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6-04 19:25?出處 綜合楚天都市報
祖孫三代街頭賣藝
祖孫三代街頭賣藝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江漢路璇宮飯店附近街頭,晚上7點鐘常有一支家庭樂隊祖孫三代街頭賣藝,戴帽子的老人彈著尤克里里,中年女人吹小圓號,小姑娘敲打著兩只塑料桶做成的鼓。
樂隊主角是祖孫三代,他們每人的生活都是一部抗病史。當疾病向這個家庭接連襲來時,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手,奏出悠揚的樂曲。
為了患病女兒休養
六旬老父鄉下蓋房
74歲的老人叫羅金明,退休前是武漢量具刃具廠的工人。吹號的是44歲的女兒羅玲,外孫女格格今年13歲。
羅金明曾是廠里的文藝骨干,受父親影響,羅玲從小就學會了吹號。初中畢業后,由于父親單位效益不佳,父女倆常去歌舞廳里演出,“那時璇宮飯店也常來,二樓是個舞廳。”
或許是長期的勞累,羅玲患上了子宮肌瘤,生下女兒后病情進一步加重。格格兩歲時,羅玲離婚了,帶著女兒回到了父親家。無法再登臺演出,她在附近的江漢區青少年宮做過音樂老師。在此期間,她被查出宮頸癌前高度病變,做了手術后,康復需要長期靜養。
2009年,年過六旬的羅金明在黃陂勝天農莊附近,花3000元買了一處廢棄的村屋。他和剛退休的弟弟一起,花5年時間將其改建成一棟兩層小樓,然后把女兒接過去休養,把外孫女也接到黃陂上小學。
平靜的鄉村生活,在2015年春節過后被打破了。
父女街頭演奏賣藝
自定標準每次一元
羅金明煙癮很大,一天要抽兩包煙。搬到鄉下不久,他發現痰里常帶著血絲。2015年春節,趁著回漢口過年,羅玲帶父親去武漢市中醫院檢查。結果令羅玲震驚:父親是晚期肺癌,可能只有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她不敢告訴父親實情,只是跟他說病能治,但要戒煙,要化療。
羅金明倒沒覺得有多嚴重,“能吃能喝,有多大事情?何況當時都72歲了,也沒什么好怕的。”不過他還是遵循醫囑戒了煙,每頓飯喝一杯酒的習慣,也改成了喝葡萄汁,補充營養。這期間,格格患上了過敏性鼻炎,只能在家邊治療邊自學。
家里的積蓄很快花完。2015年10月,看到父親身體還好,也為了籌集點醫藥費,羅玲做了塊牌子,父女倆在江漢路地鐵口附近演出,請大家一次捐一元錢。
收費標準是羅金明定的,他說沒有舞臺,沒有燈光,演奏水準只值1元。且1元不騷擾別人的生活,他才收得心安理得。再多,對他來說就是負擔。
讓羅玲欣慰的是,已經過了半年,父親的身體情況還比較好。直到父親過了73歲生日,她才告訴父親:“醫生估計你只有半年壽命了,但現在你已經活了一年多了,祝賀你!”羅金明聽了哈哈大笑。
自己謝絕網絡募捐
還省下錢捐給他人
父親的病情暫時能維持,女兒的病治療了一年多后有所好轉,可以戴口罩出門了。在2016年11月,羅玲也接受了子宮切除手術。
三人的身體有好轉后,羅玲就帶著女兒和父親,又來到了旋宮飯店門前,三個人表演起來,“一方面是籌點錢,另一方面也是當康復訓練了”。
雖然牌子上寫著只需1元錢,但每天向箱子里放10元、20元甚至100元的人都不少,還有人找羅玲要支付寶賬號,但她謝絕了。羅金明說,自己有重癥醫保,女兒現在手術后的醫藥費也不高,外孫女的病情也在緩解,“我們不需要募捐,也不求發財。”他說,每天彈彈琴,看到街頭街景,自己的心情也會變得開朗起來。
羅金明很愛看《經視歡樂送》,還曾經給欄目打電話,要給困難群眾捐款。“主持人談笑來我們家,看到房子很小,聽說我們還在領低保,不肯收錢。”后來是再三解釋,他們的生活有保障,捐出的錢是父親省下來的,談笑才收下了1000元。
每次出門前,羅玲都會把衣服整理好,“平時洗好了就用衣架掛起來,穿著就沒有折痕,不會皺。”這是她20多年前演出時就留下的習慣。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68573.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