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8-18 19:48?出處 紅星新聞
胡繼曄教授回應丁克稅說,未來不僅可以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來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征收“社會撫養稅”。他認為,國家應當設立鼓勵生育的基金,還追問過去征收的社會撫養費。
《新華日報》8月14日刊發的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署名文章,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制度,盡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隨后,又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胡繼曄認為,未來不僅可以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來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征收“社會撫養稅”。
8月17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胡繼曄教授。他說,上述報道并非其真實觀點表達,屬于誤讀。他認為,國家應當設立鼓勵生育的基金,但錢應該由過去征收的社會撫養費等來負擔,而絕不是讓大家來交。"原先的計生罰款,罰了好多錢,都哪兒去了?"
胡繼曄還解釋,對于丁克家庭,可以從個稅抵扣的部分,實現對其“不鼓勵”,而非單獨再征收丁克家庭的社會撫養稅。
生育基金該由社會撫養費來負擔
今日,有媒體發布標題為《政法大學教授:不僅要設生育基金 還要對丁克征稅》的報道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胡繼曄認為,未來不僅可以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來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征收“社會撫養稅”。
該報道中,胡繼曄表示,發達國家為了鼓勵生育都會對生育進行補貼,因此建議設立生育基金,“不生孩子的人更應該交生育基金。過去中國采取計劃生育,向超生的家庭征收社會撫養費,但是未來鼓勵生育,應該向丁克家庭征收未來的社會撫養費,人老了之后光靠錢是沒用的,還是需要年輕人,別人家的孩子來照顧。這些丁克家庭老了之后沒有后代,是要占用社會資源的,所以將來要對丁克家族進行征稅”。
“要對丁克家族進行征稅”的觀點,再次推動話題受到熱議。8月17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中國政法大學胡繼曄教授。他說,上述報道并非其真實觀點表達,屬于誤讀。他認為,國家應當設立鼓勵生育的基金,但錢應該由過去征收的社會撫養費等來負擔,而絕不是讓大家來交。
“原先的計生罰款,罰了好多錢,都哪兒去了?”胡繼曄解釋,設立鼓勵生育基金的觀點不是他提出的,是《新華日報》刊發的相關署名文章作者提出的。對于文中提到的“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的做法,他自己堅決反對,這個觀點是不對的。
“張藝謀就交了700多萬的社會撫養費,這些錢用到哪里去了?設立生育基金應該由這些錢來負擔,不足部分可以財政補貼。”胡繼曄說。
記者查詢到,2014年2月7日,無錫濱湖區委宣傳部通過官方微博宣布,當天中午,濱湖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收到了陳婷、張藝謀繳納的計劃外生育費及社會撫養費7487854元。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無錫市濱湖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將上述款項已上繳國庫。
無法設立專門的“丁克稅”
對于丁克家庭,胡繼曄說,無法設立專門的“丁克稅”,但可以從個稅抵扣的部分實現對其“懲罰”或“不鼓勵”。“如若丁克家庭沒有撫養的小孩或老人,其抵扣就少,交的個稅自然就比別人多;養孩子比較多的家庭,養孩子的費用通過抵扣后其交稅就少。養老人多的家庭,其交稅也應該少。”胡繼曄表示,他的觀點是一以貫之的,不是因為聽到罵聲才改口的。
在熱議中,有網友提出,在治理相關問題時,不應該總將視線盯住百姓的口袋。
對此,胡繼曄解釋,征收個人所得稅已實施多年,對于不同撫養負擔的家庭本就應該區別對待。不養孩子的比養孩子的多交點個稅是正常的。個稅法的修改草案也提出了“專項扣除”概念,包括教育支出。
生孩子意愿低在于成本收益考慮
為什么大家缺乏多生孩子的意愿?胡繼曄分析認為,根本原因是在成本收益方面的顧慮。大家相對來說都比較理性,生孩子馬上要花錢,買奶粉、尿不濕等,不久還要上幼兒園,如果這部分開支由國家來承擔,那么很多人就愿意生了。
“將來的收益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因為等到長大以后,還有太多不確定性,但是成本是現實的,收益卻是不確定的,這就是年輕人經過成本收益分析后不愿生的最重要的原因。”胡繼曄表示,因此,我們要一方面進行鼓勵,另一方面在個稅問題上進行“不鼓勵”,鼓勵多生,不鼓勵少生。減少養孩子的成本,就可以鼓勵多生孩子。
本文“”來源:http://www.hangqichache.cn/news/shehui/71101.html,轉載必須保留網址。作者:記者 高鑫