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1-19 12:17?出處 綜合成都商報
公雞下蛋遭吐槽: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廣告下架
公雞下蛋遭吐槽:成都地鐵廣告“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遭市民吐槽,“張柱金到底是誰?”吐槽和投訴稱市民已經不堪其擾,目前,公雞下蛋了廣告已下架。
2017年1月17日,成都地鐵公司官微致歉,“打擾大家清凈還請諒解”,并表示將“請公雞回去休息”。當日晚8時許,成都地鐵再次發布微博消息,稱從1月18日首班車開始,所有地鐵電視全面停播“公雞下蛋”廣告,一同被停播的還包括同樣遭受眾多吐槽和投訴的“頂呱呱”廣告。
張柱金是誰
“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最近一周來,在地鐵的各個電視屏幕上,不時就會傳出一聲尖叫。而屏幕上則僅有一個做著夸張表情的女士頭像以及10個藍色的廣告字體,既沒有廣告投放公司的名稱,也沒有一般廣告中常附帶的聯系電話。“尖聲音”、“無厘頭”讓眾多乘客一時懵了圈,“這到底是個啥廣告?”。
在春熙路附近上班的嚴先生忍不住在朋友圈一陣吐槽,并把對于該條廣告的反感聲發到了各個微信群里。很快,朋友圈和微信群就有了回聲,并引發了一陣強烈的討論。“一會兒就要來一次,已經讓人不堪其擾,關鍵是一播就是幾天,每天上下班,都是這個聲音。”嚴先生格外憤慨。
網友吐槽:耳朵都懷孕了 地鐵公司能撤不
隨著廣告的播放,關于“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的10字廣告語迅速被刷屏,記者發現,針對該條廣告語中的“張柱金”及“公雞下蛋”兩個關鍵詞的搜索量更是驚人。在對廣告感到好奇的同時,更大程度的言論則直指該條廣告“奇葩”、“低俗”,“張柱金你想干嘛?”、“為什么要這樣一遍遍騷擾”、“聽得我尷尬癥都犯了”、“耳朵都懷孕了”、“趕緊讓張柱金下架吧”
張柱金到底是誰
經過記者多番調查,這則廣告的投放商為成都天圖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而張柱金則正是該家公司的老板。根據工商注冊信息顯示,該公司于2016年3月在成都注冊,目前經營時間還不足一年。17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在天府軟件園創業場的一間辦公室找到了張柱金本人。其個人介紹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后,曾在百度東莞分公司就職,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目前身份為該公司CEO,今年36歲。經成都商報記者核實,其本人確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后,并曾于2006年在百度東莞分公司就職。
張柱金介紹,本科在成都上學,畢業后曾在百度等多家公司上班,隨后再次回到校園讀書,并取得博士及博士后學位。畢業后來到成都創辦了目前的這個公司,現在正處于創業階段。
記者在其公司官網上看到,張柱金自認為“是個全能型天才”、“狂傲自負,懷有顛覆者的野心”,其公司已經掛出了眾多招聘崗位,按照招聘計劃,將招聘300名員工。而目前其公司團隊僅有7人。在其辦公室的墻上則掛著“用20年超越阿里巴巴”的標語。
“張柱金,你家公雞下蛋了!”到底指什么呢?記者多次向張柱金詢問,但均未得到答案。“這是我們的一個產品,但至于什么產品現在還不方便講,需要等后面的發布會。”張柱金稱,“我們團隊已經研發了一年多的一個產品。”而根據其公司官網上的介紹,產品名字為“下蛋公雞”,并配有“讓人尖叫的革命性產品”的標語。
“這個廣告其實是有后續的。”對于本次的廣告投放,張柱金介紹,準備了多個視頻,“公雞下蛋”廣告僅是投放的第一個廣告,但沒想到目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此前的播放頻次是5分鐘一次,但我們覺得好像效果不太好,就增加了頻次,改成了2分鐘一次,沒想到會讓大家反感。”
1月18日,“公雞下蛋”被成都地鐵全面停播的同時,張柱金再次發布聲明,向乘客及地鐵公司致歉,稱“由于前期頻次低,我自己感受過,聽不到,于是我們提高了頻次至2分鐘一次,結果讓大家很煩,我深表歉意”。
對話“廣告詞就是要突出張柱金和公雞下蛋”
成都商報:這個廣告要表達什么意思?
張:不能說,就是一個產品、一個項目。
成都商報:廣告創意怎么來的?
張:是我們團隊想出來的,之前讓他們一人提供一些廣告詞,要求是廣告詞要突出“張柱金”和“公雞下蛋”,后來一個員工想出了現在的這句話,來源于之前“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流行語。
成都商報:現在很火,但也有人很煩。
張:這個確實是沒想到的,其實廣告還有后續的。
成都商報:現在下架了,后續也可能播不了了。
張:地鐵公司已經給我講了,后續的視頻會在公司網站放,對乘客的反感表示抱歉。
他辦公室墻上標語:用20年 超越阿里巴巴
張柱金其人
成都一創業公司老板,自稱博士后,其公司已掛出了眾多招聘崗位。
聲音
“這個廣告的靈感源自于之前‘賈君鵬,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流行語。”
“這是我們的一個產品,但至于什么產品現在還不方便講,需要等后面的發布會。”
“這個廣告其實是有后續的。‘公雞下蛋’僅是投放的第一個,但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此前播放頻次5分鐘一次,但我們覺得好像效果不太好,就增加了頻次,改成了2分鐘一次。”
當心殺雞取卵
張柱金們,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對消費者眼球的爭奪漸趨激烈。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一些商家在招牌和廣告上挖空了心思。這種打破公序良俗的商業營銷,為了實現“錢袋子滿當當”,寧可“腦袋空蕩蕩”。
從社會心理學上講,失范行為是相互傳遞的,這不光是相互模仿,還有心理補償的問題。當別人都不遵守、維護規范,不為規范提供支付性要素,而我遵守、維護規范,就意味著我要支付更多的規范成本,從而導致了“吃虧了”、“不劃算”等相對剝奪感的產生。你推我擋,法不責眾的最后,自說自話、自彈自唱的廣告便成為浩蕩之勢。
在一些商家看來,招牌和廣告理應“我的地盤我做主”。可是,戶外廣告并非私人空間,特別是地鐵這種相對封閉的公共空間,因此也必須遵循相應的社會規范。那種指望用噱頭和看點贏得消費者的做法,說到底是想“走捷徑”。口碑和聲譽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制造口水和話題則立竿見影。在一個急于利益變現的時代里,一些商家為了炒作可以將底線拋在一邊。
伴隨著物質生活的漸次豐盈,消費不僅是一個滿足衣食住行用需要的過程,也是一個伴隨著各種情感因素的過程。一個優秀的廣告不僅要吸引讀者的眼球,更要觸動他們的心靈和情感。那種生硬、粗暴地刺激老百姓的消費欲望的低俗廣告,難以說服消費者,難以得到他們的情感認同。
誰來管管不良廣告?新《廣告法》第六條規定,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廣告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廣告監督管理工作。
雖有相關制度規定,但靠低俗搏出位的廣告卻屢禁不止,原因主要是違法成本過低,違法收益過大。如北京國貿曾驚現一批模特身穿三點式比基尼游走街頭,這些人的臀部印有商家信息二維碼,借助互聯網,該活動及其背后的商家一下子廣為人知,這是正規廣告花費幾千萬元都未必能達到的效果,商家可能覺得就算罰上幾十萬元、幾百萬元也“花得值”。
低俗廣告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殺雞取卵,即使能夠在短時間內有“錢途”,也缺乏“前途”。廣告的符號價值再重要,也不能脫離商品質量這一根本。當新鮮感、獵奇心理散去,這樣的低俗廣告就會遭遇消費者的“差評”和“用腳投票”。在一個速成的時代里,低俗廣告來得也快,去得也快。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67695.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杜玉全 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