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24 21:51?出處 綜合新浪
2015年11月7日凌晨3點,長春汽開區大洲廣場環路一場普通的交通事故,幫助警方破獲特大碰瓷團伙。團伙有六七輛碰瓷用車,有一輛車修了100多次。
2014年年末以來,碰瓷團伙用于碰瓷的六七輛車,事故最多的一輛修理了100多次,最少的也有60多次。
目前,團伙成員已經交代案件近百起,涉案金額近百萬元;警方已經核實定案近40起,整理的案件卷宗厚度近半米。
目前,警方已查明該團伙涉案人員21人,其中刑事拘留11人,取保候審6人,還有4人被上網追逃。
這個特大碰瓷團伙被端掉,從一場普通車禍開始:一輛重載掛車在駛離廣場時,與一輛同向轉彎的捷達 轎車相撞,轎車左前部損壞嚴重。不過,貨車司機卻越想越蹊蹺:彎道行駛時,他幾乎沒有察覺到捷達車的存在,駛出廣場幾百米后,“被撞的”捷達車才追上來。
現場勘查的汽開區交警大隊民警也發現了更多的疑點———捷達車側面刮痕系從前向后愈發嚴重,很可能是因轎車從貨車后面追趕所致;調查發現,該捷達車今年以來數次肇事,且多為城市外圍環路與載重貨車相撞……
案件很快被移交到長春市公安局汽開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從交警到刑警,環境的“升格”讓捷達車駕駛員吳某濤及同車人員趙某遠、徐某超開始發慌。“你們開車要去哪?”“車是怎么撞的?”面對警察的詢問和調查,幾個人說法不一,相互矛盾,漏洞百出。
一個作案地點橫跨東北三省多地的碰瓷團伙,隨著一名嫌疑人的供述揭開了面紗。
破獲特大碰瓷團伙
破獲特大碰瓷團伙
此案涉及人員眾多,地點復雜,長春汽開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重案一中隊副中隊長孫長利繪制了一張該團伙的組織結構圖,長一米,寬50厘米
偵破
“徒弟”供出“師傅”
“我們是開車碰瓷的。”
捷達車司機吳某濤終于說出了事故的原因。
“我碰得不熟練,剛開始干,再說車也破,賠不了多少錢。”吳某濤交代,他們3人合伙,已經碰瓷了12起。
“我們都是從‘師傅’那學來的。他們兩個人是我們入行的老師,他們碰的比我們熟練。”
他們口中的“師傅”,是高某原和高某宇兩兄弟。
“師傅”供出“祖師爺”
警方察覺到,這個案件不簡單。
考慮到這起案件牽出的圈子很大,長春市公安局汽開區公安分局局長劉宏偉責成刑警大隊成立專案組,專案經營,一追到底。
當日一早,專案組民警在獲得大量證據后決定收網。
團伙中的“師傅”級人物高某原、高某宇兄弟,以及二人的堂兄弟高某飛、高某雷,大舅哥張某忠和另一成員孫某軍隨后落網。
然而這條線索還沒完———“師傅”供述,上頭還有“祖師爺”級別的人物馬某水(在逃)。
這個團伙的種種細節,開始浮出水面……
“祖師爺”馬某水(在逃)
有“車稀碎、人沒事”的本事
今年40多歲的馬某水,被其他團伙成員稱為碰瓷行業的“大師級人物”。
據介紹,馬某水以前是出租車司機,車技了得,有“車稀碎、人沒事”的本事。“有時候撞得氣囊都彈出來了,零件掉一地,人家啥事沒有。”一名團伙成員說,車撞得越慘烈,越能顯得是對方的全部責任,因此,多次碰瓷都由他親自駕車完成關鍵一碰。
不過,馬某水很少和其他成員混在一起。如果參與行動,他只拿騙來的保險金的10%,不參與事后的“慶功會”。“人家技術好,人也比較傲,不和我們在一起打‘連連’。”團伙成員供述。
專案組民警分析,從作案方式來看,他有可能長期從事碰瓷作案,到案后,可能會掀開更大的圈子。
“師傅”高某原、高某宇
拉攏親屬建立團伙,碰瓷“產業化”
本案中涉案司機口中的“師傅”高某原,是馬某水親手教出來的。當年馬某水開車碰瓷,高某原坐在副駕駛上學習。“有違章的大貨車就撞上去,之后點一腳踩車就可以了。”和馬某水一樣,高某原以前也是出租車司機,對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分爛熟于胸。
在“出徒”后,高某原和弟弟高某宇覺得“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堂兄弟高某飛、高某雷和大舅哥張某忠也拉到團伙中。這種基于親屬關系的聯盟,讓團伙更加穩定。
高家兄弟之所以被奉為“師傅”,要緣于其“見多識廣”。當初,他們用出租車練手;如今,他們已經建立起購買二手福特 、奔騰、本田、比亞迪 等轎車,分期分批碰瓷的“產業化”團伙了。
“徒弟”吳某濤等
跟著“師傅”學習碰瓷經驗
攤子越來越大,他們又拉來了吳某濤等“徒弟”,親手傳授技巧:“并線時撞上去,對方肯定是全責。”因此,團伙成員在撞車后,往往會主動打電話報警。
起初,團伙碰的是轎車,但有的轎車沒有全險,而且對方往往對賠償金額斤斤計較,“錢不多,還慢。”
于是,他們將目標改為途經長春等地的大貨車,作案地點也集中在環城路和公路上。
“大貨車在并線、轉彎和廣場繞行的時候一般都有違章,撞上了,他們就是全責。”高某原交代,大貨車一般都有全險,而且司機急于運輸,報了保險后,就不愿意多事了。所以,碰大貨車,“來錢快,不磨嘰。”
如何尋找目標?
“走一路、碰一路”,實在找不到目標,團伙成員就互相碰
該團伙的作案地點還包括哈爾濱、沈陽等地區,范圍橫跨東北三省。用他們的話講,就是“走一路、碰一路”。
在沈陽的一系列碰瓷中,團伙出動3輛車,有的成員為了趕到預定地點,乘坐動車前往。在沈陽的一起案件中,他們獲利約兩萬元。
碰到車損嚴重暫時不能作案時,高某原等人曾到綠園區一家租車行,租了兩輛奔騰轎車去碰瓷,碰瓷得手賺到錢后再賠償租車行。
有時實在找不到目標,團伙成員之間就互相碰,騙保險。
團伙如何分工?
通常有兩臺車出動,其中一輛車上有人負責裝成圍觀者
團伙成員最大的50多歲,最小的20多歲,分工也非常明確:作案時往往有兩臺車出動,一臺負責碰瓷,一臺緊隨其后,防止出現意外。
撞車后,后車上的人會下來幾個,充當圍觀者,向對方施壓:“你咋開的車啊,咋把人家車撞成這樣啊!”“這車修起來沒有2萬元可下不來啊!”
為了不過多暴露某個成員,負責撞車的人在撞車后,會和副駕駛的人交換位置,減少交通故事處理時的曝光率,避免警方的懷疑。
在保險報完修車的費用后,負責撞車碰瓷的駕駛員通常可以分得20%的利潤 ,車主分40% ,其他人30%,剩下的用來吃喝,“開慶功會”。
如何獲得利益?
幫忙的汽修廠老板發現碰瓷來錢快,也干起這一行
他們的碰瓷活動,賺錢主要靠虛報保險金額。為此,高某原等人找到了幾個幫手:在長春市綠園區開汽車修配廠的黃某龍,和修理工徐某龍。
徐某龍的作用是給保險公司“定損員”提供修車費用的建議,“比如不該換的件提出要換,把副廠件說成是原廠件。”而團伙成員要根據數額給其100元~500元的好處費,定損數額太低的話,就給他買衣服、買鞋。
黃某龍(在逃)的作用更加重要,他可以開出正規的修車發票,提供給保險公司。
據警方統計,該團伙作案后,80%的維修都在黃某龍的汽配廠內進行,電腦記錄了每次修車的情況。
匪夷所思的是,發現碰瓷來錢快之后,黃某龍找到朋友徐某軍、開水泥運輸車的莫某峰,也加入了碰瓷隊伍。這一行為讓辦案民警唏噓不已:“他的廠很大,收益也很可觀,但他竟然干起了這個。”
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偵破中。汽開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武曉峰說,在對案件進行核實時,一些貨車司機覺得理賠全部走保險,自己沒什么損失,不愿配合工作,給案件偵破帶來了阻力。他提醒廣大司機,遇到此類事件要敢于“較真”,不要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63676.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