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23 08:43?出處 新華社
“網絡傳聞”廣州“房嬸”李蕓卿購房資金來源“未發現任何違法違紀、以權謀私問題”。在“網絡傳聞”常被證實的今天,出現“網絡傳聞”被證偽不是壞事。
每一個網絡輿論熱點的形成,大都經過信息發布、網民“圍觀”、調查處置等階段。上個月,網絡曝出廣州城建系統退休干部李蕓卿有24套房產。在公眾明顯感覺房價高、收入差距較大及中央三令五申反腐倡廉的今天,這個“網絡傳聞”迅速成為輿論熱點,有其必然性。經過一番“澄清是非”,或許我們更能認識到,網絡正在匯聚社會發展進步的正能量。
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有權以不同方式參與反腐敗斗爭,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近來“網絡反腐”備受關注,在于反映的大都是真問題、真關切,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線索,方便了權威部門對違法失職行為及時介入、調查處理。但是,因為信息不對稱,“網絡反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
網絡和現實世界一樣,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網絡傳聞”被證偽再次顯示,越是公開透明越有利于反腐倡廉。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厘清公職人員在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內的個人利益、合法收入。近年來,一些地方開展領導干部家庭財產申報,并進行在一定范圍公示的制度探索。領導干部家庭財產公示,其意義不僅在于預防和懲治腐敗,更在于保護清正廉潔的公職人員。
網絡是社情民意的窗口,更是匯聚民意民智的載體。出現“網絡傳聞”被證偽的現象,更能讓我們清醒認識網絡的長處和不足。
廣州市房地產檔案館已對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升級,“房叔”“房嬸”這樣的網絡傳聞以后不會有了。網絡傳聞少了,并不等于官都清廉了,溫州話說得好,海水不干,腐敗不斷。腐敗就是社會的癌細胞,網絡傳聞僅僅是發現極少比例的病例。新華網“更加堅定我們打勝反腐敗這場硬仗的信心”這樣的話,誰都知道是口號而已。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46972.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溫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