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09 11:54?出處 綜合新華網
鼓浪嶼申遺成功:北京時間7月8日晚,波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1屆大會上,中國申報的文化遺產項目鼓浪嶼通過審核,鼓浪嶼最美是中西文化結合的老建筑。
鼓浪嶼申遺成功:鼓浪嶼代表性歷史建筑“八卦樓”附近航拍
消息傳來,鼓浪嶼上的原住民歡欣鼓舞,用快閃等方式表達了他們的喜悅,這顆經過歲月沉淀的文化“明珠”終于得到了世界認可!
鼓浪嶼原住民曾文心感慨地說:“申遺當然是個好事情,這樣鼓浪嶼在世界上的國際知名度也就高起來了,我們還是愿意讓大家看到鼓浪嶼美的一面。”
“我們家三代人都生活在鼓浪嶼上,在我看來島上最美,最值得說的還是老建筑。”曾文心說道。
鼓浪嶼地標建筑為“八卦樓”,位于鼓浪嶼筆架山東北隅半山坡上,為眺望廈門本島的制高點,建筑物長軸南偏東60度,與廈門隔岸相對,滿足樓主“能看到整個鼓浪嶼和廈門市區”的意愿。從廈門本島或鷺江上遠觀,八卦樓的紅色圓頂仿佛是天際線上的一顆寶石。
鼓浪嶼申遺成功:鼓浪嶼龍頭路兩側具有國際多元文化特色的歷史風貌建筑林立,遠處為代表性歷史建筑“八卦樓”(6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上世紀初,這幢建筑的原主人林鶴壽歷經13年艱辛建起這座大別墅,然而,其本人一天也沒有住過。
1895年,林鶴壽隨父定居鼓浪嶼。其曾祖父林平候在清代客離臺灣淡水,經商致富。祖父林國華也捐了官銜,在臺灣頗負盛名。父親林繼德是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的父親林繼源的弟弟。甲午戰爭后,臺灣被日本占領,林繼源、林繼德不甘做日本順民,舉家遷居鼓浪嶼。
年少的林鶴壽繼承了祖業,懷著“不建則已,一建驚人”的壯志,要在鼓浪嶼蓋一座風格獨特、新穎別致的大別墅,還要求站在別墅天臺上能看到整個鼓浪嶼和廈門市區。他不惜重金,向英屬和記洋行買了鼓浪嶼筆架山東北隅約一萬多平方米的山坡地作為建筑基地。
但他沒想到的是,因為他要求所用材料如石料、木料、紅磚等均須為上乘,有的還特別選購、精工監制,甚至專程從外地運來。雖然繼承祖上龐大家業,自己又在廈門經營錢莊,但最終仍難以為繼,工程面臨窘境。
林鶴壽不甘心,他專程到臺灣變賣土地家產,繼續應付八卦樓的建筑經費。這時日資“臺灣銀行”乘機提出以別墅作抵押,給予貸款,被林鶴壽所拒。苦撐到1920年,由于工程資金超支,林家資產被大樓拖垮,遠走海外,終生未回鼓浪嶼,人去樓空。
“眼看他起朱樓”,卻一天也沒有享受過。留下的八卦樓工程也殘缺不全,不但內部未能完工,甚至屋頂也未能完成。
1924年,日本領事館出面設計加建了穹窿頂,并草率修整后,在八卦樓內辦起了“旭瀛書院分院”。
抗戰期間,八卦樓曾作為難民收容所。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以“日偽財產”接管,一度作為廈門大學的新生院。
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八卦樓重新修繕,并在1983年將其撥作博物館,現為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這座樓宇終得機會一展風采。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副主任蔡松榮說:“八卦樓其實只是一個例子,鼓浪嶼上還有多國領事館舊址,其建筑風格各異,因而被稱萬國建筑博覽 。這些風格多樣、保存完好的近代建筑是中西文化多元融合的重要見證,它們是鼓浪嶼文化遺產的核心要素,受到教科文專家組的一致認可。申遺成功后,鼓浪嶼的歷史建筑與文化將得到更進一步的保護和傳承,使這座小島更加熠熠生輝。”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68910.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