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13 13:35?出處 綜合鳳凰網(wǎng)
△擺在地上的征婚簡歷五花八門,有人稱自己“曾為世界多國總統(tǒng)、元首及聯(lián)合國秘書長作貼身英文翻譯”,也有來為自己相親的推拿師傅,持一彩打的紅底白字展板,上書“專治脊柱糾正,跌打損傷”,并配上一張身著太極服的練功照。
“我們不找外地的”:外地人的征婚簡歷都扔樹根下
“我們家兒子不缺房子、不缺車也不缺錢,就是身高比她家要求矮了1厘米,她家就挑這挑那的,她家姑娘就那條件還挑什么,北京的不也才掙幾千塊錢么,他們家搞不好還是農(nóng)轉(zhuǎn)非呢,誰看不起誰啊。”
李大媽給兒子相中了一個“條件一般的”北京姑娘,對方在某中學做行政崗位,月入三四千元,家住朝陽花虎溝。姑娘的母親十分挑剔,嫌棄李大媽的兒子是外地戶口、身高矮,這讓她非常不爽。
她的兒子今年33歲,曾是一名銷售,后來花了3萬元自學計算機續(xù)了大本,現(xiàn)在是一名月薪2萬元的程序員,有房有車,就是沒有北京戶口。
李大媽曾想介紹一個在外企工作的山東女孩給兒子,但兒子卻再三強調(diào)一定要找“北京的,沒負擔的”。
“他覺得,外地人掙再多也要背好多年房貸,萬一對方父母是農(nóng)村的,沒有醫(yī)保和退休金,生病照顧還要他管,以后有了孩子也不好上學,還得花錢報課外班,但找個北京的就省事多了。”
這是李大媽第三次來到相親角,和第一次時的焦慮相比,她的心態(tài)已經(jīng)平和了許多。她已經(jīng)看清了:在這里,高薪和車房遠不及一本北京戶口來得誘人。
因此,她早已放棄對未來兒媳的過高期望,只求對方父母好相處、不嫌棄兒子就行了。
戶籍和地域間的相互踩踏在相親角展現(xiàn)得尤為赤裸淋漓。在相親角的老北京們眼中,京籍和京戶有著天壤之別,就像清朝的鑲黃旗和正黃旗之分一樣。雖然二者都享受著北京戶口應有的一切待遇,但京籍才是身份證110開頭的正宗北京人,京戶再怎么努力也是外地人,有著地域、口音、生活習慣、婚嫁習俗、過年探親的懸殊之分。
活躍在相親角的老人們,識別戶口和身份的嗅覺極其敏銳。這些城里的老北京總能在三言兩語間準確地辨別出京外口音。即便京郊人或外地人講溜了普通話、吃透了兒化音,也糊弄不了他們。
“你哪兒人啊?”
這是許多精明的北京土著大爺大媽們問的第一句話。
只要察覺對方帶著或輕或重的口音,他們便果斷擺擺手:“我們不找外地的!”哪怕對方早就舉家遷居北京、拿到戶口也無濟于事。
至于連北京戶口也沒有的外地人,在相親角則處于絕對弱勢地位。
在天壇公園,那些沒有北京戶口的外地人只能接受區(qū)別對待,他們的相親資料都整齊地堆在相親角附近的樹根下。就像一個被孤立的群體,和北京大爺大媽的背包、水壺為伴,無人問津。
△天壇公園,非京戶外地人的相親資料被整齊地擺在樹根下,和北京大爺大媽的手提袋、水杯為伍。攝影/費知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69008.html,轉(zhuǎn)載必須保留網(wǎng)址。
作者:yuj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