人的道德操守,是一種基本的理性。然而,人人皆知走向誘惑的結局,卻常常舍不得掩住自己的耳朵。所以“制度理性”更加重要。權力的迷津渡口,誰送去掩耳的蜂蠟?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41837.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