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6-08 23:18?出處 大河網
啥稅也不交很慚愧,6月4日至7日,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深入平頂山市、洛陽市貧困山區調研。,河南農民段中智稱啥稅也不交很慚愧。
啥稅也不交很慚愧,盧展工贊嘆境界高
洛寧縣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革命老區縣。
洛書苑新型農村社區將扶貧搬遷與文化生態旅游相結合,建成后將安置長水等四個山區行政村,共1560戶、5922人,其中貧困群眾483戶1508人。了解了社區規劃設計建設情況后,盧展工來到了林木成蔭的長水村。
“我常想,過去俺農民種糧交稅還能為國家做點貢獻,現在啥稅也不交了,國家還給這補貼那補貼,俺現在一點貢獻也沒有,現在黨委政府又在為俺農民謀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說實話,俺心里很慚愧。”村民段中智由衷感嘆。
盧展工贊嘆說,“這就是我們的農民群眾,境界高啊。長期以來,農業、農村和農民為我們國家作出了很大貢獻,沒有三農的貢獻,我們也發展不到今天這個程度,現在經濟發展了,有了這個條件,黨委政府就要想方設法更好解決三農問題,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協調發展,讓農村老百姓也過上更好的生活。
“看到你們真心愿意搬到社區生活我很高興。黨委政府十分關心山區群眾的民生問題。民生問題不僅僅是給點補貼給點錢的問題,提高山區群眾的生活質量、生活保障、生活環境、生活條件,這都是民生很重要的部分。我們就是要通過新型社區建設徹底改變農村尤其是貧困山區的面貌,能夠讓大家有一個好的前景,就地使農村實現城鎮化。”
盧展工說,現在我們已經邁開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事關長遠的就業、增收問題,我們要共同研究,共同努力。要從生產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增加農民生產性收入,要從改革的角度出發,把扶貧搬遷、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過程變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過程,逐步讓農民成為一種職業,讓社區住房真正成為農民群眾的財產。
要通過新型城鎮化帶動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使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走好這條路子是為了切實發展好維護好老百姓的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多聽聽老百姓的意見,真正為老百姓考慮。
在聽取了洛陽市、平頂山市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的發言后,盧展工就做好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作了重要講話。
“四個重在”
在扶貧中得到體現
盧展工說,這次到平頂山、洛陽來調研,主要是了解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情況。通過調研,我們感受到了貧困地區發生的可喜變化,感受到了廣大黨員干部的飽滿干勁,大家都在思考問題、研究工作,反映了干部群眾的精神、境界、素質都在不斷提升,感受很多。
第一,有喜有憂。
喜的是各級黨委、政府都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市縣鄉村都把扶貧開發工作擺上重要位置,扎扎實實推進。
喜的是“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在扶貧開發工作中得到了貫穿和體現。
喜的是扶貧開發工作和全省其他工作一樣呈現出比較好的趨勢、比較好的態勢、比較好的氣勢。
喜的是貧困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正在改善、脫貧奔小康的信心正在增強。
喜的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負責精神、奮斗精神、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精神。
老百姓對改善生活
有著強烈的期待
在看到喜的同時,我們要更多地看到憂的方面。
憂的是我省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相當一部分地區處在新的貧困線以下。從人口數量上講,貧困人口約占全省的1/10;從縣域上講,僅國家級貧困縣就接近全省的1/3;從行政村上講,貧困村占全省的1/5強。
憂的是貧困人口與全國全省一起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任務非常繁重。在貧困地區老百姓溫飽問題解決后,加快奔小康步伐講到底是如何增收的問題,解決好增收問題很不容易。
憂的是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生產條件急需改善,公共服務需要擴大覆蓋、提升水平。我們不僅要看到貧困地區青山綠水、環境很好,更要看到貧困地區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創業難等,長期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有著強烈的期待。
憂的是總體上看扶貧開發工作還存在著認識不夠到位、工作不夠到位、思路不夠到位、舉措不夠到位、方法不夠到位的問題。
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帶動全局三化協調的路子就很有希望
第二,很受觸動。
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帶領下推進扶貧開發探索實踐取得的成效,看到了老百姓的辛勤、期待和期盼,很受教育、很受感動、很受鼓舞、很受啟發、很受鞭策,有幾點感觸非常深刻。
一要正確認識我省基本省情。
二要牢牢把握社會主要矛盾。
三要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主題。
四要始終貫穿轉變這條主線。
五要突出根本宗旨、根本標準。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持以人為本。根本標準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三個有利于”,就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是非得失,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是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在扶貧開發工作中,要始終牢記根本宗旨、根本標準。
六是真正認識我們正在走的“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必要性、必然性、必需性。
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推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是省第九次黨代會正式提出來的。
在探索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進行提升、概括,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最后形成了這條路子。
在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感到,農村的發展要有突破,需要一個體現質的變化的舉措。要在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的前提下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就必須與節約集約用地結合起來,與民生事業發展結合起來。我們提出,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以新型農業現代化為基礎,促進三化協調發展,切入點就是堅持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通過近一個階段的調研,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探索走好這條路子的必要性、必然性、必需性。
調研中我們發現,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成為扶貧脫困奔小康的一種重要形式、一條重要途徑、一個重要舉措、一個重要載體,成為廣大群眾的期盼和信任。這充分證明這條路子能夠把產業的發展、農村的現代化、農民增收渠道的拓寬、土地的流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帶動起來,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對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探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各級有關部門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更好地解放思想,統籌協調,有效謀劃,超前部署,提前布局。通過抓住這一點來帶動全局,我們探索走出這條路子就很有希望。
“六重扶貧”,今年又加了倆“重”
第三,關鍵在做。
在去年召開的省委扶貧工作會議上,我們提出了“六重扶貧”:站位全局重扶貧、融入全局重扶貧、扭住發展重扶貧、著力保障重扶貧、統籌協調重扶貧、凝聚合力重扶貧。
結合這次調研,這里我再提出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要清醒憂患重扶貧。始終保持清醒憂患,清醒地認識河南的基本省情,清醒地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持續性,清醒地認識扶貧開發任務越到后來越艱巨,清醒地認識扶貧開發與發展緊密聯系、有發展才有就業、有發展才有民生,靜下心來,沉下力來,不急不躁,不驕不餒,把扶貧開發工作持續做好。
二要轉變創新重扶貧。各地在推進扶貧開發的過程中,突出轉變、突出創新,探索走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扶貧開發路子,與探索走一條“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銜接起來,找到了扶貧開發的載體、渠道、方式、切入點。通過轉變創新,促進了城鄉互動、產區互動、產業互動,扶貧與發展、建設的政策互動,自然優勢和外在優勢、政策優勢、科技優勢、政治優勢的互動。通過轉變創新,把扶貧開發與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結合起來,在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廣泛共鳴、產生了極大感召力。我們要堅持轉變創新,切實加強學習、了解形勢,了解基層干部群眾的愿望,使我們的工作符合形勢要求、符合群眾愿望。轉變創新檢驗并提升著我們的領導能力,包括我們思想的能力、組織的能力、運作的能力和表率示范的能力。在推動工作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都展現出了學明白、想明白、說明白、做明白的素質和能力。轉變創新,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就是要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更多地了解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了解老百姓想什么、期盼什么,了解當前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就是要在把握大原則的前提下允許試,在實踐中探索科學扶貧、科學發展的路子和機制,就是要持續轉變領導方式,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激勵起方方面面的活力、動力和合力。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把握好八個方面
盧展工還特別指出,一些地方把扶貧開發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結合起來,取得了很好成效。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策引領。政策就是導向,把政策弄明白、制訂好了,老百姓就看得懂,就會按照政策的引導去做。
二是規劃先行。要先做好規劃,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子,不在沒有公共服務的地方建房子。
三是突出主體。堅持村民、居民的主體地位,發揮村民、居民的主體作用,把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四是保障權益。一定要保障群眾的權益,群眾應該得到的利益讓群眾真正得到。
五是規范有序。堅持相關的重大原則,保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展順利,避免出現大的波折。
六是拓展創新。省第九次黨代會已作出部署,當前要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允許各地拓展創新,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七是互動聯動。上下級之間要加強互動,使人才、資金等各種要素流動起來,充分調動上上下下的積極性,形成方方面面的合力。
八是一體運作。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使廣大農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4367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