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15 15:42?出處 中國青年報
東北拉響人口警報
東北拉響人口警報:勞動力比例統計表
東北拉響人口警報:勞動力人口輸出大,出生率低。
前幾天媒體剛剛報道,國家正在制定“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相關規定,今天又有媒體報道東北拉響人口警報,大概內容是說東北老齡化嚴重,已經影響到經濟復蘇,主要原因是東北的人口輸出大,出生率低。
根據齊齊哈爾市統計局數據,按戶籍人口統計,2014年齊齊哈爾市共遷入48075人,遷出85854人,凈遷出37779人。對比2013年統計數據,齊齊哈爾市戶籍人口凈流出數量為25381人,流出速度呈加快趨勢。
不僅是齊齊哈爾,整個東北地區都是大量人口流出。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余萬,減去流入的人口,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180萬。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入36萬。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東北人口在加速減少,并已嚴重影響到其經濟復蘇,東北人口危機的警報已經拉響!
東北地區生育率偏低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黑龍江、吉林、遼寧的生育率分別為1.03%、1.03%和1.0%,遠低于全國水平的1.5%,僅比北京、上海等極少的城市略高,甚至比日本和韓國都要低。按照國際標準,低于1.3%被稱為“超超低出生率”。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生育政策經歷了一個從鼓勵生育、節制生育、限制生育、計劃生育的過程。由于東三省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城鎮化水平較高,工礦大型企業多,計劃生育執行較好。趙艷華的小孩已經長大,很喜歡孩子的她從來沒想過生二胎:“因為知道國家政策不允許。”
黑龍江省社科院的羅丹丹在《黑龍江省人口發展問題分析及對策》中,梳理了一系列數據:“2000年以來黑龍江省人口出生率一直在1%以下,全民進入低生育水平階段,2012年為0.73%,2013年為0.69%,201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08%,與國內各省市自治區相比,長期以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僅高于吉林省和遼寧省。”
東北的少子化也在羅丹丹的研究范圍之內:“2012年黑龍江省0~14歲的少兒人口為452萬人,與19年前的1993年相比減少了429.6萬人,少兒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24.2%下降到11.8%。少兒人口大幅減少降低了人口撫養比,少年兒童撫養比從1985年的48.5%下降到2013年的14.9%,但也帶來了勞動年齡人口的不斷減少,幾年前黑龍江省就出現了民工荒和用工荒。”
出生率低導致老齡化程度加劇
2012年年末,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569.8萬人,占總人口的14.8%;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40.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8.8%。從1995年到2012年的17年間,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和65歲及以上兩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口比例均增長了兩倍,60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從1995年的7.4%提高到2012年的14.8%,而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則從4.4%提高到8.8%。
2013年,黑龍江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58.9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9.4%。據預測,2020年黑龍江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達765萬,老齡化水平將達19%;2045年黑龍江省老齡化水平將達33%以上。
東北財經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宏偉認為:“老齡化問題在東北地區比其他地區更甚。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離去,使東北地區的人口結構出現了更嚴重的老齡化現象。截至2013年,遼寧老年人口已達到789萬人,占遼寧總人口的18.5%,而全國老年人口占比為14.9%。”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許宏偉博士提到,他曾做過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教育的影響,按照現在在讀的學生人數進行推算,現在的有些大學以后將面臨招不到學生的情況。
羅丹丹認為,黑龍江省未富先老現象嚴重。2012年黑龍江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760元,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倒數第3,僅高于青海和甘肅;2013年黑龍江省GDP總量位居全國第17位,而GDP增速全國倒數第3;2014年一季度黑龍江省經濟增速全國墊底。相比之下,廣東等南方省份經濟發展水平高,而其人口老齡化程度卻遠低于黑龍江省。2014年,廣東省GDP總量全國第一,但其2012年年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僅為7.06%,剛剛進入老齡社會,相當于黑龍江省10年前的水平。
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GDP增速最低的五個省份中,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均在其中,東北三省經濟增速均低于中部、西部和東部。
“整體復蘇的跡象不明顯,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較大。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97.6億元,同比增長5.8%。主要經濟指標低于預期,農業生產不利因素較多,部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堪憂。”這是齊齊哈爾市發改委一份文件中的數據,還有一些企業的具體數據,“一季度,齊重數控實現工業總產值0.4億元,同比下降57%;齊二機床0.5億元,下降17.5%;北滿特鋼6.8億元,下降29.8%……”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馮蕾分析,遼、吉、黑三省的支柱產業高度相似,均以裝備制造、石化、農產品等初級品為絕對主導。由于國內投資增速下降的大趨勢,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大背景,這種產業結構極易遭受區域外需求變化、國際價格變化的沖擊。因此,高度依賴重工業、初級產品的東北三省遭遇經濟下滑,不足為奇。
經濟的不景氣反過來加速了人口外流。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可以看到,2010年遼寧省人口流出地主要是北京、天津、河北;吉林省人口則主要是向遼寧、北京、黑龍江流動;黑龍江省人口則主要向遼寧、北京、山東、河北、天津流動。
《黑龍江社會發展報告(2015)》一書中對于黑龍江省人口外遷也有具體的數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黑龍江省外省流入人口為50.6萬人,流出人口255.4萬人,凈流出人口達204.8萬人,比2000年增加了2.6倍。
羅丹丹認為:“這說明黑龍江省人口遷移流動仍延續著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凈遷出趨勢。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北京和天津取代內蒙古和吉林,成為黑龍江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黑龍江省跨省流出人口逐漸放棄依據地緣優勢而形成的傳統流向地,越來越多地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經濟需求成為人們外出流動的主要動力。”
東北師大韓俊江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提到:“‘孔雀東南飛’,人都往南走了。大學也是這樣,像吉大、東北師大這在全國都是有點名氣的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不是養人的地方。人才成長起來都到南邊各院校去了。”
付誠在研究中發現,吉林省外出農民工大概有200萬~300萬人,“最初都是在周邊流動,不敢走太遠,越來越熟悉以后,流動區域逐漸變大”。
從清末開始,東北吸引了眾多的開荒者。“闖關東”是當年山東一帶向關外移民,尋求生路的縮影。但現在,東北人開始反向流動,青島、煙臺、威海等山東沿海地區流入大量東北人工作。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教授王曉峰發現,東北邊境地區農村人口流出已經跨境。他2011年在黑龍江省3個邊鎮縣市發現,跨境流出到鄰近的俄羅斯、韓國等務工或學習的人口,占到流出人口的20%。
東北拉響人口警報生育率低,人口老齡化加劇,實際上這是計劃生育的必然結果。
有分析認為,全國的生育率下降趨勢大致比東北晚10年,也就是說中國其他地區將步東北后塵。人口危機自然也會從東北先開始,什么時候放開二胎,急不來,國家不是正在制定二孩政策全面放開相關規定了嗎?媒體也別急。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5958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李新玲 張瑩 呂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