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1-04 09:18?出處 河南商報
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出臺彩禮指導標準:2016年12月27日,濮陽臺前縣下文件,對紅白事標準進行了明確要求,要求彩禮不得高于6萬元,不執行要被懲戒。規定從2017年元旦起實施。
彩禮指導標準要求村民彩禮不高于6萬元
2016年12月27日,臺前縣下發《臺前縣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 建設“德美臺前”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以及《臺前縣農村紅白事標準參照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簡稱《指導意見》)等文件,對紅白事的彩禮、酒席等標準提出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倡喜事新辦,提倡簡化婚前程序,簡約訂婚、結婚形式。要求進行彩禮控制,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提倡“不要房、不要車,自己家業自己創”的自強創業觀,摒棄因婚借貸、婚后還賬尤其是讓老人背賬還賬陋習。彩禮總數控制在6萬元以內。
出臺彩禮指導標準還包括酒席數量以及婚車數量標準,規定喜宴酒席控制在10桌以內,車輛總數控制在6輛以內。文件強調,《指導意見》的規定為當前最高標準,各地標準高于此標準的,按照此標準執行。
對于村民在具體操辦過程中拒不遵守已列入本村村規民約規定的紅白事相關標準,村“兩委”干部和紅白理事會成員要第一時間介入制止,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負面曝光和集體不參與其紅白事等方式進行懲戒。
子女結婚花掉父母半輩子積蓄
來自濮陽農村的準新郎王敬,籌辦婚禮短短一段時間,就幾乎花掉了父母半輩子的積蓄。“女方家里要求有價值15萬以上的全款車。”王敬說,老父親在4S店摸出16萬元現金買車的場景,他一輩子也忘不掉。
濟源市一位鄉村教師說,自己去年結婚時,十來萬元的彩禮加上在市區買房裝修,父母花了將近30萬元。“花了父母一輩子的辛苦錢,最后還借了不少。”這位老師說,他是長子,自己還有一個弟弟沒結婚,“因為發愁,我爸媽不知道哭過多少次。”
女方在彩禮錢方面攀比,而男方往往在婚禮儀式和婚宴上進行比較。
一位信陽男孩小吳說,自己的叔父和親戚們在孩子結婚的排場上暗暗較勁,“為了面子,今年叔父兒子結婚時花了40多萬。可其實他沒有那么多錢,現在正還債。”
對于近年來節節攀升的彩禮錢,臺前縣文明辦一位負責人認為,攀比心理造成了這種負擔,“這種比較的心態,很多人都有。有些人說不是稀罕彩禮錢,而是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不這樣做會遭到恥笑的。”
臺前縣出臺彩禮指導標準引發網友討論
2017年1月3日,臺前縣文明辦副主任李宏偉向河南商報記者透露了文件出臺的初衷。
李宏偉說,現在的農村婚嫁,農民彩禮等負擔很重,“在臺前縣,有的婚禮花得多的有三四十萬元,有的家庭條件不怎么好的,孩子結一次婚,傾家蕩產,還需要借貸。”
“一些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想著給孩子辦好點,彩禮給得高家里有面子。但這樣的行為,把攀比之風帶了起來,很多家庭因無力承擔而返貧,條件差的甚至還要借錢娶媳婦,村民對此早就有些看法。”
李宏偉說,中央電視電話會議過后,縣領導對這一塊民生問題的解決也比較重視。后來他們參照山東那邊的標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這個《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
彩禮指導標準《實施方案》于今年1月1日開始施行,目前縣里已經召開過動員會,各鄉鎮已經在部署落實。下一步會依靠把這些標準納入村規民約,健全紅白事理事會進行管理。不過,這只是指導性的東西,并沒有強制性。
河南彩禮習俗
河南的彩禮習俗,什么三斤三兩,真是第一次聽說,濮陽人小杜對河南商報記者介紹了他們老家附近的結婚彩禮現狀:“濮陽包括臺前的農村,比較流行的結婚彩禮,一般有三斤三兩(100元面額的紙幣用秤稱重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點綠(5元的1萬張,100元的1000張,50元的若干)的說法。”
小杜說,三斤三兩價值13萬多元,而萬紫千紅一點綠,總價超過15萬元。他說,農村一般結婚需要給10萬到20萬的彩禮。作為農民的父母,在十幾二十萬元的彩禮等結婚費用面前,往往是掏空積蓄并欠上債務,為孩子結婚,他們沒少發愁和落淚,“現在農村誰家有兩個男孩,非得把父母愁死。”
@星星:俺們那兒彩禮說法還有很多,一般有訂金萬里挑一(10001元)、結婚再拿六六大順(66000元)、九九歸一(99000元)等,感覺壓力山大。
@喵草莓826:我們那邊似乎沒那么多說法,結婚一般就要求兩方給孩子們在市區買房買車,再拿個8萬到10萬元,給新人結婚用。現在結婚都是兩廂情愿的事,真心相愛一個戒指就能搞定的事,為什么非要搞得傾家蕩產呢?
@我炒雞炒雞帥a:按照“三斤三兩”“萬紫千紅一點綠”這種習俗,彩禮在10萬到20萬元,太嚇人了……結婚花費幾十萬,結婚后夫妻倆還一輩子,值嗎?
@王倩小六六:確實應該控制一下,有個限度,現在娶媳婦動輒幾十萬,相愛的人就是裸婚也一樣很幸福!
@大沫沫:聽起來不錯,不過恐怕實施起來有難度,現在年輕人很多都在外打工,談婚論嫁又不是只在一個地方,怎么可能控制得了?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6740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程時培 吳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